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10日 08:39 1 admin

9月9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主办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落下帷幕。

这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海洋盛会,是国家批准山东保留举办的3个省部级论坛之一,每年一届,今年是第二届。

今年论坛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正式落户青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蓝色经济发展联盟、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等一系列平台的成立,不断放大论坛对青岛的拉动作用。

另外,自然资源部连续两年将《中国海洋发展指数》等成果放在论坛发布,提高山东省和青岛市在全国海洋发展中的能见度。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青岛在推动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龙头担当,也为全球沿海城市深化海洋合作提供了“青岛方案”。一系列平台的成立和成果的发布,也为青岛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了更广阔的资源、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

01

引进平台,建立联盟

引进平台,建立联盟,是青岛放大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成效的重要方式。

在2025年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维达尔·海尔格森宣布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首个城市合作平台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者和海洋科学家各自为阵,很少合作。该平台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的核心计划之一,将致力于通过全球海滨城市的合作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创新,为全球沿海城市参与海洋治理提供制度化协作城市实践样本。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9月8日下午,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举行。

这两年,青岛以会为媒,加大力度吸引集聚涉海国际组织机构,提升海洋合作发展能级。

在去年举行的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举行了“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首批共建国际机构启用仪式,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区域办公室、中国-PEMSEA海岸带可持续管理合作中心、国际欧亚科学院(海洋学部)等6家涉海国际组织入驻青岛。

平台之外,青岛还通过建立联盟的方式,连接国内外海洋伙伴。

今年论坛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蓝色经济发展联盟正式启动。

该联盟由中国—东盟中心、“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发起,将在中国驻东盟使团支持下,整合中国与东盟(“10+1”“10+3”合作机制)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在蓝色经济领域的优势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和投资等方面的沟通协作,构建区域“政策对话—技术转移—产业对接—金融支持”全链条合作平台,推动蓝色经济标准体系与最佳实践的区域互认,共推共享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也在今年论坛上成立。

该联盟以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为目标,旨在发挥联盟成员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要素整合、人才培养、场景应用等方面的互补优势。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值得注意的是,该联盟目前共有成员单位约70家,不仅包括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青岛)等省内单位,而且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加快“入海”单位。通过集聚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技术等方面资源,青岛深入推进海洋产业和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02

展示成果,凝聚共识

在青岛举办的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展示成果、凝聚共识的重要国际舞台。

一系列重量级报告,无疑是本届论坛最主要的成果。

其中,《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开放水平、综合管理六个方面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它就像是给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不单测“经济体重”,更监测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状态,力争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在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发布,提高了山东省和青岛市在全国海洋发展中的能见度,成为展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

《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指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比上年增长2.9%,海洋发展稳中提质,海洋强国建设扎实推进。该报告进一步阐释了我国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亮点。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发布现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青岛海洋发展的成效。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稳居中国沿海城市第三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5.2%,助力我国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而在论坛上发布的多个倡议,则体现了全球海洋工作者凝聚的共识。

在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全球蓝色伙伴关系青岛倡议》《2025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青岛共识》发布,青岛以会为媒,呼吁全球伙伴深化合作,凝聚集体智慧与经验,携手开创海洋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些倡议涉及的领域,都可谓是当今海洋前沿课题。拿青年海洋人才为例,青岛深知青年人才在发展海洋事业中的重要性:在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的2.31万名注册参与者中,青年科学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青岛牵头实施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大科学计划,已有50多个国家、80多家涉海研究机构和5个国际机构参加,其中大部分参与者是年轻科学家。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勉励学校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当前,全球海洋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青岛正通过《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等方式,呼吁鼓舞青年人才共赴“蔚蓝未来”。

03

协同攻关,合作项目

当前,海洋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国在海洋观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积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为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推进协同攻关、开展项目合作、深化成果共享,是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特色之一。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总投资656亿元30个重点海洋项目签约,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旅、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助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全球蓝色循环行动启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建设“蓝色循环”项目,为海洋“减塑”。

在今年论坛上,青岛深度对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和商协会,开展5场经贸洽谈、3场专题招商推介,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领域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蓝色枢纽!联合国框架下,青岛成为这一平台秘书处所在地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吸引众多国内外嘉宾到场。

论坛上,由青岛主办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发布了优胜项目,由青岛成立的“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也发布了首批资助项目名单,包括比利时项目在内的13个优胜项目代表在现场进行路演展示。

青岛正以项目的方式,支持和推动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蓝色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海洋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取得新成效。青岛正将论坛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海洋合作枢纽,共谋海洋繁荣,促进共赢发展,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记者 勋祥 摄影 韩星 制作 宋尉嘉)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