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成果将在厦涌现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10日 12:36 1 admin

【来源:厦门日报】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成果将在厦涌现

周伯文。(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创新成果有望在此加速涌现。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露虹)当供应链遇上人工智能,将带来怎样的变革?昨日,2025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在厦门举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厦门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批“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创新成果有望在此加速涌现。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从“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二者有何区别?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周伯文用两个典型场景作出形象阐释:创业者点击“上线”按钮,把商店从线下迁移到线上,这是“互联网+”;工厂员工点击“部署智能体”,生产线便开始进行自我优化,是“人工智能+”。

他表示,“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强调“信息连接与扩散”。而“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等,强调“知识运用与创造”。“比如,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药物研发、工业质检、智能育种等。”

如何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胜任多种复杂任务?周伯文认为,“通专融合”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路径,即同步提升深度推理与专业泛化能力,使模型不仅在广泛的复杂任务上表现出色,还能在特定领域中达到专业水平。基于这一理念,他提出“通专融合”的五个阶段以及相应路径:从能对话逐步迈向能推理,再到专家、行业大师,最终是泛化和专业能力超越人类的“组织”。

具体到供应链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需紧扣关键环节,着力构建高安全、强韧性、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他提出,要以智能技术提升绩效管理与风险防控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融入供应链建设。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在多个场景实现创新突破,可服务供应链行业。周伯文结合实验室成果介绍,“风乌”气象大模型可服务于全球中期天气预报,为物流调度、生产排程等提供决策支撑;在仓储管理环节,通过部署智能体对仓库进行自主巡检与三维测量,可替代人工,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