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4000万!饿了么前CEO被刑拘,7人被抓:平台反腐从遮羞到“止血”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13:01 1 admin

7月24日,一则由上海警方发布的案件通报在互联网行业炸开了锅:饿了么前物流负责人、曾任CEO的韩鎏,因涉嫌收受巨额商业贿赂,被警方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及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7人被抓。

4000万!饿了么前CEO被刑拘,7人被抓:平台反腐从遮羞到“止血”

图片来源:上海经侦ECID

这个案子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因为金额之大、职务之高,还因为它揭开了互联网平台物流背后权力寻租的灰色地带。它不像以往那种工程项目中的灰色交易,而是出现在被认为高度“数字化”“规范化”的即时零售领域,出现在平台经济最核心的“配送神经”上。

而这一切,始于企业的一次“自查”。

01

从自查到刑拘:平台反腐从“遮羞”到“止血”

今年5月,饿了么启动例行审计时,意外发现高管在物流板块存在“非正常交易”,随即通过公安系统的“蓝鲸护企工作站”报案。

这不是普通的财务异常。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很快锁定了核心嫌疑人:韩鎏,饿了么物流业务掌舵者、即时配送命脉的控制者。

警方反应迅速,短短一个多月就完成收网。犯罪嫌疑人中,3人为平台内部高管,4人为供应商代表,行贿受贿“配合默契”,时间跨度近一年,金额累计超4000万元。

平台选择主动报警,意图明确:切割、止损、止血。但外界更关心的是——这样的人,是怎么一路爬到那么高的位置?又是怎么堂而皇之构建起一个“商业外挂系统”?

02

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设计”的灰产系统

根据警方披露的案情,从2023年下半年起,韩鎏与两位直属下属密谋组建“利益同盟”,以业务指标、供应商准入、城市运营权作为筹码,实行“返点制分账”。

操作逻辑很清晰:只要供应商愿意按比例上缴“合作费”,就能长期获得高权重订单、优先补贴,甚至在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一边是平台算法给出的“公正分配”,一边是内部高管“手动加权”决定谁能生存。说白了,配送市场成了权力掮客的提款机。没有行贿的,是规则之下的“失败者”;参与分账的,才能生存并盈利。

这种不是临时收点好处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套精密运行的利益模型,是“用权力撬动利润”的内部灰产。

03

“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没送对人”

贿赂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根据调查,部分供应商主动“靠上去”,争取优质区域或防止被清退。有的是“送点心意”,有的是“保住饭碗”,有的甚至干脆就当成“平台税”。

怕的不是规则,而是不知道规则变成了什么。平台内部考核、调度、激励,本应是一套标准流程,却因为有人能“改分数”“划区域”,变成了一种抽象交易。

这是即时零售系统内的“毒瘤”:一个权力驱动的暗箱网络,掏空了平台的公信力,也污染了整个生态系统。合规者失去机会,不合规者靠“关系”上位,最终的代价,要么由企业背,要么由消费者和骑手背。

4000万!饿了么前CEO被刑拘,7人被抓:平台反腐从遮羞到“止血”

图片来源:上海经侦ECID

04

隐藏得很深:租房藏赃、宴请变交易

传统意义上的权钱交易,已经不适用于这起案件。

韩鎏和同伙并非直接收现金,而是通过供应商“宴请+礼品+房产租赁”形式隐匿受贿,部分赃款藏匿于多套租赁公寓中,甚至使用亲属、第三方名义操作账户。

这不是一时贪念,而是有明确计划、有协同机制的“系统工程”。用警方的话说,这是一次“高度职业化的腐败”。

而这类腐败,恰恰是平台型企业最怕碰到的类型。因为它藏在规则里、藏在算法背后。外部很难识别,内部很难发现,一旦形成闭环,就成了“无法被监测的系统性漏洞”。

05

韩鎏:闪电上位,骤然落马

如果不是被爆出案件,韩鎏的履历可以写进“互联网奋斗史”。

他是典型的80后高管,京东出身,2019年加入阿里,快速升任饿了么副总裁,再到蜂鸟即配总裁。2024年3月,被任命为饿了么CEO,堪称“最年轻掌门人”之一。

但仅10个月后,他被调职“降级”负责物流中心。不久之后就被调查、刑拘。

平台在3月的“调岗”是否已察觉异常?目前无从得知。但从时间线来看,这很可能是一次试图“静悄悄处理”的危机转移——只是这次,事态比预估更严重,也更难遮掩。

这不是个人的突然失足,而是高管权力缺乏监督后的系统性堕落。

4000万!饿了么前CEO被刑拘,7人被抓:平台反腐从遮羞到“止血”

图片来源:上海经侦ECID

06

腐败谁埋单?算法失灵,生态污染

即时零售的基本逻辑,是用算法调度资源、用数据激励绩效,实现骑手—商家—平台之间的效率闭环。

但一旦高管能干预数据、定向补贴、操控评分,那这一切就失去了公正性。

更关键的是,它打击的是一整批“守规矩的人”:合规供应商得不到好区域,努力经营的团队被评为“未达标”,投机者靠关系反而横行。

在一个讲求效率、公平、透明的系统里,这种腐败是致命的。一旦“钱能换规则”,就没人再信平台本身。

07

反腐该系统化,而不是“出事了才报警”

饿了么这次主动报案,是一次正确操作。但反腐不是临时止血,而该成为平台治理的基本能力。

长期以来,互联网平台习惯以“人盯人”方式管理核心业务:某个高管负责哪块业务,他说了算。这种模式在业务冲刺期看起来高效,但也极易被滥用。

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再依赖“高管自律”或“事后补救”。必须从制度设计着手:明确高权重岗位回避制度;建立独立审计与数据穿透机制;引入智能风控模型,监测异常交易、区域偏移、评级分布异常等信号。让系统自己发现“可疑行为”,而不是靠人肉审核发现“出事了”。

只有这样,才能把腐败的土壤变成“无利可图的荒地”。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