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18:39 1 admin

二战的硝烟散去,世界航空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波音公司在战争期间凭借军方订单积累了雄厚实力,战后更是一飞冲天,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在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持续领跑。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波音

然而,在当时的美国航空业版图中,并非波音一家独大。除了波音,还有两大飞行器制造巨头,即道格拉斯(后与麦克唐纳合并为麦道)和洛克希德(后与马丁玛丽埃塔合并为洛克希德马丁)。

这两家公司在航空业的发展历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的故事,得从二战前讲起。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军火巨头的诞生与发展

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是全球最大军火商之一。其前身是1912年洛克希德兄弟创立的水上飞机公司,虽起步早,但历经两次倒闭。

1929年后被救活并以洛克希德命名,二战成为其崛起关键。战争期间它获大量军方订单,向战斗机领域倾斜,生产了19000多架飞机,占美国飞机制造总量60%,P38 “闪电” 战机就出自它手。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沃斯堡工厂的F-35隐形战斗机脉动生产线

战后波音开拓民用市场,洛克希德坚守军工,虽60年代末涉足民航客机的 “三星” 失败,但此后在军工领域成果丰硕,C130 “大力神”、U2 “龙夫人”、C5 “银河”、F22 “猛禽” 等飞机,以及三叉戟、大力神洲际、爱国者三、萨德等导弹系统都是其杰作。

1995年与马丁玛丽埃塔合并,1996年又兼并一家军工企业,如今占据美国国防部每年采购预算的1/3,在世界军工领域地位重要。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麦道公司:辉煌与衰落

麦道由麦克唐纳和道格拉斯合并而来,创始人皆为 MIT 毕业生且曾是马丁公司员工。麦克唐纳创业坎坷,大萧条时公司破产,二战靠军工订单发展,专注军工,F4 “鬼怪 2” 是六七十年代美空海军主力机型。

道格拉斯发展较顺,创业起点高,1924 年人类首次环球飞行用的是其飞机,二战时 DC - 3(军用版 C47)是盟军最好运输机,战后长期居运输机制造商榜首。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DC-8

但在喷气式飞机时代,因英国彗星客机坠毁影响,道格拉斯犹豫致错失先机,DC - 8 比波音 707 晚4年下线,竞争失利。1967年与麦克唐纳合并为麦道。

合并后麦道在军机领域有 F15、F18 等成果,还涉足火箭、导弹等制造,收购休斯直升机公司(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出自此),但民用航空领域始终被波音压制,DC - 10 定位不清,竞争力不足。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波音 737:从差点夭折到民航传奇

如今,波音737是民航界的明星机型,国内乘坐波音飞机,大概率就是737系列。可在诞生之初,它险些夭折。

20世纪60年代,波音已是民用航空霸主,707和727声名远扬。而737定位为短距离、低载客量的双发小型客机,在波音内部不受重视。

设计稿完成仅三个月,董事会就因资源分配与外部竞争等因素,考虑砍掉该项目。当时波音内部项目众多,军方项目、超音速飞机、加长型727以及下一代747等,瓜分了大量资源,737很难获得支持。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同时,外部市场上,道格拉斯 DC-9 等小型喷气机已预售几百架,737设计图公布后,只有联合航空表现出些许下单意愿,且态度犹豫。

不过,波音董事会中的一位非常任董事坚持推进737项目,认为波音作为航空业龙头,不能留有市场空白。在他的坚持下,联合其他成员保住了737。

后续从生产到销售困难重重,为让联合航空确定订单,波音将原型机开到其总部,董事长比尔・艾伦还亲自带太太前往,最终联合航空订购40架并租了25架。

为打开市场,波音销售团队竭尽全力。冰岛航空对737在砂石跑道起降安全性存疑,波音谈判代表现学冰岛语沟通,促成交易;面对非洲航司对飞机碾死蜈蚣后摩擦系数的奇特要求,波音也专门实验并提供数据。

凭借这种不放过任何订单、踏实肯干的销售策略,波音737逐步打开市场。1980年,它已主控全球短程航空市场。

第30年,订单量占波音喷气客机总数一半;第40年,成为航空史上生产量最多的商用喷气式客机,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第50年,全球每天31%的商业飞机是737,每1.9秒就有一架737起飞或落地。

波音737的成功,不仅靠销售,自身也具备诸多优势。其市场定位精准,聚焦中短程窄体民航客机市场,契合民航运输的大量需求。

经济性出色,燃油效率高,运营成本低,还构建了全球维护和支持网络,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不同型号间零部件通用性高,降低了航空公司维护和运营成本。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乔萨特

系列延展性强,从最初型号到737NG,再到737 Max系列,持续技术创新与改进,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背后优秀的设计师团队也功不可没,乔萨特从707时代就在波音工作,主持了727先进襟翼设计和737翼下发动机方案设计,身为波音747的总设计师,被称为 “747 之父”,对波音技术发展影响巨大。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波音 747:开启宽体时代的波折

60年代全球掀起超音速飞机研发热,波音的波音2707方案入选美国项目,但因目标过高、美国航空工业瘦身等原因于1971年停掉。

此时泛美航空建议将军方招标方案改成客机,波音747缘起。其诞生面临诸多困难,如设计时间紧、发动机问题等,波音新建最大厂房,倾家荡产才完成。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机龄44年的最后一架仍在服役的DC-10-40

交付后又遭遇劫机、空难等厄运,销售不佳,波音裁员续命。后经济好转,油价下降,747优势显现,成为航司旗舰机型,还被改装为多种特种飞机。

DC - 10 服役前十年事故频发,如1974年巴黎飞伦敦的飞机因货舱门设计问题坠毁。

麦道最初归咎行李员操作不当,实则舱门设计反业界共识且此前有脱落事件,公司采用打补丁方式解决却未落实,反映出公司对安全的漠视和文化问题,严重影响麦道声誉和发展。

麦道消亡史:一代航空霸主如何被自家CEO“卖身”给波音?

麦道的衰落与被收购

在公司经营不善的情况下,1996年麦道聘请哈里斯・通西福担任 CEO 进行市值管理,试图卖个好价钱。通西福走马上任一个月,增加71%股东分红,回购15%公司股票。

这一操作虽在短期内提振了股价,一年涨了50%,但却削减了60%研发支出,属于饮鸩止渴。1996年12月31日,麦道和波音正式宣布合并,1997年8月交易完成。

坊间有一种说法,看似是波音收购了麦道,实则是麦道用波音的钱买下了波音,而通西福进入波音后的故事,为波音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本文来源@半拿铁|商业沉浮录的音频内容】

#科技##波音##飞机##美国#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