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19:57 1 admin

过去的一个月,原本已经杀成红海的充电宝行业,因为一则充电宝起火的安全事故,引发了一场行业地震。


在这场全行业的安全危机中,据媒体报道,有超过200万+的充电宝被召回,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如安克创新等。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行业内的选手疲于应对,行业外的选手却虎视眈眈。我们老说外行看热闹,但对于部分企业来说,他们看到的却是行业固有格局松动的机会。


7月17日,蓝鲸科技记者从充电宝产业供应链人士处获悉,追觅科技即将入局充电宝赛道。


该人士透露:“追觅科技已在与我们洽谈合作,合作模式为我们为其代工。目前产品已交付追觅测试,若顺利将即刻下单生产。”他还表示,此次追觅科技的充电产品采用了固态电池技术。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喜欢跨界的追觅。


01


追觅科技,曾经的小米生态链企业,2017年以扫地机器人起家,不到10年时间成为了高端清洁家电赛道的龙头。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3年,追觅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24年扫地机在德国、法国、波兰等多国市占率排名第一——欧洲是中国智能硬件出海的主战场之一。


但如今,要较真把追觅到底归类为哪个行业的企业,还有点难度。


毫不夸张地说,追觅应该是行业内,或者说在中国的企业里,少有的无边界扩张的企业。


据经济观察报在一篇题为《追觅宇宙大爆炸》的文章中指出,追觅的业务版图一直是个“谜”,仿佛其宣布进入哪个新业务都不出奇。


因为追觅实在是太爱跨界了。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6月6日,追觅系有智能清洁事业群、个护事业群、科技机器人事业群、汽车事业群、大家电事业群等。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追觅系已成形的BU/产品线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吹风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洗碗机、冰箱、空调、智能电视、手机、无人机、路由器、运动相机(光子跃迁)、泳池机器人(浪涌未来)、人形机器人(魔法原子)、具身大模型(千诀科技)、短途出行(坦途科技)、两轮电摩(无界妙控)、滑板车(觅途智能)、割草机器人(可庭科技)、擦窗机器人(净界巡航)、园林工具(劳尼克斯)、新能源汽车(界行者科技、跃川拓境)、3D打印(原子重塑)、潮玩(Dreame Mart)、咖啡(追觅咖啡)、茶饮(山也觅茶)、火锅(沸点计划)、地产、OTA酒旅、金融科技、商业航空等。


是真无所不包。


且更重要的是,追觅的老板俞浩,是真的认真在搞跨界这一件事。


客观地说,俞浩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但很显然,俞浩并不满足只当智能清洁家电赛道的行业第一。


在媒体的专访中,俞浩表示要把追觅从四流的企业慢慢变成超一流的企业。


而所谓的超一流,就是类似于特斯拉、苹果这样的企业。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在他看来,追觅现在处在一个百亿级别的赛道。等这场仗打完,他会去找一个万亿级的赛道。


而为了找到这个万亿级的赛道,俞浩显然思考过很多方向,比如:


2025年初就有媒体爆出,俞浩在朋友圈发文称 “航空业已经几十年没有大变化了,所以我们要做追觅航空”,并晒出内部飞书 “追觅航空” 的群截图。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截图显示,当时“追觅航空” 群内已有 188 名群成员,且还在不断拉人中。俞浩在内部群中发言,称要把追觅航空商务舱做成世界上最好的商务舱,前三架飞机做成全商务舱,要让追觅航空成为全球最高端的航空公司,比阿联酋航空更高端。


还有跨界造车。2024年10月,未来汽车 Daily 报道称:追觅科技造车项目团队约 200 人,首款新车为增程产品,处于Demo阶段,有出口欧洲计划,上市时间预计在2026年以后。


梦想万亿!从充电宝到造飞机,这企业跨界越来越没有谱了!


图源:网络


从智能清洁赛道,向大家电领域进军,同时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这都很好理解。


但从跨界飞机、新能源汽车开始,俞浩的跨界思路显然开始越来越大胆。


02


纵观国内的企业,设立这么多事业部的公司本身就是超大型的企业,比如华为、腾讯、阿里、美的这些营收基本万亿、利润千亿的巨无霸。


与之相比,追觅的营收大概在百亿级别。那它具备像阿里这些互联网巨头这样无边界扩张的能力吗?


碰巧,前段时间,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罕见地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有两点:


1、美的不造车,是因为美的不具备这个能力。方洪波说,造车需要对市场有很深刻的理解。

2、美的做扫地机器人一直亏损,但美的目前还在继续做。方洪波说,卷到最后看看怎么样。


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和科技集团,美的战略一进一退之间,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相比家电领域,造车显然是一门门槛更高的生意。


首先,这是一个逐渐趋近于饱和的市场,且竞争已经白热化。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渗透率攀升至41.2%。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了76.5%的份额,2024年全球销量占比达67%,产量占比70%


俞浩或许期望复制小米的路径,凭借追觅在家电领域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在汽车市场打开局面。但还是那句话,小米只有一个。


其次,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门槛之高远超其他行业。


新能源汽车涉及到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


尽管俞浩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背景,也倾向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但汽车行业的技术体系与航空、家电领域有着本质区别,想要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来难度极大。


最后,造车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所需的资金规模,跟家电行业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要在汽车行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汽车行业的资金黑洞远超想象。


蔚来CEO李斌曾提出造车所需至少400亿人民币资金门槛,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时,也为该项目准备了首期100亿元和未来10年100亿美元的投资额。


无底洞般的资金投入、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等,每个都能成为压倒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的最后,即便对上述这些困难都有了充分的预期和做足了所有准备,造车依旧是一门九死一生的生意。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现存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约200家,但实际具备量产能力且月均销量过千辆的不足50家。而从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大部分月均销量在3000辆左右的品牌将会出局。


近两年,新能源市场淘汰赛加剧。暴雷的车企名单,已经从边缘车企扩展到有知名度、有量产规模、背靠大股东的新势力。


目前,已破产造车新势力如威马、高合、爱驰、奇点、恒大、雷丁、宝沃等,而像哪吒、合创、创维汽车等,也基本停摆。


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但追觅还停留在样车设计的阶段。俞浩的这场造车大冒险,成功的概率只能说微乎其微。


至于曾经那些标榜自己无边界扩张的企业,失败的也屡见不鲜,比如曾经的乐视,也比如曾经的恒大。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