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来源:科普中国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在被 KPI、DDL(截止日期)和无休止的会议轮番轰炸后,身心俱疲地瘫在椅子上,无意识地打开购物软件。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最终停留在一个造型奇特的笔筒、一盆不需要阳光的假绿植,或是一只丑得可爱的解压捏捏乐上。
你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在下单付款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满足感和治愈感却油然而生,仿佛为紧绷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个微小的泄压阀。
图源:自己拍的
那么,为什么购买一些看似“没用”的小东西,会带来如此强大的治愈作用呢?今天就来聊聊。
微小选择也有巨大能量
帮你找回失控世界里的掌控感
首先要强调,这真的不是消费主义沉溺!
用小小的支出,支撑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在能承受范围内、看似“乱花钱”实则精打细算的前提下,精心策划的“心理自救”。它赋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同时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尤其是,现代职场对于许多打工人而言,是一个充满“身不由己”的场域。从工作任务的分配、执行时间的规定,到冗余僵化的流程和复杂难搞的关系,打工人常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缺乏掌控的状态。这种“失控感”不仅让人感到压抑,还可能引发焦虑、无助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为了对抗这种感知控制的缺失,人们会自发地在其他领域中寻找能够恢复掌控感的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感知到外在环境失控时,往往会通过某些简单的、结构化的行为,比如购物、整理等来重建内心的控制感。
比如,有研究发现:孤独感会威胁个体的控制感,让人觉得生活失控,因此孤独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功能性或实用性的产品,以此弥补内心的不安[1]。同样,当我们无法决定项目的走向,也无法选择合作的同事时,至少可以选择购买一个印着“禁止蕉绿”的手机壳。
购买那些看似“没用的小东西”,其核心魅力就在于整个决策过程的低投入、低风险,却能带来高自主性。例如,买一支别致的钢笔,既不需要向上级汇报,也无需担心决策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更不用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权衡。从浏览、挑选到下单,整个过程完全由“我”主导。
“买或不买”这一简单的选择,实际上为打工人提供了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掌控感。这件小物品本身是否有用,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购买行为本身就是一次对自我意志的确认,一次对失控生活的微小反抗。
图源:自己拍的
枯燥生活里的仪式感
抚慰心灵的精心时刻
有时候,我们买的不是“东西”,而是“仪式”。
只要我们想,每天都能买一束鲜花、吃一根冰棒、喝一杯咖啡、来一壶热茶,那些被赋予意义的“春天的第一束鲜花”“夏天的第一根冰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壶热茶”,似乎显得多余又无用,无聊且矫情。
但正是这些“第一”,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为生活点亮了一丝浪漫。它们通过小小的仪式,创造了属于我们的精心时刻,让鲜花更娇艳、冰棒更清凉、咖啡更醇香、热茶更暖心。仪式无处不在,它赋予生活以秩序和意义,让平凡的日子多了一层温度,让枯燥的生活更有层次感。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的思考和理解离不开身体的感受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而仪式通过特定的身体动作和社会情境,让我们身体参与其中,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感受[2]。比如,捧起一杯热茶或燃起一支香薰,这些简单的动作会让我们的大脑更专注、更有序,也更容易进入放松、感恩或期待的状态。
换句话说,仪式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种通过身体和环境帮助我们调整心态、理清思路的方式。
一按就说“我爱你”的大眼怪,图源:自己拍的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其实就是一种仪式化行为。早晨通勤路上买的咖啡、午后开部门会议前点的奶茶、睡前床头燃起的香薰,这些“微仪式”不仅是对身体的抚慰,更是我们为生活建立的秩序、划定的锚点。它们像开关一样,让忙碌的日子多了一种可以依赖的节奏感。
而且仪式感的力量并不仅限于心理上的安慰,它还能通过激活大脑的多巴胺奖励系统,带来情绪上的满足和愉悦。研究表明:
缓解焦虑:对焦虑症患者来说,仪式化行为(比如整理物品或特定的动作)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情绪,让人感受到安稳和掌控感。
改善睡眠:入睡困难的人,通过洗澡、拉窗帘、关灯、阅读等睡前仪式,可以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增强情绪连结:在临终关怀中,像“讲故事”这样的仪式能增强社会连结感,帮助临终者获得情绪上的平静和安宁。
提升品味体验:食品体验中加入仪式化行为,比如掰断巧克力、扭一扭奥利奥、舔一舔酸奶盖等动作,能让食物更美味、更令人愉悦[2]。
咖啡的香气唤醒清晨的倦意,奶茶的甜润治愈忙碌的片刻,香薰的气息安抚睡前的焦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仪式,实际上是我们与生活和解的一种方式。在无序的现实中,它们为我们划分出一个个可掌控的舒适小世界,提醒我们,即使生活忙碌、平凡甚至有些疲惫,也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小小的仪式找到温暖和希望。
功利环境里的价值感
自我肯定的温柔宣言
当人类脱离原始生活,步入文明社会后,虽不再时时刻刻面临生存威胁,却始终无法摆脱对自我的威胁。所谓自我威胁(self-threat),是指个体的自我概念遭到挑战或损害。这种威胁无处不在,比如失败、社会评价、压力等日常情境,都会引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3]。
在这个高度功利化、效率至上与成就导向的社会环境中,打工人更是频繁感受到显性或隐性的否定、有意或无意的漠视,以及向上或向下的比较。我们的努力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的情感需求被贴上“不够专业”的标签,我们的个人价值被粗暴地简化为一串冰冷的绩效数据。这种持续的价值侵蚀,让我们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而更像是一枚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名为“人力资源”的零件,从而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与存在焦虑。
研究表明,消费是应对自我威胁的一种简单且直接的方式。物品常被视为自我的延伸,消费品则承载着象征性与符号性价值。因此,通过消费,可以修复并提升受损的自我价值感,成为对自我威胁的一种补偿[3]。补偿性消费的意义不仅在于安慰自己,更是一种温柔的自我肯定,是在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值得”。
一只太阳一晒就变红的鸭子,图源:自己拍的
结语
总之,对于在压力和疲惫中前行,上班是“活人微死”,下班是“死人微活”的打工人而言,很多时候,买东西可能是最便捷的“方式,来唤醒疲惫的大脑和重启麻木的身体。
而买那些“没用”但又有点好玩的小东西,更像是对抗平庸生活的一剂调味品,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心理调适策略。
那些“没用”的东西,或许是一束点亮房间的鲜花、一杯甜润疲惫的奶茶,甚至是一个看似无意义的小摆件。它们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却能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循环中,带来一丝新鲜感和趣味。当生活变得奇奇怪怪时,也会因此多了一点可可爱爱。花小钱买的,不是享乐,是生活。
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当这种行为从“治愈”滑向“成瘾”,当“买没用的小东西”从偶尔的调剂变成过度的依赖,甚至成为唯一的情绪出口时,就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我们需要的究竟是这些物品本身,还是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
偶尔的治愈,是对生活的奖赏;适度的节制,则是对自我的善待。
相关文章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美团宣布“年内将全面取消骑手超时罚款”后,市场一度给予好评。然而,随后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89%,令不少投资者表示担忧。8月26日...
2025-08-28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2025年8月28日,商汤集团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2025年上半年,商汤集团总收入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亏损净额同比和环...
2025-08-28 0
8月23日晚上7点,头部团播做客祖·玛珑抖音直播间,开展了祖·玛珑甜蜜“悦”动香氛夜直播活动,为用户们带来了一场专属版的直播。直播团通过精心设计的海滩...
2025-08-28 0
在不久前举行的AI Day开放日上,百度方面宣布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将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进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搜索改版,以带来...
2025-08-28 0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08-28 0
文|汤姆编辑|汤姆“她的身材,再配上旗袍,简直绝了,将女性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许晴是演艺界公认的“京圈公主”,家境优渥的她,没有接受家里安排的路,...
2025-08-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