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山东城市观察 | 机器人赛道“黑马”突围,济南凭什么?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3日 18:14 1 admin

近日,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济南优宝特公司研发的“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用硬核实力与顽强表现刷新了外界对济南机器人产业的认知。

断臂仍能奔跑,跌倒瞬间自主调整姿态,以3米/秒的速度坚持完成比赛……“行者泰山”在这项全球顶尖赛事中斩获4×100米接力季军,并在100米表演赛中夺冠,成为赛场内外的焦点。

作为济南唯一参赛的企业,优宝特报名五个项目全部完成,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机器人巨头同台竞技毫不逊色。这一成绩,正是济南机器人产业强势崛起的缩影。

济南,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中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山东城市观察 | 机器人赛道“黑马”突围,济南凭什么?

技术逆袭,赛场黑马刷新认知

在4×100米接力决赛的颁奖台上,“行者泰山”挥动机械臂致意的画面,成为济南机器人产业最生动的名片。

这款由山东优宝特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本届赛事中交出了100米表演赛冠军、4×100米接力季军的成绩单,其9次参赛次数在所有选手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两家行业巨头。

在1500米比赛中,受邻近机器人干扰摔倒的“行者泰山”,骨骼结构承受高强度冲击后,跌倒瞬间激活恢复模式,将结构缺损转化为动态平衡优势,这种能力源自高效的算法和自研关节电机爆发力。

最终,“行者泰山”在断臂状态下迅速调整身体失衡状态,并保持3米/秒的运动速度抵达终点,其硬核技术实力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极大震撼。

据了解,早在2024年2月,优宝特用48天研发出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创造了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纪录,同时,机器人可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5年6月,优宝特推出业界首个攀爬泰山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在陡峭台阶、碎石路面以及湿滑岩壁等复杂场景下,展示出超强的适应能力。

技术突破如此之快,得益于优良的科研团队。优宝特拥有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先进机器人组等背景,其研发的足底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捕捉压力点数据,为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行走提供触觉支撑。

山东城市观察 | 机器人赛道“黑马”突围,济南凭什么?

生态布局,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济南机器人产业崛起的背后,是全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的强支撑。

目前,济南市已集聚各类机器人企业113家,核心产业规模约15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50%,拥有国网智能、兰剑智能、优宝特、奥太电气等一批知名企业。

产业链条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应用,初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济南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一幅完整的产业图谱清晰可见:山东泽翔精密的谐波减速器如同机器人的“关节”,优宝特的人形机器人构成“躯干”,鲁能智能的巡检系统则是延伸的“神经末梢”。这条覆盖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让济南在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占据独特优势。

核心零部件的“破冰”成果尤为关键。长期依赖进口的谐波减速器,被山东泽翔精密攻克,其产品传动误差≤1弧分,寿命达1.2万小时,2026年产能将突破10万套。科亚电子的伺服电机、神思电子的控制器,共同构成机器人的“心脏”与“大脑”。这些突破使济南本土配套率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78%,为产业自主可控奠定坚实基础。

场景应用更显产业活力。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ALC条板安装机器人创造了“零安全事故”纪录,施工效率较人工提升40%;银河实验农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四情监测”系统使农药使用率大大降低;国网智能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已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这些场景形成的“数据闭环”,反哺算法迭代,使济南机器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达1800小时,较行业均值提升25%。

产业集群效应正加速释放。济南高新区作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已聚集500余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024年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4.9%。奥太电气的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翼菲自动化的并联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稳居前三,兰剑智能的物流装备出口额跻身行业前五,“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雁阵格局已然成型。

山东城市观察 | 机器人赛道“黑马”突围,济南凭什么?

政策赋能,创新生态激发“乘法效应”

一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精准的政策引导与生态培育。济南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济南市机器人人才专项政策》等政策相继出台,配合规模达50亿元的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构建起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

济南创新推出的机器人应用场景“三张清单”颇具特色,包含87个需求场景、28个供给方案、56个匹配案例,精准对接制造业、医疗、农业等11个领域,仅2025年就推动30亿元合作落地。“需求牵引供给”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中“有技术无场景”“有需求无供给”的痛点。

算力与数据优势为产业插上翅膀。目前,济南这座“区域算力中心城市”已建成40家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达5237PFlops,其中智能算力4599PFlops,占比超过87.8%。在数据要素市场,济南已开放12个高质量数据集,算法训练成本大大降低。

产学研协同催生“裂变效应”。国网智能与山东大学共建的实验室,研发的500千伏变压器内检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检测效率提升3倍;数智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90家单位资源,全面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种创新生态使济南机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18.7%,较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为持续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山东城市观察 | 机器人赛道“黑马”突围,济南凭什么?

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面对这个千亿级市场,济南已经做好了准备。

济南明确“巩固工业机器人、做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布局人形机器人”的路径,目标直指“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行者不息,泰山可攀。济南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之路,是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产业生态为支撑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济南正以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宝贵的“济南经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坚定步伐。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