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华西医院、协和医院等中国研究闪耀2025年AHA-BCVS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23日 18:14 1 admin

编者按

华西医院、协和医院等中国研究闪耀2025年AHA-BCVS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基础心血管科学年会(AHA-BCVS)上,诸多中国研究亮相,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基础与临床转化中的原创能力。其中,在“炎症、血栓形成与血管生物学”主题环节,展示了来自我国的四项创新性成果,彰显了中国在心血管转化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研究涵盖代谢调控、细胞特异性机制及免疫交叉等前沿方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揭示EDIL3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阐明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重编程驱动腹主动脉瘤的分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解析了PDE5A在血管平滑肌与内皮细胞中的双重作用,为靶向治疗提供新依据;北京协和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团队则发现趋化因子CCL17通过介导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驱动胸主动脉瘤进展。

这些研究从多维度深化了对心血管疾病病理网络的理解,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

华西医院:EDIL3缺陷通过损害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EDIL3 Deficiency Exacerbates Atherosclerosis by Impairing Macrophage Efferocytosis
Author(s): Xiaochi Sun; Kaijun Cui; Xinmeng Wang
West China hospital, Chengdu, China


引言

EDIL3已被确定为一种内源性中性粒细胞黏附抑制剂,在炎症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其功能已被部分了解,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仍有待深入探究。研究旨在探讨EDIL3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理解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新的见解。

方法

研究者将EDIL3基因敲除小鼠与Apoe基因敲除小鼠杂交,培育出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通过EDIL3基因敲除结合高脂饮食(HFD)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随后,研究者比较了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与Apoe单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情况,以研究 EDIL3在该疾病中的作用。采用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严重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及胞葬作用。此外,通过RNA测序阐明EDIL3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下游机制。

结果

与Apoe单基因敲除小鼠相比,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的主动脉出现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高脂饮食开始后的10周(0.12 vs. 0.33,P=0.0105)和22周(0.28 vs. 0.51,P=0.0122),病变分布均更广泛。此外,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的病变内坏死核心更严重,且在高脂饮食10周后,坏死面积与总病变面积的比值更高,22周后亦是如此。进一步分析显示,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中,游离凋亡细胞与被病灶巨噬细胞吞噬的凋亡细胞的比值显著更高。此外,RNA测序表明,与Apoe单基因敲除小鼠相比,Apoe/EDIL3双基因敲除小鼠中与胞葬作用相关的基因(包括Pparg、Cd36和Abca1)表达下调。

结论

EDIL3可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清除凋亡细胞的能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保护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PDE5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特异性作用及其治疗潜力

Cell-Type-Specific Role of PDE5A in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Author(s): Yuyao Feng1; Junye Chen2; Xingqi Xiao2; Qilong Mao2; Deqiang Kong1; Jie Yang2; Yunfei Xue2; Zhan Zhu1; Keqiang Shu1; Zhichao Lai1; Hongmei Zhao2; Bao Liu1
1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引言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磷酸二酯酶5A(PDE5A)可调节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在心血管健康中发挥关键作用。PDE5A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观察性临床研究和遗传学证据表明,抑制PDE5A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确切作用及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

研究目的

本研究利用平滑肌细胞(SMC)和内皮细胞(EC)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互补的体外模型以及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探究PDE5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将PDE5A-flox小鼠分别与Myh11-creERT小鼠和Tek-cre小鼠杂交,构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通过腺相关病毒-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AAV-PCSK9)注射联合12周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以Pde5a-flox小鼠作为对照组。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组织进行单细胞 RNA 测序,以探究潜在机制。同时,在人内皮细胞中通过小干扰 RNA(siRNA)介导敲低PDE5A,随后进行bulk RNA测序以确定受影响的分子通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PDE5A的表达。

结果

西地那非治疗4周可显著减少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免疫染色显示,PDE5A主要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平滑肌细胞特异性PDE5A缺失导致病变面积显著增加,而内皮细胞特异性缺失则导致病变大小显著减小。这些作用独立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此外,敲低人内皮细胞中的PDE5A可显著上调两个关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转录因子——KLF2和KLF4。

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PDE5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细胞特异性作用,敲除平滑肌细胞中的PDE5A会加剧病变形成,而敲除内皮细胞中的PDE5A则会减少病变,这可能与KLF2和KLF4的上调有关。这些结果强调了PDE5A的细胞类型依赖性效应,并提示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PDE5A抑制剂重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磷酸戊糖途径通过为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供能加剧腹主动脉瘤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Fuels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to Exacerbat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uthor(s): Runze Chang; Ruijing Zhang; Shule Wang; Keyi Fan; Heng Wang; Hongjiu Zhang; Honglin Do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China


引言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已被证实是腹主动脉瘤(AAA)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促成因素。过量的NET形成会加剧炎症反应,而中性粒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可能是AAA中观察到的NET产生增加的基础。研究探讨了中性粒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特别是通过磷酸戊糖途径(PPP)对AAA中NET形成的影响。

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n=4)和AAA患者(n=4)中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全面的中心碳代谢谱分析,以确定相关的代谢改变。采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输注在8周龄ApoE-/- 小鼠中建立AAA模型。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多个干预组(每组n=20),以评估AAA进展和 NET形成情况。此外,利用健康供体的中性粒细胞进行体外实验,评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NET产生和活性氧(ROS)释放。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显示,AAA患者中性粒细胞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显著上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该途径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AAA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NET标志物双链DNA(dsDNA)浓度呈正相关(P=0.0026)。在小鼠模型中,给予G6PD抑制剂(G6PDi-1)可降低AAA破裂率和动脉瘤直径,同时显著减少NET形成。体外实验中,AngII刺激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NET形成和ROS产生,而G6PDi-1可有效减弱这些作用。

结论

研究表明AA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存在代谢重编程,表现为磷酸戊糖途径活性上调,进而促进NET过量形成和疾病进展。抑制G6PD可有效抑制磷酸戊糖途径活性、减少NET形成并减轻AAA发展,提示G6PD有望成为AAA治疗的潜在靶点。

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医院:趋化因子CCL17,连接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驱动胸主动脉瘤进展

Chemokine CCL17:bridging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to drive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progresssion

Author(s): Zeyuan Wang1; Yang Zhang2; Zhuang Tian1; Shuyang Zhang1
1Cardiolog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China;
2Cardi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Shanghai, China


背景

胸主动脉瘤(T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预防和治疗手段有限。尽管免疫微环境失调已被证实与TAA的发病机制相关,但驱动血管重塑的关键介质尚未明确。

方法

方法:研究者前瞻性纳入了32例TAA患者及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在诊断时收集血清和主动脉组织样本。对英国生物银行的Olink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结果。在两种独立的 TAA体内模型中研究 Ccl17敲除(Ccl17⁻/⁻)小鼠:小鼠马凡综合征(mMFS)模型和β-氨基丙腈(BAPN)诱导的TAA模型。此外,通过共培养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和巨噬细胞,探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评估治疗效果,对mMFS小鼠给予抗CCL17中和抗体或IgG对照,持续20周;对BAPN诱导的TAA小鼠,进行4周的治疗。

结果

Olink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CCL17是TAA患者循环中升高最显著的蛋白质之一,其水平与主动脉直径相关。这种关联在英国生物银行65岁以下参与者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在 TAA诱导后,Ccl17⁻/⁻小鼠的主动脉扩张、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均减轻。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显示,主动脉损伤后巨噬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机制上,对人类血管组织的CUT&Tag 分析发现,核因子-κB(NF-κB)的关键亚基RELA是CCL17的直接转录调控因子。此外,NF-κB 信号是巨噬细胞中cGAS-STING通路的关键下游效应器,该通路可被受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释放的DNA激活,从而将先天性免疫激活与血管重塑联系起来。在Ccl17⁻/⁻小鼠中,调节性 T 细胞(Tregs)介导了Ccl17缺失对炎症和不良血管重塑的保护作用。简而言之,CCL17在巨噬细胞和Tregs之间建立了一个自我放大的环路,加剧疾病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模型中,药物中和CCL17均显著减轻了TAA的发展。

结论

研究证实循环中CCL17水平与TA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功能上,巨噬细胞来源的 CCL17 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与Tregs的相互作用驱动 TAA 进展。这些发现表明CCL17是血管炎症和重塑的核心调控因子,凸显了其作为TAA治疗靶点的潜力。

中国科研团队在2025年AHA-BCVS会议上的系列发声,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已形成系统性创新力量。从代谢调控到免疫交叉对话,从分子机制到治疗靶点挖掘,中国学者以多维度突破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注入新动能。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更彰显了国际学术共同体中“中国智慧”的独特价值。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