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3日 08:32 1 admin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基因密码助力“酶”梦成真

——湖南利尔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用“酶芯片”解码绿色未来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反应。

而在分子尺度上,有一种物质,如同驱动庞大工业体系的微型引擎,催化万千反应路径,高效精准、温和环保。

它就是酶。

一克酶,可替代数十克传统化学试剂——仅需极少的添加量,便能将秸秆分解为糖,将纤维素转化为可吸收的养分。因此,在食品加工、饲料配比、纺织水洗等产业中,酶以其“小剂量、高效率、零污染”的独特优势,重塑着绿色低碳的生产逻辑。

然而,天然酶种类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催化效率与适应性的需求。为此,“酶工程”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基因重组等手段,“定制”出一类更聪明的“超级酶”,为我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更宽广的前景。

湖南利尔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利尔康”),正是“超级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先行者之一。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湖南利尔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超级酶”,能有多“聪明”?

酶虽微小,却蕴藏万钧之力。

在传统纺织中,水洗牛仔布曾依赖强碱、高温、石磨的反复处理,耗时且不环保。而利尔康研发的复合型纤维素酶,能够在30至50摄氏度的环境下将布料处理时间缩短至15至40分钟,有效提升衣物柔软度与色泽均匀性。凭借出色的稳定性与环保性能,该产品如今已远销东南亚,助力当地牛仔布产业实现“绿色水洗”升级。

在饲料领域,酶的使用同样能带来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以利尔康生产的耐温β-甘露聚糖酶为例,它的酶活在70℃下保温1小时后仍能达到85%,同时适应pH3.0到9.0的广泛酸碱条件,提升动物肠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营养转化率,降低养殖废弃物污染。“原本需要三斤多的饲料才涨一斤肉,但食用添加过饲料酶的饲料后,仅需两斤多饲料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利尔康技术总监李琦介绍。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研发人员正对仪器进行调试

不仅如此,在地方特色产业中,“超级酶”同样大有可为。地处槟榔消费大省湖南,利尔康开创的专利产品“槟榔软化酶”,能在软化槟榔纤维的同时提升风味和口感,并大大降低咀嚼槟榔对口腔的伤害,让消费者更加安全地享受美味。

而在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利尔康自主研制的“秸秆降解酶”也展现出强大能力。据了解,这种酶能快速将每6至7吨秸秆分解为2吨可发酵糖,尽管经济效益上仍有提升空间,但已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一条更加高效、环保的新路径。

解码“酶芯片”:

利尔康如何定制“超级酶”?

作为蛋白质的一种,酶的诞生需经历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结构改造等多个步骤。

就像量身定制一身装备——从挑选基因、组装“蓝图”,到导入细胞内表达、再经过发酵优化和提取精制,每一步都必须精确无误。“一个氨基酸位点的微调,都可能改变酶的最终性能。”李琦说,“这正是酶工程的精妙之处。”

因此,为了“量体裁衣”式地打造不同场景所需的酶,利尔康搭建了覆盖饲料、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的定制酶基因库,借助人工智能、AI设计、大数据分析与酶结构建模,完成从基因筛选、突变优化、表达调控到发酵放大的全过程。每一个“超级酶”的背后,都是一场跨越微观世界的分子级战役。

为进一步提高研发效能,利尔康不断优化柔性引才机制,吸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多位专家,组建起一支涵盖微生物学、酶分子改造、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学科的40余人科研团队。

岳企焕新记|厉害了,我的“酶”!

研发人员正对样品进行分析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评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牵头建成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累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研发投入达到年均近千万元。自2024年以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项,参与制定“酶制剂 α-半乳糖苷酶”国家标准,为行业提供可依可循的“技术标尺”。

在生产端,利尔康还搭建起了MES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发酵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从配料、发酵到包装的全流程数据追溯,成功提升生产效率30%,降低人工成本15%。

小分子撬动大产业:

“酶力”未来可期

作为一种天然可降解、能耗低、高效率的绿色材料,酶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底层力量”。

在“双碳”战略、“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引导下,生物酶制剂行业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根据业界相关报告预测,全球酶制剂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8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突破60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的关键引擎。

利尔康,正是这条技术赛道上的深耕者。

当前,公司已具备年产万吨生物酶制剂的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纺织等多个行业,2024年销售额达1.2亿元,其中10%出口海外。未来,公司将围绕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核心产品,持续开拓下游应用场景,提升全球竞争力,力争2025年销售额达1.5亿元。

一个个微米级的结构变革背后,是对绿色制造“中国方案”的不懈探索。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沿着“分子工程+智能制造”的技术主轴,利尔康正不断向未来延展产业边界。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布局绿色洗涤、地方特色原料食材加工、非粮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新兴场景,进一步扩大智能发酵设备产能,推进“酶工程”技术升级迭代,为中国酶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全球竞争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 |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卓灵 刘燕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