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7日 17:20 1 admin

文 | 青茶

前言

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干旱和沙漠让水资源成了最大瓶颈。克拉玛依这座城市,一直为水愁眉苦脸。

然而,2000年“引额济克”工程的启动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它把额尔齐斯河的水引进沙漠,突破了水资源的困境,也为全球水资源调配提供了成功范例。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沙漠也能变成绿洲?这是怎么做到的?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调水工程的起源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北部,毗邻浩瀚的戈壁沙漠,长期以来缺水问题困扰着这座石油城市。

上世纪末,克拉玛依的绿化率仅为1%,市区内的草地和绿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土地贫瘠、干旱成了这里的标志。

城市的供水基本依赖配给,居民的生活用水时常捉襟见肘。

这座城市的水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克拉玛依的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克拉玛依市政府提出了,通过跨国调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与研究,最终决定从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引水。

额尔齐斯河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河流之一,水量充沛,成为了解决克拉玛依水资源问题的最佳选择。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1997年,“引额济克”工程正式启动,目标是通过修建一条长达475公里的人工明渠,将额尔齐斯河的水引入克拉玛依。

这项工程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涉及的技术难度和生态、政治问题也不容忽视。

要从一个跨国河流中调水,首先需要涉及到与相关国家的外交谈判,并确保水量调配的公平与安全。

尽管如此,克拉玛依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们成功说服了国家和国际社会,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政治障碍,最终启动了这项意义深远的工程。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工程实施的困难

“引额济克”工程的实施,可以说是一场“从零到一”的艰苦建设。

从设计到施工,从水源引进到水渠的铺设,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整个工程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额尔齐斯河水利枢纽、西干渠和风克干渠。

总长度达475公里,全程都是人工开挖的砼衬砌水渠。

这项工程是中国当时最长的人工引水渠,施工难度之大,几乎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工程规划方面就遇到了诸多技术性难题。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水渠的路径选择。

面对茫茫沙漠,设计者需要决定水渠是否应该穿过城市,还是绕开城市。

最终,设计者决定采取“明渠穿城”的方案,将水渠直接引入克拉玛依城区。

这不仅使得水渠变得更为直观,也让水的流动更加透明与公开。

水渠建设期间,工人们面对的是烈日炙烤的戈壁滩和巨大的施工难度。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整个工程需要开挖4300万立方米的土方,建设者们几乎是用手中的铁锹和镐头,把一条生命线从沙漠中挖了出来。

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也让项目延期了近三年。然而,这一切的付出,最终换来了成果。

在2000年8月1日,额尔齐斯河的水成功引入克拉玛依市,水渠的通水标志着“引额济克”工程的完成。

水源的到来,给这座干旱的城市带来了彻底的改变,也为未来的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城市面貌的转变

水源的引入是生态重建的起点,而真正的绿洲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长期的努力。

在水渠通水后的几年里,克拉玛依市政府在水资源的管理和生态治理上采取了多项措施,逐步将这座城市从“寸草难生”的荒漠化景象中解救出来。

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城市绿化率的显著提升。

通水前,克拉玛依的绿化率仅为1%,居民区周围几乎没有绿树和草地。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水源的到来,让政府得以开展大规模的绿化行动。

2001年,克拉玛依市启动了“千亩造林”计划,将绿化带沿城市外围扩展,并逐步开始在城区内部进行绿化。

到2017年,城区周边绿化带已经形成连片封闭,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突破了10万亩,绿化率也达到了44.53%。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还将城市水资源管理纳入更为系统化的轨道。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通过推广节水型绿化模式,采用中水回收、滴灌、喷灌等水利技术,确保每一滴水的高效使用。

政府还通过“林长制”等举措,明确生态监管责任,建立了全民参与的绿化机制。

除了绿化的快速推进,克拉玛依的气候环境也开始发生改变。

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加,城市的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提升,气温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2022年,克拉玛依的年均PM2.5浓度为全疆最低,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达到342天。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水质方面,城市水质达标率也稳步提升,核心湿地的水体透明度达到60厘米以上。

生态环境的恢复,也直接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回归。克拉玛依周围的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吸引了大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

自2021年以来,克拉玛依市多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颈鸊鷉的身影,甚至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回归。

这些生态指标的改善,标志着克拉玛依已经成功地从一个水资源匮乏的沙漠城市,变成了生态恢复的成功典范。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分配与生态保护,将是未来各国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通过克拉玛依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合作的帮助下,干旱地区的绿色复兴不仅可能,更是可以实现的。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克拉玛依的城市,凭借智慧与努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水资源解决之道,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

西方专家:中国又开始逆天改命,“引额济克”工程,让荒漠变绿洲

结语

克拉玛依的成功转型,证明了国际河流调水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任务,它更是一项社会、政治、生态多方面合作的系统工程。

“引额济克”工程的建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再到生态恢复的持续推进,这一过程展示了中国在跨国水资源调配、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独特经验。

克拉玛依的转型也提醒我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远不止于简单的调水工程

参考资料:

探寻克拉玛依生物多样性蝶变“密码”.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局.2022-05-24.

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到“半城绿树半城楼”,请看——克拉玛依的生态逆袭.新疆自然资源.2024-10-22.

世界水日 | 点赞中铁五局参建的这些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工程.中铁五局.2021-03-22.

哈萨克斯坦跨界水资源合作基本立场分析.欧亚经济.2016-03-29.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