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锐评丨“数据投毒”!AI数据污染,治污还得靠人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7日 19:47 2 admin

宁波交警短视频账号2月注销,AI竟称注销是因为5月的一起交通事故;求问儿童手表软件,AI给出了否定中国发明创造、否定中国文化的答案……据央视报道,AI杜撰的信息数不胜数,甚至成了谣言类信息帮凶。数据污染引发现实风险、数据投毒已经冲击安全防线,亟待加大治理力度

锐评丨“数据投毒”!AI数据污染,治污还得靠人AI数据污染报道截图。图据央视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从查阅资料到办公写作,从休闲玩乐到求医问诊,AI越来越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与此同时,AI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据报道,有的向AI大模型训练数据中注入伪装成正常样本的恶意数据,削弱模型性能、降低准确性;有的不良信息没有被甄别删除,被人工智能当作可信任的信息源加入算力;有的不法分子利用AI炮制虚假信息……凡此种种,不仅导致AI“胡编”、AI“新闻”大行其道,还可能威胁国家安全。比如在经济金融领域,一旦数据受到污染,诸如市场行为分析、信用风险评估等工作,就可能出现误判,造成经济损失。

数据污染、数据投毒,滋生安全风险,也扰乱公众认知。国家安全部数据显示,当训练数据集中仅有0.01%的虚假文本时,模型输出的有害内容会增加11.2%;即使是0.001%的虚假文本,其有害输出也会相应上升7.2%。被污染、被投毒的数据,产生成量级的有害内容,又将二次“投喂”网民。久而久之,不仅危及AI本身的思考力,也将降低网民思考和决策的“智力”。

AI信息“不靠谱”的背后,显然是防范机制还不够“靠谱”。技术层面上,需要及时为AI数据安全“打补丁”。比如,强制要求各平台为AI生成内容打上醒目标签,提醒用户谨慎、合理使用AI内容。再如,AI技术和应用的开发者与平台,可通过交叉验证、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及时高效地拦截AI有毒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建章立制,防范污染和有毒数据的产生。应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AI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同时定期“清洗”和修复受污染的数据。当然,用户自身也应科学使用AI工具,不主动向AI“投喂”有毒信息。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也是AI应用的核心资源。数据真实、准确、健康,AI技术和应用才能造福人,而不是欺骗人、戏弄人。AI数据污染,治污还得靠人。不论技术开发者、监管者还是使用者,都要始终守牢AI数据的安全底线,履行“治污清毒”的职责,共同守护AI技术的美好未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松林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