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川观智库资讯 | 人形机器人“大脑”能力是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7日 01:35 1 admin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智库资讯 | 人形机器人“大脑”能力是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式开幕,这也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折射出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入新阶段。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能会有超过10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其中,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使用量预计超过3亿台。

但目前来看,机器人“脑”能力的不足导致其应用场景受限,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一大痛点。而“脑”又分为“大脑”和“小脑”,前者的功能在于抽象的感知决策,后者在于运动控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多数人形机器人“小脑”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能够比较自然地跑跳、在移动中保持平衡,但“大脑”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大脑”的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泛化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提到,目前优必选机器人在工厂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分拣、搬运和质检三类。如果要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需要人工智能“大脑”更好地理解现实物理世界。他预计,需要通过5—10年真实场景的积累和千亿元级别的资金投入,人工智能才能支持人形机器人走入更核心的岗位。

日前,赛迪智库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应用趋势、挑战及建议》研究文章指出,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大脑”研发方面,即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构建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模型已经能够在复杂任务中展现出卓越的泛化性能,能够使用低成本硬件完成对不规则物体的精细操作。

但赛迪智库也指出,高质量训练数据集的构建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仍面临高质量训练数据。如何有效解决数据获取、处理、标注、共享和安全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是国内人形机器人AI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对此,赛迪智库建议,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脑”与“小脑”领域的前沿研究,包括具身智能的下一代AI算法、可解释强人工智能和端侧大模型部署技术。鼓励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开放式AI开发平台,构建开发者生态。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