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未来6年清淤超1000万方——世界首创 “太湖之光”全面投产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5日 17:18 1 admin

来源:环球网

未来6年清淤超1000万方——世界首创 “太湖之光”全面投产

太湖之滨,碧波荡漾。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一艘通体青绿、宛如水上移动堡垒的巨型平台船在江苏宜兴太湖水域缓缓启动作业程序——由中交天航局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全面投入太湖治理。未来6年内它将完成超千万立方米清淤任务,相当于为太湖“减负”近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太湖滋养着流域2000多万群众。2024年,太湖水质迎来历史性突破,30年来首次整体跃升至Ⅲ类“良好”等级。然而,深藏湖底、沉积数十年的富营养底泥,仍是威胁水质持续改善的“顽疾”。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中交集团联合无锡市政府向西太湖的淤泥“沉疴”发起总攻。“太湖之光”正是中交天航局为新一轮太湖深度治理量身打造的新一代“清淤利器”。作为生态清淤平台船“太湖之星”的升级版,“太湖之光”与十余公里外的“太湖之星”遥相呼应,共同为长三角“蓝色心脏”的生态焕新注入强劲动力。

“‘太湖之光’是针对太湖治理痛点量身定制的水上移动‘生态工厂’,它的诞生,彻底破解了传统清淤‘占地多、适应性弱’的行业性难题。”中交天航局华东公司总工程师、“太湖之光”建造负责人董道武介绍。“太湖之光”由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脱水减容模块船“太湖之光2号、3号”及世界首制的余水处理船组成,五船联动,构建起“生态清淤—筛分调絮—脱水减容—余水净化”的完美闭环,开创了国内江河湖库治理“零土地占用、零二次污染、低碳排放”的全新模式。

这艘创新平台凭借五大“突破性优势”,成为江河湖库水域治理的“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超级净化”——世界首创、采用全球领先复合水处理工艺的余水处理船,配备“生化+V-MBR+水质综合保障”为一体的余水处理系统,余水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湖库Ⅲ类标准,可直排入湖,开创了“淤泥不占地、余水不上岸”的全离岸一体化施工新模式。

“超级效能”——“太湖之光”优化升级核心装备生产工艺,构建智能化施工体系,实现筛分、调絮、脱水等核心功能突破,其中,自主研发的环保清淤船疏浚浓度提升超60%,拥有12条生产线高效独立装驳,平台日清淤量达8000立方米,是“太湖之星”的1.6倍。

“超级灵活”——“太湖之光”减容模块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共同组成“超级航母”的“变形甲板”,各艘模块船如“变形金刚”般灵活组合,能与“太湖之星”联合作业、动态调动,适配全国多个平原浅水型湖泊的治理需求。

“超级智能”——“太湖之光”创新研发全工艺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实现从高精度微扰动清淤、高浓度调絮、高效脱水到无污染外运的全要素智慧管控。

“超级绿色”——“太湖之光”全平台采用清洁岸电驱动,从源头切断燃油消耗,施工全程零油耗,每年可减碳超千吨。同时,清淤产生的泥饼将“变废为宝”,用于湿地修复、矿坑复绿、盐碱地改良及环保建材生产,开启淤泥“再就业”的绿色循环之旅。

“从蓝图到现实,‘太湖之光’承载着‘美丽中国’的使命,也凝结着中国疏浚人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国家卓越工程师、“太湖之光”总设计师顾明表示,“我们不仅是要清除湖底的淤泥,更是要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探索出一条大型湖泊生态治理的可持续之路。”

从2022年开始,江苏无锡对太湖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清淤,至2030年计划用八年时间总共清淤3456万方。“太湖之光”“太湖之星”系列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的使用将大大提升太湖西部、北部区域的清淤效率,推动太湖水质持续向好、藻情不断改善,为谱写新时代“太湖美”的生态华章,提供坚实的新质生产力支撑。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