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产品不断扩展,已覆盖到各领域中,比如智能家居、办公设备、日用百货、出行工具、运动器材等,不愧是以产品为主的品牌。小米一直都在打造全场景生态,已...
2025-08-16 0
2025年,最烧钱、最喧嚣的商业大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既不在AI高地,也不在出海远洋,而是人人都喝得起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薅羊毛的消费者、累瘫痪的商家、狠狠砸钱的外卖平台,4个月烧光几百亿,这场百亿补贴大战何时是个尽头?谁又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开年没多久,一场外卖狂欢彻底点燃了市场,仅仅几个月,日订单量就从1亿飙升到2.5亿,涨得令人咂舌。你身边是不是也多了用“满20减20”神券、薅到“秋天第一杯奶茶”免单的朋友?那些奶茶店里,打印出来的小票能长几米,像挂面一样堆在那里。
数据烟花般绚烂,可平台脸上却写满焦虑,这仗打得太怪异了。
美团的利润本就薄如蝉翼,饿了么更是年年亏损,新入局的京东也背着巨大的财务压力。按理说,谁都该心疼钱,可三家巨头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谁都不肯先松开油门。明明都在流血,这背后到底图个啥?如果把这场烧钱大战看作一盘棋,那么棋盘上,美团、阿里、京东三位主要玩家,其实各有各的“醉翁之意”。
他们一点也不傻,只是各自的利益点不同罢了。
美团是这场战事里那个,拼了命也要“守江山”的国王。外卖业务,就是美团的根基与命脉,是它整个商业帝国的“流量发动机”。
如果外卖市场的龙头地位被动摇,那美团赖以生存的到店、酒旅等高利润业务,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所以,就算短期利润承压,股价下跌,它也必须硬着头皮应战。
可以说,美团砸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在加固自己的护城河,每一次交易,都是在稳固它的王座。这场仗,美团输不起,也根本没有退路。
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外卖生意,它更像章鱼的一条触手,触手背后连着的是淘宝、高德和支付宝。
利用外卖这个超高频的消费场景,把用户牢牢吸附到自己的整个生态系统里。你今天在饿了么上点了一杯咖啡,明天就可能在淘宝上买瓶酱油,后天用高德打车去逛商场。
外卖亏掉的钱,在阿里眼里,是为了整个商业帝国购买“用户粘性”和“无限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外卖只是个敲门砖。
刘强东心里明白,在餐饮外卖这个红海里,硬碰硬地和美团争霸,京东没有优势。所以,它的目标根本不是争夺外卖市场的霸主地位。
京东的逻辑是用“品质外卖”这个差异化的小切口,去吸引那些对价格不太敏感,但对服务和品质有更高要求的“高价值用户”。这群人一旦习惯了用京东外卖,他们就有非常大的几率,会去京东主站上购买数码、家电等更高客单价的商品。
外卖业务亏损的百亿,如果能给主站带来几百亿的销售增量,这笔“流量账”就太划算了。这正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用一个亏钱的业务,去撬动一个赚钱的核心业务。
为什么这些巨头愿意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去争夺一份十几块钱的快餐生意?因为他们争的根本不是快餐,而是现代人生活中最后、也是最高频的那个流量入口——“一日三餐”。
如今,互联网流量已经触顶,想要把一个全新的APP塞进用户的手机,并且让他们常用,成本简直高得惊人。但通过“1块钱奶茶”、“0元炸鸡”这种极端的补贴,平台就能以极低的成本,让用户完成下载、注册、下单这些基础动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
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逻辑:巨头们真正争夺的,是你的“肌肉记忆”。当你肚子饿了,当你口渴了,当你想买任何急需的东西时,你下意识会打开哪个APP?这个不假思索的动作,才是商业世界里最宝贵的“用户心智”。
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平台就等于在你每天的生活里,都安插了一个你无法拒绝的“隐形推销员”。这场战争表面上烧的是人民币,但本质上,是在抢夺你最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在今天这个什么都讲究“性价比”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极度稀缺。谁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占据它,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所以,这场外卖大战,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争夺战。
烟花再美,也终究会散去,这种靠补贴堆砌起来的虚假繁荣,也必然会留下沉重的代价。这场看似让消费者占尽便宜的狂欢,实际上是一场多方皆输的消耗战。
首先,商家成了可怜的“夹心饼干”,平台要求他们“二选一”,不参加补贴就没有流量,参加了,却根本挣不到钱。有些餐饮小店,订单量暴涨了四倍,结果月底一算账,反而亏得更多。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畸形繁荣,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餐饮生态。
再看骑手,他们成了这场战争的“燃料”。订单激增,意味着骑手们要在酷暑和暴雨中,用更快的速度、更大的风险去奔波。中暑概率大幅增加,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他们是这场战役中最高速运转的齿轮,也是最先被磨损、被消耗掉的部件。
就连看似占了大便宜的消费者,也未必是真正的赢家。表面上我们用更少的钱喝到了奶茶,吃到了外卖,但代价呢?商户为了赶工,很可能牺牲了卫生和品质,骑手为了速度,服务质量也大幅下滑。
更不用提,一天三杯高糖奶茶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我们用短期的“小便宜”,交换了长期的“大隐患”。
最让人痛心的是,整个社会都在为这场内卷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我们掰扯着算一笔大账:2025年上半年,外卖大战烧掉的几百亿补贴,如果能投入到餐饮供应链升级、商家数字化转型,又或是真正需要啃硬骨头的AI技术研发上,会带来多大的价值?
当美国科技巨头每年砸数千亿美元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上航行时,我们最聪明的头脑和最雄厚的资本,却在为一单几毛钱的利润拼得你死我活。这种对比,不得不让人深思。
最终,连监管机构也无法坐视不理。从“防止恶性竞争”到“综合整治内卷”,政策的口风越来越紧,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了,而是对整个社会资源分配和商业风气的巨大影响。
风暴总会过去,随着监管的重拳落下,以及巨头们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趋于理性,这场疯狂的补贴大战,必然会回归常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市场格局会逐渐稳定,可能会形成类似“7:2:1”的态势:美团凭借其强大的地推和骑手网络,依然会占据市场大头。而阿里和京东,则各自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这场战争留下的烙印,是深刻的。它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搏杀的残酷现实,也照出了巨头们在转型路口的焦虑与挣扎。
喧嚣过后,这个行业需要彻底回归商业常识,外卖的本质,是“服务”,绝不是“补贴”。谁能提供更稳定的履约体验、更安全的食品保障、更丰富的品类选择,谁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未来,技术创新,比如无人机配送和智能调度系统,将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场千亿级别的商战,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次切实的提醒:商业世界里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看似疯狂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对于那些手握巨资的平台企业来说,更是一次深刻的警醒:价格战,没有真正的赢家,低水平的内卷,只会消耗掉宝贵的资源。
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终究要看它是否能为社会创造真实、持久的价值,是否敢于去挑战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永远在存量的泥潭里打滚。
信息来源:
光明网2025-08-11《外卖大战,到底在“卷”谁?》
澎湃新闻2025-07-18《饿了么美团京东被约谈背后:外卖之战为何打得如此激烈?》
相关文章
随着小米产品不断扩展,已覆盖到各领域中,比如智能家居、办公设备、日用百货、出行工具、运动器材等,不愧是以产品为主的品牌。小米一直都在打造全场景生态,已...
2025-08-16 0
文| 凭栏编辑| 凭栏前言在大众认知中,一个国家全年的GDP总值,并不能真正代表这个国家的实力,但人均GDP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是否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就...
2025-08-16 0
美国数据中心需求激增给电力公司提出了巨大挑战。8月14日,美国最大电网运营商PJM互联公司的独立监管机构Monitoring Analytics发布季...
2025-08-16 0
近日,一段“女子带五孩点一碗面多次免费续面”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面店老板指责一位女顾客续两次面不够,转头在平台给他打差评。此事引发网友关注讨论。...
2025-08-16 0
8月15日,据硅基流动消息,硅基流动大模型云服务平台SiliconCloud已上线阿里通义万相团队最新开源的视频生成基础模型Wan2.2,包括文生视频...
2025-08-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