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阿里通义千问发布新模型并开源】8月7日,阿里通义千问发布更小尺寸新模型,即Qwen3 - 4B - Instruct - 2507和Qwen...
2025-08-07 0
当微软的市值在美股盘后冲破 4 万亿美元时,整个科技圈都在盯着那个数字 —— 差不多相当于德国一年的 GDP 总和。这已经是继英伟达之后,第二家站上这个高度的巨头,而它们的共同点,都绕不开人工智能这四个字。
微软的路数很清晰,把云服务和 AI 拧成了一股绳。Azure 不再只是简单的存储和计算工具,更像个装着 GPT-4大模型的 "超级大脑",悄悄钻进了 Office 办公软件里,也藏进了企业的各种解决方案中。现在打开 Word 写报告,AI 能自动生成提纲;用 Teams 开视频会,实时字幕和翻译都是它在背后忙活。这种 "云 + AI + 日常应用" 的组合,让全球上亿用户不知不觉就成了它的 "使用者",生态的根基也就这样扎稳了。
另一边的英伟达,更像个 "幕后英雄"。它的 GPU 芯片几乎成了AI世界的 "发动机",训练 ChatGPT 需要它,自动驾驶的算法迭代离不开它,就连实验室里搞新药研发,也得靠它来算数据。尤其是生成式 AI 火起来后,从 AI 画画到写代码,背后都少不了这些芯片在高速运转。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是卖硬件,还搭了个叫 CUDA 的编程平台,全球几百万开发者都在上面攒工具,慢慢就形成了别人难撬动的生态。
但这两个巨头的风光,也让国内的 AI 从业者心里沉甸甸的。挑战最直接的就是 "算力卡脖子"。美国对高端 AI 芯片的出口管制越收越紧,连数据中心级的 GPU 都被列进了清单。国内一家 AI 初创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最近总在发愁,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按国际标准得用两万块 A100 芯片,可手头能摸到的国产芯片,性能还差着两代,算起来效率得打个对折。就算华为昇腾、寒武纪这些企业在往前追,推出了昇腾 910B 这样的自研芯片,但软件生态的成熟度、先进制程的工艺,跟顶尖水平比,眼睛能看到的差距还在。
钱的问题也绕不开。今年上半年,美国那边投到 AI 领域的钱已经过了 1000 亿美元,微软、谷歌这些巨头自己就掏了一大半。反观国内,同期融资额才 110 亿左右,差了快 10 倍。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意味着美国公司能甩开膀子砸钱搞基础研究,看上哪家有潜力的小公司就直接收购,建数据中心也敢往大了建。可国内的 AI 企业,尤其是刚起步的,常常得在 "活下去" 和 "往前冲" 之间做选择 —— 想搞长期研发就得烧钱,可融资环境紧,又不得不先琢磨怎么盈利,创新的步子自然就慢了些。前段时间听说硅谷挖大模型专家,年薪起步就上千万美元,还有上亿美元的期权包,这种投入力度,确实让不少国内团队感到压力。
更隐蔽的难题是 "生态壁垒"。微软的云服务连着 AI 应用,英伟达的芯片搭着开发者社区,都是深耕了十几年的结果。用户用惯了它们的工具,企业的生产线适配了它们的系统,后来者想挤进去,光技术赶上还不够,得重新攒起一样热闹的开发者圈子,铺展开足够多的应用场景,这可比单纯搞技术难多了。就像有个做工业软件的朋友说的,他们花三年做的算法库,人家主流平台上一周更新的内容就比这多,这种积累上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
但要说中国 AI 就没机会了,倒也未必。关键是别在巨头的赛道上硬拼,得找自己的巧劲。有个经济学家说过,经济体的实力,不光看技术多先进,更看用得有多广。这恰恰是咱们的优势 —— 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最五花八门的数字应用场景,从移动支付到智慧城市,从工厂的智能制造到医院的 AI 诊断,这些地方都藏着AI落地的土壤。
杭州有家做医疗 AI 的团队,没去追通用大模型的热点,一门心思扎进了肺部 CT 影像分析里。他们跟全国 300 多家医院合作,攒了500万份病例数据,训练出的系统识别肺结节,准确率能到 97.3%,比不少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还稳。现在全国 70% 的相关检测设备都用着他们的技术,三年时间估值翻了 20 倍。这就是把技术往具体场景里钻的好处,解决了真问题,市场自然就认。
苏州的纺织厂里也有新变化。中国移动搞的 AI 质检系统,对着布匹拍拍照,就能认出 0.1 毫米的小瑕疵,比人工检测快三倍还准。厂里算了笔账,一年能省 800 万质检成本,工人也不用整天盯着流水线熬眼睛了。这种把 AI 往生产线上装的做法,正在全国的工厂、商场、社区里慢慢铺开。数据说现在国内 AI 应用场景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光智慧城市就有 2800 多个落地项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大家开始学着 "抱团"。百度的飞桨平台开源后,已经聚了 535 万开发者,有人用它做农业病虫害识别,有人改改代码就用到了物流分拣上。上海搞的 "场景创新实验室" 更有意思,企业提出实际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解,政府来买单,已经孵出了 127 个行业方案。这种开放式的生态,正在一点点打破技术垄断的僵局。
其实微软和英伟达的 4 万亿美元,更像面镜子,照出了 AI 竞争的本质 —— 不是比谁的技术在实验室里更厉害,而是看谁能把技术变成老百姓能用得上、企业能靠它提效的东西。国内的扫码支付背后,AI 在悄悄做着安全风控;社区的智能门禁,AI 在识别人脸的同时还能提醒独居老人的活动轨迹;工厂的机械臂,AI 在帮着校准精度…… 这些藏在日常里的改变,或许才是中国 AI 突围的真正底气。
巨头的阴影确实存在,但路从来不是只有一条。当 AI 能让村口的果园通过图像识别提前预警病虫害,能让小作坊的生产效率提上去,能让偏远地区的病人通过 AI 辅助诊断看上 "专家号",这些实实在在的价值,终会攒成属于中国 AI 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8月7日阿里通义千问发布新模型并开源】8月7日,阿里通义千问发布更小尺寸新模型,即Qwen3 - 4B - Instruct - 2507和Qwen...
2025-08-07 0
本报记者 金婉霞8月6日,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发布了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以下简称“GR-3...
2025-08-07 0
编辑:Aeneas KingHZ【新智元导读】金融×AI,迎接跨界新纪元!交大高金联合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刚刚推出了硬核EMBA新体系课程,「金融×...
2025-08-07 0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汉驰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的虚拟电厂日内能量管理方法”的专利,公开...
2025-08-07 0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机器人及其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专利,公开号CN12...
2025-08-07 0
8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项目煤基特种聚酯产业化关键单体中试技术研发启动会在高新区举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内蒙古科技...
2025-08-07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2025年以来,存储市场迎来显著复苏,服务器市场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刺激下取得大幅度增长。相关上市公司如美光、三星、SK...
2025-08-07 0
欢迎收听现场对话原文7月18日,非凡资本以“应用无界,智创全球”为主题,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主办「2025年度生成式AI全球化高峰论坛暨Go Glob...
2025-08-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