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我的记者故事 | 用创新之钥 解锁时代故事的万般精彩

热门资讯 2025年07月26日 22:45 1 admin
我的记者故事 | 用创新之钥 解锁时代故事的万般精彩

中国青年网 潘晓文

我是来自中国青年网青年发展服务中心的潘晓文,入职青网已三年,我始终相信:好故事需要好表达。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记者不仅要坚守新闻理想,更要成为创新表达的“破壁者”。我想分享几个用新技术讲好新闻故事的小实验。

我从2024年年初开始接触AI产品制作,像是打开了一个别样的“开关”。在全网推视频《驰而不息 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中,我使用了AI配音,强化受众的“听感”提升作品感染力,到了中秋节,制作发布了第一个全AI画面的视频作品,对画面的精度有了更深的把握。今年清明节,我探索完成了从视觉到听觉的AI全流程创作突破,实现“AI谱曲+AI动画+AI演唱”的完整生产链条。制作《AI“复原”清明十二时辰 听千年春韵里的古今交响》,这部沉浸式动画MV以AI重构古代清明盛景,通过数字笔触,扫墓、荡秋千、唱戏文等清明习俗在虚拟空间焕发新生,为观众铺陈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曲调婉转动听,深受网友喜爱。B站的青年网友评论“这个AI歌曲真好听,比初音好听”。我无意与其他动漫形象比较,深知这或许刚好点到了网友“心头好”,但是动漫人物初音在我心里有很高含金量,网友评论中,我的作品能和她同时出现,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褒扬。今年青年节,在部门领导的倡议指导下,我完成第二支全流程AI生成的音乐MV《破晓的火种》和第一支RAP歌曲《领航·青春当燃》,前者通过动听的旋律与充满张力的视觉画面将航天、乡村振兴、深海探索等新时代青年故事串联成一部跨越时空的青春史诗,各平台播放量破20万次,并在中青报客户端弹窗展示,也深受青年网友喜爱。当然,首次通过AI制作rap歌曲,flow的生成具有一定挑战性,视频通过深度学习青年文化语态,结合富有节奏感的歌词与flow,搭配AI虚拟歌手的激情演绎,配以卡点字幕,我们打造出了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歌词融入“航天梦”“数字乡村”“科技攻坚”等时代关键词,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让五四精神在律动中焕发新活力。‌

三个月前,参加“多彩民族·壮美广西”媒体行报道时前夕,我提前策划了原创海报《一组AI海报解码“壮美广西”的多维魅力》,选取样本时,我充分了解了广西的文化特色、地域特产,文案精简但AI生成的视觉画面极具冲击力,第二天这组海报获得了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并获广西宣传部点赞。

AI于我,不是炫技的冰冷工具,而是延伸新闻触角、丰富叙事肌理的有力臂膀。

在参加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及“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时,我同样提前策划,在首都机场登机时,便开始了“拍摄工作”,到达现场我随解说词转换,录制我的行程vlog,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参会的感觉,这种不加修饰的“在场感”,或许就是新技术赋予记者的新语言。到了桂林各地,我坚持通过第一视角拍摄、剪辑、配音等结合,提前解构行走路线,将整体行程分成三大版块,制作了三期综合视频。爬到山中腰,在做好安全防护后,我一个“恐高”人士,还是决定掏出手机与观众“聊了起来”,只为生动地、全方位地展现桂林等地区的水利、环保、文旅成果,更捕捉到山水城市独有的生存智慧,让硬核生态话题接足地气,“六个坐标”采用“地质奇观+农耕文明+民族技艺”的递进式架构,让“壮美广西”有了鲜活注脚。

创新表达,是一场永不疲倦的“再出发”。每一次新技术的学习、每一次表达形式的突破,都是为故事寻找更适配的容器,为时代留存更鲜活的切片。仍记得那些深夜钻研AI工具时的屏幕微光,回望思考,这不仅是报道形式的创新实验,更是我以技术为犁铧、以真诚为种子,在广阔的故事田野上奋力深耕的证明。我知道,记者永远需要两种勇气:脚踩泥土的踏实,和仰望星空的胆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