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2日 23:46 1 admin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文| 创客公社 江榆洁

近日,北京政府引导基金、联想创投,这两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悄然跃上求之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求之科技”)的股东名录。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资本嗅觉最是灵敏,它们的下注很大程度上基于公司背后的掌舵者——周谷越,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副教授和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同时他也是前大疆核心成员。

被誉为世界著名消费级无人机背后的“最强大脑”

求之科技对外显示是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于2023年孵化成立,是一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创新为本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但企查查显示周谷越为受益所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求之科技起初于2023年1月在北京成立,仅半年后,同年7月迁至无锡滨湖区,更名为求之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近年来,无锡频频从一线城市吸引硬科技项目落地,可以说是无锡在系统性布局与差异化竞争优势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线城市项目的迁移,不仅体现了无锡产业升级的主动作为,更折射出二三线城市在争夺科技资源中的创新策略。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清华实验室走出的硬科技

“最强大脑”南下

求之科技的创始人身份鲜有媒体公开报道,但从企业工商信息中不难发现,这家企业的背后掌舵者就是周谷越。

此人的履历非常亮眼: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更在产业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周谷越,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师从“中国机器人教父”李泽湘教授。他曾是大疆创新的核心团队成员,资深科学家和产品经理,在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领域造诣深厚。

在大疆8年期间,他曾带领团队突破了小型无人机机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的才华不仅限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商业洞察力。他曾负责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与经营,累计销量近500万台。其中掌上智能无人机“晓”入选《时代周刊》2017年全球十大科技产品,排名第4,力压亚马逊智能音箱和苹果智能手表等明星产品。

2020年11月,周谷越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组建了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开展先进制造、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在他看来,不论是无人机,还是“具身智能”,都没有脱离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本质

他曾公开表示,“让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大众生活,是我们这代机器人科学家的使命。”

如今,作为现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和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周谷越身兼双重身份。

2023年,周谷越决定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求之科技应运而生,在北京落地。由此,他同时兼任求之科技首席科学家

正是这种产业与学术的双重背景,求之科技从诞生之初就具备独特基因。

创立1年多时间,2024年7月,求之科技自主研发的移动升降双臂机器人就正式开启预售,它的仿人双臂可实现独立和协同操作,而且配套了深度相机与示教器,全面支持量身智能算法的数据采集,兼容具身智能预训练模式、模仿学习等算法部署。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该机器人一经推出,就受到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校争相抢购。

据悉,求之科技相关产品背后的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智能系统(含数据闭环)等所有环节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在国内外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因此,此次北京政府引导基因和联想创投一同入局求之科技,并不意外。

毕竟,北京政府引导基金一直致力于支持人工智能及交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企业发展。而联想创投也早从2016年起,在其CEO杨元庆推动下广泛布局AI领域,已投资超50家AI相关企业。

不过,真正令人好奇的是,周谷越携团队南下,将前沿技术落地无锡,究竟为何?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又从北京挖来一家硬核企业

无锡藏不住的“机器人野心”

选择无锡,并非偶然。

近年来,无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供优厚政策支持,吸引高端人才和企业。

这座以制造业底蕴闻名的江南名城,正在全力开辟智能化的新战场。

1、产业政策与资源倾斜

自2024年起,无锡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将其作为未来的胜负手和新引擎加以精心培育,先后出台了《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

2、产业基础雄厚,区域生态优势

无锡制造业基础扎实,在202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入榜企业数连续六年位列江苏省首位

2015年-2024年期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在江苏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并已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如今,无锡已逐步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吸引了优必选、安尼迈等头部机器人企业落地于此,也培养出一批如威孚高科、鼎智智能等产业链上的本地头部企业,还成立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进行协同合作。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3、应用场景丰富

从工业制造领域到安防、教育、养老等各类社会民生领域,无锡不断在推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扩容。

2025年4月,无锡发布《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直指超300亿元产业规模,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打造不少于300个典型应用场景。

整体来看,求之科技的迁移本质是“政策吸引+生态适配+机制创新”的叠加结果

无锡再出手!又从北京挖来一匹“黑马”

当前,一线城市高昂的运营成本与有限的制造空间,迫使硬科技企业寻求“高性价比”落地。而类似无锡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工业用地成本约为北上深杭的1/5,且拥有成熟产业链配套,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工业强市,无锡自身也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压力。引进硬科技项目既是产业迭代的抓手,也是整个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无锡深挖一线城市项目的现象,其实是国内众多二三线城市实现“换道超车”的真实缩影

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用丰富应用场景吸引企业落地,同时通过基金招商加速项目孵化,在区域内实现产业链闭环从而提升企业的落地意愿。

这样无锡模式,可以说为同级城市参与当前白热化的科技资源竞争提供了全新参照



本文素材来源:

无锡日报:《机器人友好城市,进击!》

搜狐科技:《从大疆到清华AIR,周谷越追到具身智能“白月光”了吗?》

中国电子报:《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内生于制造实体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调研行》

无锡滨湖科技:《四位院士聚首太湖:AI赛道的滨湖加速度》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人物 | 周谷越:做机器人背后的“最强大脑”》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官网、企查查、及公开资料等。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