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9月10日讯(记者 陆鹏鹏)史上最薄、史上最贵、取消实体卡槽......这一次,苹果终于没有挤牙膏。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秋季发布会...
2025-09-10 0
但各有侧重
老人说
健康事关以后的生活质量
AI是懂我们的
老人提的这些问题
AI没提到:
出行安全、老年人受歧视
中医理疗、常被人惦记
“老年人到底关注什么?”这大概既是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探寻服务方向的关键,也是渴望读懂父母心声的子女们的关注点,更应该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时代应该关注的重大命题。
近日,华商报·颐养周刊把这一问题抛给7款常用AI,看看无所不能的腾讯元宝、Deepseek、通义、智谱清言、讯飞星火、豆包和文小言是如何回答的。
同时,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还就此问题与6名不同年龄段的老人进行了详谈,让他们评价AI的回答,哪点最入心,哪点有出入,还有哪些是他们关注但AI没想到的。
“老年人到底关注什么”
7款AI的首个答案都是健康
7款AI都在很短时间内给出了详细、丰富的答案。记者梳理发现:它们不约而同、无一例外地将“健康”列为老年人的首要关注点,尽管各有侧重。
比如,腾讯元宝将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划分为慢病防控和功能维护两大方面,前者包括血糖/血压监测、心脑血管防护,后者则涉及视听、口腔、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日常养护。
Deepseek则认为,老人的健康应包含身体、心理和医疗资源三方面,除身体健康外,还强调关注老人的情绪健康(如缓解孤独感、预防抑郁焦虑),维持认知功能(预防或延缓认知障碍)等,同时认为老人对“方便、可负担、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医生、医院、药房三方面,以及医保报销范围、异地就医政策、长期护理服务的费用与获取难度等。
智谱清言强调“日常锻炼与活动必要性”,认为散步、太极等低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还能改善关节灵活性,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文小言则提到了健康保障和风险规避,提到老人对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健康险覆盖范围的关注,以及术后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需求的增长;同时提醒,保健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老人需警惕虚假宣传。
尽管7款AI的回答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可社交、经济保障和文化娱乐是老人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社交方面,7款AI都认为老人不仅需要配偶、子女、孙辈等家人的关心,更需要多元多层次的社交支撑:比如要保持与老友的固定联系,还要通过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兴趣爱好等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构建不同的“社交空间”,展示自己的不同风采。
除腾讯元宝外,其他6款AI都提到了“经济保障”问题,认为养老金水平、理财能为老人带来安全感。文小言提到,多数老人退休后收入下降,呼吁补充商业养老保险,同时推出面向老年人的公益理财规划课程。
此外,多款AI都提到老人对遗嘱公证、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关注和咨询的需求。
多款AI还指出,老年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发强烈:阅读、旅游、逛博物馆、练书法、跳广场舞等兴趣活动,不仅是晚年生活的“调味剂”,更能有效排解孤独感、延缓认知衰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精神寄托。
另外,多款AI还结合自身了解的老人个性化需求,给出别出心裁的“特色”回答。
比如,讯飞星火和文小言都提到老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终点的关注与思考,建议家人适时了解老人的临终愿望。对有“人生回顾”需求的老人,可帮助整理回忆录、老照片或聆听记录其过往故事等。
腾讯元宝、文小言等提到老人对住房适老化改造,也就是对居住环境安全性的关注。比如,防滑地板、浴室扶手等,意在减少自身摔倒的风险。
腾讯元宝、Deepseek和智谱清言均提到,老人对自主决策和被尊重的关注与渴望,提到不少老人希望参与家庭事务讨论,而非“被忽视需求的直接安排”。
“把健康放首位
AI是懂我们的”
为了验证AI的回答是否准确,记者先后采访了6位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分别是62岁的杨丽丽、73岁的白秋玲、75岁的窦德祥、76岁的袁振东、92岁的孙致泰和90岁的龚昭筠,听听他们的评价,和他们作为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是什么!
对于7款AI关于“老人到底关注什么”的回答,6位老人一致认为回答得全面、细致、准确。
“尤其是几个AI都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真是说到我心里头了,让我觉得AI是懂我们的,让我有了想看它后续回答的想法。”窦德祥说,“不管是身边同龄人因健康问题出现的‘负面案例’警示,还是身体各器官机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的现实,或是对‘失能’的担忧、对‘不拖累子女、有质量过晚年’的考虑,都在提醒我们——健康一定得放在首位。”
其他几位老人也都对此表示赞同。
“健康事关以后的生活质量,肯定密切关注。现在很多视频都在科普老人养生的方法,我刷到了都会看一看。”杨丽丽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关注点还不太相同。
作为2007年退休后便牵头组织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开展“抱团养老”的“三友联谊会”发起人——袁振东,注意到讯飞星火回答末尾的总结:身体健康的老人更关注社交、旅行、学习新事物;体弱多病者更依赖医疗资源和日常照料,关注“体面养老”;独居老人的情感陪伴需求高于物质需求;高学历或职业背景者可能更关注精神交流、知识延续(如写作、讲座)。
“这几句话倒是给了我不少启发。”袁振东结合自己近20年组织老年活动的经验总结,认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关注点差异还不小。
退而不休,忙里偷闲参与社交
在袁振东看来,退休后的前10年,也就是60岁到70岁(女性从50岁开始)的老人大部分都处在“退而不休”的阶段,身体还算硬朗,精神头也好,往往还担任家里“顶梁柱”的角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帮忙带孙子。
“对于这些‘忙并快乐也烦恼’的‘年轻老人’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能‘忙里偷闲’的社交和联谊活动。”袁振东回忆说,“2007到2017的十年,我们参加联谊会的人大多在60—70岁,出游、联欢、聚餐等活动几乎每周都搞,暑期还组织去周边的长安、狄寨、洪庆、蓝田葛牌旅居。”
杨丽丽十分认可袁振东的看法。“从50岁退休到现在,我一边管孙子、一边照料现在80多岁的老父亲。刷到育儿视频转给子女,看到老父亲关注的国际形势等内容就转发给他。尽管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每周一次的崇业社区的朗诵活动,但我已经知足了,因为很充实。”
卸下责任,专心“养老”和生活规划
“我认为,70—80岁行动方便、精神尚好的老人,是晚年活动的‘黄金期’。”袁振东说,“这一阶段的老人大多已完成家庭责任——孙子大了、长辈离世,只剩为自己考虑了,可以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正迈入‘养老’阶段。”
因此这一阶段的老人对旅游、观影、尝美食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兴致浓厚,说刚需也不为过。
白秋玲对此深表赞同,刚成功把孙子送进大学的她感叹:“前两天我还和老伴说:咱们这快金婚了终于过上‘二人世界’,可得好好享受享受。说实话,我最近和三线战友、邻居、老同学、老同事的相约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空档期,想约我的,得等一等!”
同时,不少老人也开始为下一阶段生活提前规划。“尤其对丧偶、独居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肯定会提前到‘养老院’探院。这些年,我也多次组织大家在不同养老院‘试住’。”
希望和老友一起住养老院
对于快要进入80岁的袁振东来说,他坦言会考虑入住养老院。
袁振东说:“通常,80岁以上老人的身体、精神状况会明显下降。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大部分老年人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工作忙,负担重,老人不想拖累他们,所以总想着在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时,约上朋友一起去合适的养老院共度晚年生活。”
袁振东想对养老院多唠叨两句:“不少养老院都放置了大中型健身设施,但我观察,各家的利用率都不高,反倒是我们在几家不同养老院试住时,晚上临时起意要搞个联欢,却因养老院没有音响和卡拉OK设备而没有尽兴。”
如果生活基本能自理 希望居家养老
无论是93岁仍能自理的孙致泰,还是90岁走路拄拐但生活也能自理的龚昭筠,说起养老院态度一致:“将来再考虑。等真到不能自理了或者其他没办法的情况时,再考虑。”
老孙说自己平时和老伴一半时间在社区食堂吃,一半儿在家自己做饭。龚阿姨为了方便,专门请了位做饭的阿姨。
“如果生活基本能自理,再把吃饭这个大问题解决好,居家养老就是最适合我们的。”对于养老院,两位“90后”的看法一致。
老人的这些关注 AI还没想到
老年人关注的问题中,老人们的回答甚至超出了AI给出的“答案”,这点看似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前几年,我亲眼见到一位60来岁的老年人当街被撞摔倒的事故,老人最怕摔,一摔倒有很多麻烦。”白秋玲说,“但因早年教育的缺失,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淡漠,闯红灯、不走人行道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老年人骑着电动车接送孙辈上下学,拐弯、过马路时风险很大。希望媒体、相关部门能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交通安全出行等活动和宣传,提高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意识。”
窦德祥直言,几款AI提到的住房维护等并不是老年人住房的核心问题。
“没有自有住房的老年人租房时遭遇的种种限制,以及背后折射的歧视老年人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窦德祥说,“比如,老年人再就业中的隐形偏见、公共设施中缺少的适老化改造,等等,本质上都是歧视,这不仅需要我们老年人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我特别关注中医理疗这方面。”白彩玲和孙致泰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个话题。“咱们老年人对中医大多打心底里信任,也更偏爱这种方式,就盼着能多搞点中医理疗服务。”白彩玲说。
孙致泰则说:“以我这些年的了解,老年人最怕的两种要命病,一是癌症,一是心脑血管病,调理这两个病中医都能派上用场,要是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靠谱的中医看病,那可就太好了。”
除了健康,孙致泰还提到,老人们也很关注社区和原单位的慰问。“咱们老同志啊,就盼着能得到点关怀。”
身为崇业社区一位党支部书记,孙致泰对支部党员的生日记得清楚。前些年,只要有党员过生日,他都会跟着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慰问;这几年大家年纪都大了,出门不便,就改成线上送寿糕之类的活动了。“其实人老了,真不是在乎那点慰问品,主要是觉得自己还被人记着,这份心意比啥都强。”孙致泰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文章
蓝鲸新闻9月10日讯(记者 陆鹏鹏)史上最薄、史上最贵、取消实体卡槽......这一次,苹果终于没有挤牙膏。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秋季发布会...
2025-09-10 0
2025年最值得买的大屏电视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很多,但要问2025年最值得买的RGB-Mini LED电视是什么,那么答案就只剩下一个——海信U7S...
2025-09-1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必备教程微乐河南麻将破解器,以及微乐河南麻将免费开挂手机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乐河南麻将如何送...
2025-09-10 0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的山坳里已有了动静。68 岁的张大爷背着刚拾的枯枝往家走,路过村口李春花的家。此时,26岁的李春花正在小院里手把...
2025-09-10 0
日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育发展研讨会召开。南岸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喻显镔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
2025-09-10 0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陈金龙)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业之脉。厦门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
2025-09-10 0
日前,韩国釜山市政府、澳斯康生物与KCell Biosciences 三方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此次三方合作旨在推进生物科技领...
2025-09-10 0
红星新闻记者从赛德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特生物”)了解到,9月8日,赛德特生物自主研发的细胞治疗新药SDTM001注射液Ⅰ期临床试验取得关...
2025-09-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