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碳化硅颠覆芯片封装!英伟达领航,A股产业链迎利好

百科大全 2025年09月08日 19:23 1 admin

碳化硅颠覆芯片封装!英伟达领航,A股产业链迎利好

一场由AI芯片功率飙升引发的散热革命正在悄然进行,碳化硅这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在从功率器件走向先进封装的舞台中央。

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在其新一代Rubin处理器设计中,做出了一个重大改变:将CoWoS先进封装环节的中间基板材料,由传统的硅换成了碳化硅。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AI芯片算力不断提升带来的散热挑战。

随着GPU功率密度持续攀升,传统的硅基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芯片的散热需求。碳化硅以其优异的热导率和高工艺窗口,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材料。

______

01 技术变革,硅基散热已达极限

AI芯片的算力竞赛正面临热管理瓶颈。随着GPU芯片功率不断增大,将众多芯片集成到硅中介层(CoWoS)导致散热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传统的硅基材料在散热性能上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处理器的性能要求。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提升,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AI计算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碳化硅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成为解决方案:硬度高,耐高温,抗氧化温度达1600℃,高温下仍保持结构稳定,热导率高,适合高效散热。

02 性能优势,碳化硅脱颖而出

碳化硅的散热性能远超传统材料,使其在先进封装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与传统硅基器件相比,碳化硅器件拥有颠覆性的性能优势,尤其是在高压、高频、高温场景下表现突出。

碳化硅器件能大幅降低能量损耗(约50%以上),提升系统效率;由于高频和耐高温特性,可以减小配套的散热器和无源器件的体积,使系统更轻量化、小型化。

同时,碳化硅能在更高的温度(200°C以上)和电压下稳定工作,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这些特性正好完美匹配了AI芯片对高效散热和小型化的双重需求。

03 市场需求,巨头布局引爆增量

英伟达的计划只是碳化硅在先进封装中应用的开始。业界巨头纷纷布局,预示着这一技术方向的广阔前景。

台积电已组织产业链研发碳化硅中介层,虽然第一代Rubin仍使用硅基板,但预计不晚于2027年导入碳化硅。

台积电还计划将12英寸单晶碳化硅应用于散热载板,取代传统的氧化铝、蓝宝石基板或陶瓷基板。

据东吴证券测算,以当前英伟达H100 3倍光罩的2500mm中介层为例,假设12英寸碳化硅晶圆可生产21个3倍光罩尺寸的中介层,2024年出货的160万张H100若替换成碳化硅中介层,则对应76,190张衬底需求。

台积电预计2027年推出7*光罩CoWoS来集成更多处理器和存储器,中介层面积增至1.44万mm2,这将对应更多的碳化硅衬底需求。

04 产业链梳理,四驾马车引领发展

碳化硅产业链分为衬底、外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模块封装等多个环节。其中衬底是技术壁垒最高、价值量最大的环节,约占成本的50%。

A股碳化硅产业链核心公司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核心优势

市场定位

天岳先进

688234

国内碳化硅衬底绝对龙头,实现4-12英寸衬底全覆盖

衬底龙头,技术领先

露笑科技

002617

6英寸导电型衬底已量产,垂直整合布局

衬底追赶者,性价比优势

晶盛机电

300316

设备+材料一体化,覆盖长晶切割外延全链条

设备领先,全产业链布局

三安光电

600703

IDM全产业链,产能规模大,资源雄厚

垂直整合巨头

天岳先进(688234)作为国内碳化硅衬底领军企业,已实现4-12英寸衬底全覆盖,同步推进半绝缘型与导电型技术路线。公司上海基地已达产,正重点推进8英寸衬底扩产,并与英飞凌等国际头部厂商签署长期供货协议。

露笑科技(002617)以“衬底+器件”垂直整合为核心,6英寸导电型衬底已量产,合肥基地一期达产后年产能约24万片。公司正在推进6万片6英寸SiC MOSFET芯片产能建设,目标绑定国内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客户。

晶盛机电(300316)是国内半导体装备龙头,在碳化硅领域形成“设备研发—材料生产”双轮驱动。公司覆盖长晶炉、切割设备、外延设备全链条,其双片式外延设备可降低外延成本。

三安光电(600703)则采用IDM模式,从衬底到模块全产业链布局,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同业上游水平。公司与意法半导体合作,加深技术积累,打开了国际市场。

05 设备与材料,产业扩张的先行者

碳化硅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游设备和材料厂商的支持。这些公司将成为产业扩张的首批受益者。

北方华创(002371)是长晶炉与刻蚀机龙头,随着国产设备验证与导入加速,公司将受益于碳化硅扩产周期。

晶盛机电除了材料业务外,其碳化硅长晶设备市占率超90%,覆盖衬底全产业链设备需求,只要碳化硅企业扩产就需要购买其设备。

高测股份宇晶股份等公司在切割/研磨/抛光设备领域有所布局,这些设备适配衬底加工,具有降本增效的逻辑。

在材料领域,国瓷材料的氮化铝陶瓷基板热导率达到180-200 W/m·K,同时正在研发SiN-SiC复合基板。楚江新材则自主研发高纯C粉,卡位衬底关键原料,具备国产替代与成本控制潜力。

06 散热企业,间接受益技术变革

随着碳化硅在先进封装中的应用推广,专业散热企业也将间接受益于这一技术变革。

中石科技(300684)主营各类散热产品,为苹果、华为、荣耀、三星、微软、谷歌等客户提供散热解决方案。公司预计2024年盈利1.9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157.6%-198.28%。

飞荣达(300602)近日披露,受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长影响,公司相关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5%。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化,预计到2028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2亿部,2025年AI PC出货量将达到1.03亿台,这将为散热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碳化硅颠覆芯片封装!英伟达领航,A股产业链迎利好

07 风险提示,高增长伴随高波动

虽然碳化硅市场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到相关风险。

碳化硅行业技术迭代快、资本开支大,公司的业绩释放可能需要时间,股价波动通常较大。

投资时需要持续跟踪各家公司的产能进展、良率水平、客户认证情况(尤其是车规级)和实际营收占比。

这是一个典型的“坡长雪厚”的长期赛道,短期业绩可能承压,但长期趋势非常明确。

技术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碳化硅从材料制备到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技术门槛较高,各家公司的技术突破和量产进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竞争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更多企业涌入碳化硅赛道,未来可能面临价格竞争压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______

预计到2027年,当台积电推出7倍光罩CoWoS技术集成更多处理器和存储器时,碳化硅中介层面积将增至1.44万mm2。

这意味着对碳化硅衬底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天岳先进、露笑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正加速扩大8英寸衬底产能,以抓住这波历史性机遇。

碳化硅在芯片封装中的应用只是开始。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这种“全能材料”还将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5通信等更多领域大放异彩,开启一个全新的半导体时代。#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