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06日 22:20 1 admin

李女士上个月查看信用卡账单时吓了一跳,账单上密密麻麻布满了98元的小额扣款,几乎每天都有好几笔,一个月下来总额超过了2000元。

“我完全不知道这些钱花在哪里了,就像有个隐形人每天从我的账户里拿钱。”她困惑地说道。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其实这种事太正常了,在上海工作的90后小王也发现了类似问题:“我的支付宝每个月都会自动扣掉某视频平台的会员费,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从未主动开通会员。”

经过仔细回忆,小王才想起来半年前为了看某部热门剧集,点击了“首月1元”的优惠活动,当时页面上有个不起眼的小框已经被默认勾选了“自动续费”。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使用各类APP时,经常会遇到“一键开通”、“小额免密”这样的选项。

点个外卖,叫个打车,甚至买张电影票,平台都会热情地推荐你开启免密支付功能。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免密支付,说白了就是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能完成付款。

它省去了我们每次支付时输入密码的步骤,让消费变得更加顺畅。

目前,从支付宝、微信到各大购物平台,几乎都提供了这类服务。

平台推广这项功能的方式相当巧妙。很多时候,那个“同意开通免密支付”的小方框已经被默认勾选了。

如果你支付时没仔细看,只是匆匆输入密码点击确认,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这个功能。

方便是方便,结果,钱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花掉了。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近期,“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这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许多人都分享了自己被盗刷的经历。

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不少人赶紧检查起自己的支付设置。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有位苹果手机用户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凌晨两点,当他正在熟睡时,他的账户竟然被连续扣款100多笔,每笔都是几百元,总金额高达五位数。等他早上醒来发现时,损失已经造成。

还有用户反映,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游戏充值、App订阅等虚拟服务进行盗刷。

因为这些交易不需要实体商品配送,犯罪分子可以快速操作,用户往往要等到收到银行短信或者查看账单时才会发现。

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平台如此热衷于推广这个功能?业内专家指出,免密支付实际上能够显著提高用户的消费频率和金额。

有研究显示,开通免密支付后,用户的平均交易金额提升了近20%,虽然退货率也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平台从中获得的收益仍然十分可观。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支付时的密码输入步骤实际上是一个冷静期,让消费者有机会重新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个商品。

而免密支付直接跳过了这个步骤,很容易引发冲动消费。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最让人头疼的是,开通免密支付可能只需要点击一次,但想要关闭它却可能要费一番周折。

以某常用支付应用为例,关闭免密功能需要经过至少六层菜单,选项藏得相当隐蔽。

有的平台还会在你尝试关闭时,反复询问关闭理由,并用各种优惠试图挽留你。

这种“开通容易关闭难”的设计并非偶然。显然,平台希望尽可能保留用户的免密支付功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交易量和利润。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曾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大家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因为这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首先是手机丢失或账号被盗的风险。如果别人拿到了你的手机或者账号信息,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免密支付功能进行消费,而不需要任何验证。

其次是小额累积成大额损失。虽然单笔免密支付通常有额度限制,但如果短时间内有多笔交易,总额也可能相当惊人。

最重要的是,这类盗刷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很多人没有查看账单的习惯,可能要等到月底或者收到大额账单时才会发现问题。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建议:

首先,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最好关闭免密支付功能。

其次,加强账户安全保护。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开启双重验证功能。

另外,养成定期查看账单的习惯很重要。

支付平台方面表示,他们已经采取了多种风控措施。支付宝称其有实时安全检测系统,只有在支付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推荐使用免密支付。

微信支付则表示每天有10次免密支付次数限制,超过后需要输入密码。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某知名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关于免密支付的投诉已经超过6万条。

很多人直到查看账单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钱“不翼而飞”。

虽然支付平台都声称有安全措施和赔付机制,但预防总是胜于治疗。

与其事后追讨损失,不如提前做好防范。

花几分钟时间检查一下你的支付设置,可能会为你省下不少麻烦和金钱。

记住,真正的便利不应该以安全为代价。#头条深一度#

上点心吧,6万+人投诉!免密支付别再开了

参考资料

1.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3.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数据统计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老A)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