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春城夜谭丨“转人工客服”不该成奢望

游戏天地 2025年02月28日 02:00 3 admin
春城夜谭丨“转人工客服”不该成奢望

有了AI加持,本该让平台客服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然而人机交手,却令人苦不堪言:智能客服“鸡同鸭讲”、步骤烦琐“鬼打墙”、超长排队……

消费者不禁发问

找个人工客服咋这么难?

春城夜谭丨“转人工客服”不该成奢望

2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现场直播实测22家平台APP,聚焦金融、支付、电商、出行、票务和游戏等领域,发现大多数热线都由AI客服接听,且不会明确提示可转人工客服。有APP转人工需等待两分三十秒以上仍不成功,有的则需要跨越六级电子菜单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选项;还有APP无法接通人工客服,只能通过APP内部或小程序提交相关诉求。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平台的人工客服称,其实有更简单的方式转人工,如按快捷键、或打断AI客服的输出,不断喊“转人工”。有平台称,喊三遍“转人工”,就是最快的转人工客服方式。但在实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很奏效。

说多了都是泪,别说是普通的App,就算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消费者想直接找他们的人工客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不亚于中小额彩票。

首先,智商要高。跟着智能客服找人工客服是一场曲径通幽也未必能柳暗花明的“闯关游戏”,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有可能听到那一声令人心动的“嘟”。其次,运气要好。打通电话只是朝成功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万一遇上“当前人工座席全忙”的提示音,刚刚升腾起的希望小火苗瞬间被掐灭,如同才写完的作业又被老师“罚抄”一遍。再次,修养要好。无论是与智能客服“话不投机”,还是遭遇“鬼打墙式”的死循环,都要牢记一个“忍”字,对AI生气,死了无数个细胞,却不能损对方一个电子,这是一场不对等的局。大不了,气吞下了,事不办了。

春城夜谭丨“转人工客服”不该成奢望

对此,人们不能理解,这世上“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什么时候人工客服倒成了“紧俏品”?这就得从动机说起。有些企业少用人工客服,出于省钱。试想一下,人工客服不但要学要练、要吃要喝,还要“双休”和“五险一金”,相比之下,智能客服只要一次性投入,无须工资福利,不但可以“7×24”不打烊,还不知疲倦、不闹情绪,且智能客服也能胜任大部分相对简单的业务。两者性价比岂可同日而语?基于不同价值取向,很多在我们看来难以接受的疑难杂症,只要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有些企业偏爱智能客服,出于省事。用户找客服,当然不是“聊五毛钱的天”或者送锦旗,要么求服务,要么来投诉,总之就是有问题要解决的。人工客服不胜其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智能客服来处理,用机械的应对、复杂的程序来消解他们的斗志、消磨他们的耐心,磨到他们没了脾气。出于这种目的,别说增加人工客服,就算有更聪明的智能客服,他们也未必愿意用。

说到底,商业的本质是服务,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只是第一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消费体验则是第二步,也是事关企业口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那些把产品卖出去之后就翻脸不认人、对用户爱理不理的企业,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企业增加人工客服固然需要成本,但这些成本是浪费吗?有时候,人工客服的一句暖心话就能化解用户的怨气和不满。

智能客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人工客服的个性化服务。商家或企业应合理分配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比例,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工客服。根据问题的类型、紧急程度等,以更顺畅的沟通和更灵活的应变,帮助消费者快速解忧。尤其是面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应实现一键转接人工客服的功能。

相关部门也需履行好引导和监督职责,促使商家或企业重视完善智能客服,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提升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澎湃新闻、广州日报、中国青年网、网友评论

责编:曾欣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