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不止“3000台”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04日 15:38 1 admin

周一上午,集萃智造三千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项目在新区研创园正式开工。


九月的第一天,新区就以这样一个扎实的动作,奔跑向前。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将建成2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引入自动化产线与检测线。未来,每年至少有3000台协作机器人、近万台智能机器人从这里量产下线,走向千行百业。


3000台、近万台,这些数字令人振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个产量。从更深层次看,这是一个关于“转变”与“融合”的生动故事。


不止“3000台”

产业化基地效果图


转变的故事,要从集萃智造董事长骆敏舟讲起。


在创办集萃智造之前,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曾多次承担国家项目和课题。直至43岁,他突然作出一个让周围人都诧异的选择——放弃“铁饭碗”、走出实验室,成为一名创业者


不止“3000台”


“我的前半生一直跟机器人技术打交道,后半生我要将这些技术变成产品、落地应用。”这是骆敏舟创办企业的初衷。在他看来,技术不能锁在保险柜里,而应该去解决真实产业痛点。


于是,创业9年,骆敏舟带着团队埋头向前,研制出数款协作机器人和室内无人车。这些机器人会做咖啡、懂焊接、搞采摘,无论在工业级车间还是消费级场景,都能快速“上岗”。


当一项项技术变成产品,他也思考起新的问题:如何让这些产品走得更远,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


不止“3000台”


本次开工建设的产业化基地,就是骆敏舟给出的答案。


他感慨,近年来,企业发展步入正轨,订单越接越多,在此基础上新建基地,首先是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同样,这也是“从研到产”的关键一步——唯有与市场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将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比如,这个全新的厂房,将在自动化产线上采用“双路径”设计,将交付周期压缩至30天;并引入AI调度系统,提升产能300%,真正做到“高效量产”。


这里不仅能年产3000台协作机器人,即用于简单的采摘、焊接等功能的机械臂;未来,还将在三年内,争取实现生产近万台拥有智慧“大脑”、能够自主作业的智能机器人,销往全球……


不止“3000台”


从创业公司到产业化基地,集萃智造发展迈向了新阶段,骆敏舟最初创业的愿景,也在一点点实现。这位曾埋首实验室的科学家,正在数年产业攻关中向企业家转变,带着向往与期许,这个关于“转变”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续。


骆敏舟的转变,是企业成长的缩影;而项目的开工,则折射出江北新区在“研产贯通”方面的深厚积累,更是新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诠释。


不止“3000台”


在一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化是其跨越从“样品”到“产品”最后一道关卡的核心一跃,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


正如开工仪式上的嘉宾所言,集萃智造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显著提升新区乃至江苏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能级和竞争力。


当前,南京正全力发展机器人产业,集萃智造3000台“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正实实在在为产业升级、为地区发展添砖加瓦。


不止“3000台”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集群,从一份科技成果到一片产业高地,新区正在用“研产贯通”的答卷,探索更多创新生态的可能性


文 | 高媛、周琴

发布 | 郑好

审核 | 刘云涛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