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新质先锋|松延动力:从清华园跑出的机器人“小孩哥”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03日 22:02 1 admin

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亚军、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体操项目与跳远项目金牌,个人舞蹈项目银牌——这就是创办不足两年的北京机器人企业松延动力和旗下人形机器人产品,被观众亲切称为“小孩哥”的N2目前取得的成绩。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1998年出生,在清华园一路成长。松延动力的办公地点“始发”于人才聚集的海淀,今年端午时分则带着扩招后的团队搬到了昌平,单位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倍。目前,松延动力研发的产品也从可以跑步的机器人N2扩展到了拥有7自由度手臂的机器人E1,以及能够做出细微表情的机器人仿生人“小诺”。

松延动力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年轻创业团队的蜕变史,更是北京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全球的缩影。这座城市,正以人才、政策和创新生态为基石,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硅谷”。姜哲源和N2这两个“北京孩子”,也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丈量北京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度。

新质先锋|松延动力:从清华园跑出的机器人“小孩哥”

松延动力产品展示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吉喆 摄

清华园走出的机器人造梦者

姜哲源的创业起点,藏在北京海淀的清华园里。从幼儿园到大学,他从未离开过这片学术沃土——高考以北京市第28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期间专攻强化学习,而机器人则是强化学习最好的应用领域。

2021年年底,姜哲源刚进清华博士课题组时,第一次在实验室看到了宇树的机器狗,被“彻底震撼”了。两年后,25岁的他做出了大胆决定:从清华博士辍学,创办松延动力。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在投资人看来,一名清华大学辍学博士的学历背景算不上光鲜——同期的机器人创业者有名校海归、大厂高管,而松延动力有的是草根出身的团队和仅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2023年底,靠着首个机器人原型,松延动力才艰难拿到种子轮融资。

真正的低谷在2024年初袭来:研发停滞、团队臃肿,账面资金一度濒临枯竭。“那时我犯了年轻和没有经验的问题,”姜哲源坦承,“2023年10月时公司账上有3000万左右的现金,在此之前,我手头最多的钱就是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这导致我疯狂招人、花钱没有节制,连股东都发微信警告。”危急时刻,仿生人脸机器人产品打动了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老股东也进行了追投,公司才缓过来。

这场教训让姜哲源学会了如何从一名技术极客蜕变为“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因2025年4月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中夺得亚军而一炮而红,在马拉松现场,姜哲源头戴“必胜”红头巾,化身为现场最卖力的“公司销售”。

在这背后,N2机器人身高1.2米,售价仅有数万元,这之中隐含着姜哲源对产品的独特思考——大尺寸机器人成本高却用户价值有限,小尺寸更适合科研教育,安全且易二次开发,“我们第一步目标是实现规模化,第二步才是真正实现现金流转正。规模起来后,在同样价格下,才能把毛利提升到一个更健康的水平。现在我们的定价体系比较复杂,指导价也有了一些变化。”

亦庄机器人马拉松后,N2机器人很快横扫市场,比赛结束一周后,公司每天的咨询量就从300次左右增长为500次至1000次。近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进松延动力昌平总部采访时就发现了整整齐齐排放,正等待交付的N2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N2总订单量已突破2500台,总合同额超过1亿元,这也让松延动力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又一家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应用场景:北京机器人生态的先锋样本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亦庄机器人马拉松为其解决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而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上,体操、跳远、个人舞蹈项目上的三枚奖牌也印证了松延动力N2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体操项目中,N2机器人伴随着一首《本草纲目》完成了各种动作,在舞蹈项目中,N2机器人更是化身“英歌舞”的小舞蹈演员,赢得了阵阵掌声。

另一方面,松延动力也不止有N2。在公司展厅里,记者发现了许多表情十分丰富的“仿生人”机器人。松延动力商务经理刘大开介绍,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脸部突破30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小诺”,其可以具备表情控制,表情随动和语音对话,通过外接的平板设备就可以模仿真人五官的动作。可以应用在养老陪伴、展厅接待、心理疏导等。

在产品研发和应用场景上,松延动力选择了“自研硬件本体+运动控制算法”的技术路线,目标是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高度集成与智能化。松延动力CFO韩深任介绍,目前产品主要聚焦教育、科研、文旅、商演四大场景的落地,“海外市场的需求和国内趋同,今年第四季度将逐步发力海外市场。”

松延动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北京本地的产业支持。北京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培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均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0%,2025年上半年增长40%,产业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北京市及昌平区的前瞻布局与支持是松延动力成功的关键。”韩深任说道。

从跑步机器人到表情仿生体,松延动力用多线产品证明:北京企业不缺跨界融合的基因。松延动力也用产品,印证了北京“双百工程”中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这一战略的落地实效。

“不可否认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确实还在泡沫过程中,但我们相信,机器人行业是难而正确、长期正确的一个行业。”姜哲源说。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张晗 陈维城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