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天门现象”,服!

健康生活 2025年09月03日 17:05 1 admin

湖北天门:点“织”成金,驾“云”出海

衣食住行,民生四需,衣居其首。提到服装电商集聚地,你会想到哪里?多数人印象中很可能是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但是,随着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湖北省天门市在该领域异军突起,创造了每3户就有1户从事服装行业的“天门现象”

日前,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天门,发现现在这里回家乡的人多了,来投资的人多了,城市烟火气浓了,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生态,可谓一条产业链养活千万家、带火一座城。

“天门现象”,服!

来源:高德地图

近年来,天门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发挥人力、物流、融资、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回迁、资智回乡、人口回流,积极拥抱电商化、数字化、全球化浪潮,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天门素有“三乡宝地”之美誉,“棉花之乡”就是其中之一,曾有“家家有裁缝、个个会织衣”的传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40万天门人南下广东、福建,铸就“天门服装人”金字招牌。

随着近几年沿海产业成本攀升与中西部政策红利形成“推拉效应”,数万“天门服装人”携订单、技术、管理经验返乡。同时,天门借势实施“归雁工程”,推出“六贴一惠”返乡创业政策礼包

作为天门服装电商返乡创业的领军企业,天门悦姿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勇的经历,可谓是天门“服装电商+返乡创业”热潮的生动缩影。

“天门现象”,服!

天门悦姿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从广州返乡创业时,公司只有十几个人,此后3年时间发展到管理团队150人、缝纫工2000人,实现年销售收入3个亿。”在天门悦姿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刘建勇一边查看生产线一边介绍说,目前,公司所有业务都围绕跨境服装电商展开,同步扩大销售渠道,今年销售额将达5亿多元。

据介绍,天门服装电商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以“九真服装电商产业园、岳口电商文创城、龙腾服装小镇”为支撑的“一核三镇”发展格局,构建起涵盖“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服装电商产业全链条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截至目前,天门市服装电商经营主体达7000户,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跨境电商日均出货60万件,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累计吸引近10万人返乡就业。

挺进直播电商赛道

作为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重镇,天门近年来抢抓电商机遇,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扬帆出海,服装电商与服装生产联动发展、势头迅猛。今年1月,天门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正式开园,标志着服装电商的天门实践又往前迈进一步。

深耕服装批发行业整整30年的白马集团董事长王中华说,在广州、深圳打拼的天门服装人,绝大多数人都在租门面与厂房,攀升的租金和不断地搬迁,让他们常常有种在异乡漂泊的无助感,回乡创建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满足了老乡们赚钱生活两不误的愿望。

此外,针对本地劳动力技能提升需求,天门启动“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面向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工人、返乡创业青年及中年转型群体,提供直播运营、短视频剪辑、跨境电商等技能培训。

“我现在是一名正式的缝纫工,每个月能拿到近6000元工资。”天门市小板镇居民李琴勇是近期服装缝纫培训班的学员,结业后在离家不远处的瑞鑫制衣厂上班。与李琴勇同一期的20名学员,也陆续在家附近的服装加工厂就业。

除了定期培训,天门还着力打造“乐业天门”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资源信息库,进一步增加在外人员对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了解和认同。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武汉纺织大学、天门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市内服装电商企业精准对接,聚焦企业所需开展针对性教学,持续为服装电商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天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目前服装电商从业人员已达16万人,其中轻技能岗月均收入4500元左右;技术岗月薪过万元,熟练工年薪可达15万元。

“银发工人”正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力量

产业迅速回流的同时,服装企业招工问题不断显现。如何留住、吸引更多产业工人?服装企业和人社部门各自出招、主动应变,纷纷将目标对准陪读妈妈、银发群体等,部分企业更将加工厂开到学校附近,以方便陪读妈妈和银发群体照顾孩子,企业也能缓解急用工难题。

在天门横兴服饰车间内,56岁的黄银娥系上围裙,飞针走线间,缝合一件牛仔外套的内衬,针脚细密均匀,动作行云流水。

黄银娥是天门市横林镇人,到家附近的横兴服饰做缝纫工已经3年。“我年轻时就在村办服装厂踩过缝纫机,现在一点也不生疏。一天工作8小时,工资计件,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在家也是闲着,不如来厂里和老姐妹们说说话、挣点钱。”她一边说着话,手里的活却不停。

在横林镇,像黄银娥这样的“银发工人”正成为服装加工产业链上的重要力量。横兴服饰负责人于兵介绍:“这些老师傅手上功夫扎实,做简单的平车缝纫、钉扣子、换拉链等工序比年轻人还稳当。我们专门开设了弹性工作岗位,方便他们兼顾家庭和收入。”

此外,为打造中国服装电商名城,天门先后出台4项17条专项政策,设立每年2亿元专项基金,提供“三年免租两年减半”租金减免支持。对于返乡创业者,从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到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零散经营”到“百亿产业”,从传统裁缝走南闯北讨生活到“天门衣商”上榜省级十大劳务品牌,天门正以品牌为帆、产业为桨、服务为舵,让更多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梦成真”。下一步,天门将紧紧围绕打造“全球服装电商供应链中心”的目标,以“数字化平台”为脉络,推动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带集中出海,促进天门从“服装电商名城”向“全球服装电商供应链中心”跃进。

(陈长路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李宏伟)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