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
2025-09-03 0
当美团、京东为抢外卖订单亏到爹妈不认,顺丰同城却悄悄把净利润干到1.6亿,同比暴涨139%。半年收入破百亿,创历史新高。这哪是捡漏?分明是巨头们拿着真金白银教育市场,最后让顺丰来收割效率红利。你以为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背后藏着即时配送行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谁能把“别人的内卷”变成“自己的生意”,谁就能笑到最后。
今年的外卖大战,活像一场土豪版“打水漂大赛”。阿里、美团、京东为了抢用户,恨不得把补贴直接塞到消费者嘴里:“满30减20”“新用户0元吃大餐”“买一送一送到老板哭”。结果呢?美团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下滑98%,京东新业务(含外卖)亏了147亿,直接把整体利润从盈利105亿干成亏损9亿。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拿股东的钱当烟花放,就图个热闹。
但热闹的背后,有人在悄悄数钱。顺丰同城上半年收入102.36亿,同比增长48.8%;净利润1.37亿,同比暴涨120%。更绝的是,它没花一分钱补贴,没跟任何巨头正面刚,就靠“送外卖”把钱赚了。你可能会问:顺丰不是送快递的吗?怎么掺和起外卖了?
答案很简单:巨头们把市场“喂饱”了,却没能力“消化”。今年年初即时零售日订单才1亿单,7月就飙到2.5亿单,美团一天1.5亿单,淘宝闪购8000万单。这么多订单,光靠平台自有的骑手根本送不过来——就像你点了10个菜,结果餐厅只有2个厨师,厨房直接瘫痪。这时候,顺丰同城就成了“外卖界的滴滴司机”:谁车不够用,我就给谁开;谁单太多,我就给谁送。
关键是,顺丰聪明就聪明在“不站队”。它既不属美团,也不跟京东,更不帮阿里,保持“中立开放”。你想啊,美团和京东是死对头,肯定不会用对方的骑手;但顺丰不一样,它就像外卖界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谁家需要运力支援,它都能上。于是乎,巨头们一边互相骂娘,一边不约而同地给顺丰“打钱”:“兄弟,帮我送下单,钱好说!”
数据不会说谎:顺丰同城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茶饮配送收入直接翻倍(增长105%)。说白了,喜茶、奈雪的订单爆了,美团骑手不够用,只能找顺丰;沃尔玛、永辉的即时零售单太多,京东达达忙不过来,也得找顺丰。巨头们砸钱教育用户“多下单”,最后订单全流到了顺丰的配送池里——这不就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不过这“后人”,是躺着乘凉的。
有人说顺丰是“运气好”,赶上了巨头内耗。但你仔细看财报会发现,它的盈利不是靠“捡漏”,而是靠“效率碾压”。上半年顺丰同城毛利6.81亿,同比增长43.8%;经调整净利润1.6亿,同比增长139%。要知道,2018到2021年,它累计亏了27.42亿,直到2023年才首次盈利。为什么今年突然“暴富”?
核心就一个词:规模效应。过去顺丰同城订单少,骑手跑一趟可能只送1单,成本高得吓人;现在订单量翻了一倍多,骑手跑一趟能送5单、8单,甚至10单,成本被摊薄到极致。就像你开出租车,空驶的时候每公里成本10块,拉满4个人每公里成本可能只要2块。
更狠的是顺丰的“精益管理”。它把快递行业的那套“科技狠活”搬到了外卖上:通过AI算法规划最优路线,骑手不用再绕路;用大数据预测订单高峰,提前调配运力;甚至给骑手配了智能手环,实时监控配送效率。财报里说“科技和精益管理推动运营底盘提质增效”,翻译成人话就是:别人送1单赚1块,顺丰送1单能赚2块,因为它效率更高。
举个例子:深圳福田CBD,中午12点是外卖高峰。美团骑手可能在写字楼之间瞎转悠,顺丰骑手却能通过系统直接知道“哪栋楼订单多”“哪部电梯不挤”“先送热菜还是先送冷饮”。这种效率差距,在订单量爆炸的时候被无限放大——巨头们还在拼“谁补贴多”,顺丰已经在拼“谁送得快、送得省”。
别看顺丰现在赚得欢,它手里的“金娃娃”,可能是个“定时炸弹”。财报里有个数据特别扎眼:上半年劳务外包成本942.19亿,占营业成本的98.61%。什么意思?顺丰同城98.6%的成本都花在了骑手身上。
这就是典型的“重成本模式”:订单多,骑手忙,成本被摊薄,能赚钱;但如果订单少了,骑手闲着也是要发工资的,成本立刻飙升,利润秒变亏损。过去四年顺丰同城累计亏了27亿,就是因为订单量不够,规模效应出不来。现在靠巨头的“订单红利”赚了钱,但万一巨头不打补贴战了呢?万一它们自己把运力建起来了呢?
更危险的是,巨头们已经开始“补课”了。今年6月,京东把达达集团私有化,8月直接把达达事业部改成“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摆明了要自己搞即时配送。美团也在疯狂招骑手,目标是“把自有运力订单占比提到80%”。你想啊,当美团、京东自己的骑手够用了,还会找顺丰吗?就像你家以前没车,总打车;现在买了车,还会天天打车吗?
顺丰当然也知道危险。CEO孙海金在电话会上说:“要争取更多商户,每个店铺的订单越来越多,才越会有红利。”说白了,顺丰不想只当“应急充电宝”,想当“永久电源”。它开始搞“非餐场景”:送药、送超市商品、送鲜花,甚至帮电商平台送退货件。上半年非餐场景收入21.42亿,同比增长28.6%,就是在布局。
但这还不够。即时配送的护城河,从来不是“中立”,而是“不可替代性”。顺丰现在的优势,是巨头们暂时“顾不上”自己建运力;等巨头们腾出手来,顺丰的“中立”可能一文不值。到时候,它要么跟巨头拼成本,要么被巨头挤出市场——而拼成本,顺丰拼得过“财大气粗”的美团、京东吗?
即时配送行业的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残酷:补贴是兴奋剂,不是营养液。当阿里、美团、京东的补贴潮水退去,订单量增长放缓,真正的较量才开始。到时候拼的不是“谁能撒钱”,而是“谁能赚钱”;不是“谁订单多”,而是“谁效率高”。
顺丰现在的盈利,本质上是“巨头教育市场后的效率红利”。巨头们教会了消费者“即时下单”,教会了商家“外卖运营”,却把最苦最累的“配送”环节留给了顺丰,让它来收割规模效应。但这种红利能持续多久?
答案可能藏在顺丰的“创新业务”里。它正在香港试水运茶饮配送,想用跨境业务打开新市场;探索用无人车、四轮车送团餐、校园餐,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甚至在县域市场发力,把配送网络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这些动作,都是在给自己搭“护城河”——毕竟,当巨头们都开始自建运力,顺丰唯一的活路,就是“别人做不了的,我能做;别人做得慢的,我做得快”。
王卫曾说:“顺丰的核心竞争力,是效率。”这句话放在即时配送行业同样适用。现在顺丰靠“捡漏”赚了1亿,但要赚10亿、100亿,靠的绝不是巨头的“施舍”,而是自己的“真本事”。当补贴的烟花燃尽,当订单的潮水退去,顺丰是穿着泳裤在沙滩上晒太阳,还是光着屁股在裸泳?这才是对王卫真正的考验。
最后说句大实话:顺丰的“躺赢”,本质上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内卷红利”的缩影——巨头们为了抢地盘打得头破血流,却给第三方企业留出了生存空间。但这种红利从来不是永久的。就像当年的网约车大战,滴滴和快的补贴几百亿,最后合并成一家;外卖大战打到最后,可能也只会剩下1-2个巨头。到时候,顺丰还能当“中立第三方”吗?
或许,顺丰的终极目标不是“送外卖”,而是成为“即时配送界的水电煤”——不管谁是市场老大,都得用它的运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不沾锅”可不够,还得把效率刻进骨子里。毕竟,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渔翁”,只有永远的“适者生存”。
相关文章
日前,“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
2025-09-03 0
荣耀畅玩70m Plus新机发布 7000毫安大电池加防水抗摔 12G内存起售价1599元开箱亮点速览荣耀刚上架了一款新手机叫畅玩70m Plus。1...
2025-09-03 0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地,为AI医疗按下“政策红利+商业变现”双加速键。《中国AI医疗产业研究报告...
2025-09-03 0
从趣味科普到实践探索,从科学实验到文化传承……近日,牡丹区西城街道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家门口的趣味科普活动,科普剧、科普集市、科普大篷车等,让科学知识...
2025-09-03 0
正文开始:大家好,我是费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我深知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
2025-09-03 0
咸宁网讯 (记者陈婧 通讯员赵显院)8月29日,瀛通通讯与钕希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荣电集团、苏宁易购共同发布首款混合现实(MR)终端产品——...
2025-09-03 0
澳柯玛风冷无霜冷柜焕新登场,小户型也能轻松囤,冷冻力超给力!每到囤年货、存海鲜的时节,不少人都会陷入两难:冰箱冷冻区塞得满满当当,想再放些肉卷、冻饺子...
2025-09-03 0
AI赋能教研正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核心是促进教学与研究深度融合,让教育更智能、个性化、高效。目前,AI能通过数据分析定位学生学习薄弱环节,为教师提...
2025-09-0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