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阿里巴巴,一鼓作气 | 附2026Q1财报电话会实录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30日 09:19 1 admin
阿里巴巴,一鼓作气 | 附2026Q1财报电话会实录

作者 | 柴犬

编辑 | G3007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曹刿一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助鲁军以弱胜强。

2025年的夏天,鼓声再次擂响——只不过战场从战车换成了骑手,鼓槌变成了补贴。

阿里巴巴今天发布了最新季报引爆了沉寂许久的股价,即时零售日单量四个月狂飙,饿了么运力与淘宝流量会师,恰似当年鲁军的蓄势一鼓。

外卖战场的鼓声已起,阿里巴巴是否可以在即时零售的历史机遇之下,一鼓而成?还是重蹈数年前“富养儿难敌穷养狼”(分析师语)的旧辙?

财报里的硝烟,正把典故写进现实。

外卖三家最后的阿里公布业绩,市场此前最关心两方面:云增速有多快,capex有多少,以及在高峰前的Q2淘宝闪购到底投入了多大规模。

先看财报数据。营收24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预估2531.7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18%至335亿元。自由现金流录得188亿元的净流出,而去年同期为174亿元的净流入。调整后每ADS收益14.75元人民币,不及预估的15.92元。

事实上,阿里云Q2营收增速达到26%,彭博一致预期20%,但实际机构预期应该在25%左右,所以云增速符合甚至略高于预期。capex387亿元,市场预期应该在300亿左右,实际规模超预期。再叠加盘前WSJ报道阿里开发出相比上一代性能更全面的AI芯片,主流观点认为,本季度阿里在云/AI上交付的业绩足以令市场满意,一度又被压制的云估值水平有望提升。

接下来关于闪购,在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给出了令市场满意的回答。会后阿里股价一路上涨,截至发稿,股价上涨约12%。

阿里巴巴,一鼓作气 | 附2026Q1财报电话会实录




以下是电话会问答实录。


Q: 即时零售+闪购的计划是什么,准备持续多久,投入持续多久?


A: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以来,在用户商户运营、物流建设、市场营销方面均取得成功,尤其自七月份起,订单规模、用户商户供给、运力规模均远超预期,外卖到家订单份额已领先行业。具体数据如下:8月日均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8月份周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闪购整体月度交易用户买家达3亿,较4月前增长200%;优质供给达行业领先水平;日均活跃骑手数达200万,较4月增长三倍,创造超百万个新就业。目前已超预期实现第一阶段(用户规模与心智)目标。


Q:闪购业务对电商业务的拉动?


A:闪购业务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闪购拉动淘宝八月DAU增长20%,其高频场景提升了手淘大盘活跃用户的活跃天数。对电商收益的带动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流量上涨带来广告跟CMR的提升;二是用户活跃度提升、新用户拉新及流失用户召回,使得市场费用投入可减少。该趋势在后续持续经营中会扩大,中长期将更显著带动电商侧收益。


Q:闪购业务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性(UE)如何,短期和长期有何优化措施及目标?


A:经营效率需结合规模来看,目前闪购已达规模领先,将快速提升经营效率,正努力缩小与同行在效率上的差距,提升空间巨大。短期损益收敛主要依赖:一是用户结构优化,新用户留存良好,老客比例快速提升将优化平台盈利;二是订单结构优化,推动高价值订单(正餐及零售订单)比例提升;三是履约效率与成本优化,订单规模稳定后物流成本将显著下降。长期来看,随着订单密度显著变大,物流成本对比4月前有很大提升空间,且精细化运营及线下商户均存在改善空间,有信心在效率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结合电商综合收益,能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对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Q:非餐饮零售品类在闪购业务中的发展模式和进展如何?


A:非餐饮零售品类发展分为近场原生模式和远近场结合模式。近场原生模式下:一是依托商品供给与供应链发展闪电仓模式,目前闪电仓已超5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60%,其中25%的供给来自阿里生态供应链;二是依托盒马发展生鲜品类前置仓履约能力,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订单整体突破200万,同比增长70%。远近场结合方面,天猫超市全面从B2C原厂模式升级为进场闪购模式,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快速配送时效体验,同时将积极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注入淘宝闪购。


Q:闪购和即时零售业务未来的GMV目标是多少?


A:预计在未来,闪购跟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Q:阿里云本季度增速达26%,未来几个季度及2026财年能否继续保持该增速?与海外市场相比,阿里云的变现率如何?当前云业务利润率为8.8%,未来利润率展望如何?本季度不同行业的具体表现怎样,哪些行业进步较快?以及阿里云资本开支的展望如何?


A:归结起来,其实是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一个整体判断。我们认为,AI正在重塑整个云计算赛道,市场集中度将显著高于传统云时代。原因在于,AI应用的开发需要叠加更多技术栈,开发者天然会倾向选择能够提供“全栈、全线领先”产品的云厂商。阿里云的优势恰好契合这一趋势。传统层的计算、存储、数据库、大数据等基础产品已经领先。AI层的AI算力、AI Infra、大模型能力同样保持全方位领先。生态层,我们拥有更开放、更友好的开源生态。基于以上判断,当前阶段阿里云的战略优先级非常明确,首要目标是在中国市场以“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快速扩大份额,在资源投入上,优先获取更多用户及应用场景,而非立即追求毛利率提升。


我们仍会坚持原定的3800亿元投资计划,但每个季度可能因供应链情况出现波动。针对全球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我们已与合作方准备了多套供应链方案,确保3800亿元资本支出可按预期完成。


Q:鉴于外卖板块已实现的交叉销售成果,公司是否计划加大本地生活服务中的到店业务?我们注意到饿了么口碑消费券促销在部分区域加码,管理层如何看待未来几个月到店业务的新投资或扩张?


A:首先,闪购业务已具备相当规模,日活用户约1.5亿。我们观察到这些用户同时存在到店自提、团购等需求。因此,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并结合到家业务的协同效应,我们将在部分城市继续测试和探索更多样化的到店服务。


Q:我们注意到千问3的发布标志着模型时代从“训练为中心”过渡到“以训练Agent为中心”。请问:进入Agent时代,公司需要追加哪些能力与资源投入?管理层能否分享在Agent产品及应用场景上的最新进展?


A:能力需求。更长上下文窗口:让模型理解复杂任务和长时间思考链路;多工具调用:模型需接入企业内部各类系统与工具链。我们的资源与产品,推出 “Agent Bay”:为Agent提供底层沙盒运行环境,可同时启动大量虚拟机、浏览器或手机虚拟窗口;阿里云已承载众多行业客户,天然具备适配Agent运行的基础设施与数据生态;模型持续迭代,专门优化对Agent场景的适配,以更好满足企业级需求。


Q:公司在内需方面的投资节奏是怎样的?除即时零售、外卖外,还涵盖哪些领域(如供应链或消费者侧)?核心CMR增长在今年9月后受去年基础服务费增加的基数效应影响可能面临压力,全站推渗透对未来几个季度CMR持续增长的驱动作用如何?外卖或即时零售带动的流量及消费频次增长是否会帮助GMV加速并进一步提升CMR?


A:关于内需领域投资,公司在供应链和用户方面一直持续投入,如淘宝天猫的用户端投入及盒马等在供应链的投入。近期新增500亿投入,旨在抓住从远近场结合到近场消费的重大历史机遇,投资节奏将根据市场情况控制,并依据市场发展确定最终额度。


核心CMR增长主要受take rate改善驱动,本季度CMR同比增长10%,主要得益于千分之六的服务费和AI驱动的全站推商业化产品渗透率提升。预计未来几个季度,这两方面仍将对take rate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闪购业务带来的用户增长和购买频次提升也将对take rate及CMR产生积极作用,CMR预计将保持类似过去两个季度的较高速增长。


Q:18年其实打过一次外卖战了,为啥这次不一样?但是之前没成功。而且我问了deepseek,为啥饿了么没有赢,deepseek说富养的儿子打不过穷养的狼。公司在新一轮外卖市场进攻中,将采用哪些不同的战略或思路来提升投资回报率及实现战略意图?


A:你可以再问问deepseek就好(现场笑声)。其实这几年饿了么是很有进步的,只不过尚未体现在市场份额上。但是正是因为这几年的进步,我们这次的闪购战才能打的这么快,这么好;这是饿了么这几年沉淀的能力。了么在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方面已积累了坚实基础,例如支持淘宝闪购业务在两到四个月内从零开始实现1.2亿单订单量,并保持良好用户体验,这为新一轮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战略,一是整合淘宝海量活跃用户、饿了么基础商户及物流运力体系,在三者均具备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以提升投入效率,避免因某一端或两端薄弱导致的低效率;二是投资逻辑并非单独看外卖业务,而是着眼于整个电商短期、中期、长期的综合收益,与以往仅关注外卖市场份额的思路不同。


Q:外卖/即时零售短短几个月已投入近500亿元,如何评估这些投资的回报率?如果把同样资金投向增速更快、潜在空间更大的AI/云业务,回报是否更高?内部如何在零售与AI之间分配资本?


A:当下有两大历史性机遇必须同时把握:AI带来的云与算力需求;从远场电商到近场、即时零售的消费升级。因此,对这两个领域都必须进行“饱和式”战略投入。


这个投入是巨大的。从资源角度,公司的现金储备、现金流及资产负债表能力足以支持在这两个领域进行饱和式投入。关键在于平衡短期与长期回报关系:AI投入已推动云业务增速不断提升,且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云增速将进一步提高,目前首要优先级是投入而非利润率,但并非不关注利润率;零售(即时零售)投入虽尚未盈利,但与淘天APP整合后已带来流量增长、频次提升及平台广告增长,从传统电商向即时零售的转型将为未来带来良好回报。


关键是不因短期利润而放弃长期机会,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