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9日 08:38 1 admin

文|川流儿

编辑|川流儿


在全球科技角力愈发激烈的当下,中国放出一个不小的“技术大招”——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高到70%。这可不是简单地多造点芯片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围绕“算力独立”的战略大转向。

有人说这是要“铲除”美国产品的地位,也有人说这是“保命工程”,到底哪句话更接近真相?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盘棋,看看中国这步“芯”棋到底怎么走。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算力焦虑背后的大棋局

别以为芯片只是手机、电脑里的“小东西”,在AI时代,它就是“新石油”。中国提出70%自给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算力安全”——一句话,别让别人的芯片卡住自己的脖子。

要知道,中国不是现在才开始琢磨芯片这件事。从早期的《中国制造2025》,到现在聚焦AI芯片的专项推进,国家政策已经从“撒胡椒面”式的支持,变成了精准“喂药”

例如,上海临港给芯片企业流片补贴50%,还配套税收和采购倾斜,这些实打实的政策,就是在为AI芯片下一轮突围铺路。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这不是孤军奋战,中国还在打“组合拳”: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同步推进芯片国产化,哪怕现在车规级芯片国产率还不到10%,但方向已经定了。就像当年新能源汽车靠补贴冲上“全球第一”一样,AI芯片这仗,也准备这么打。

不过,这一次,中国的目标不只是赶上,而是在特定场景里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在AI训练、推理、车载等不同应用领域,制定了分级突破策略,先易后难,逐个击破。这不是蛮干,而是有章法、有节奏的“技术围棋”。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从拼性能到拼生态:国产芯片怎么“以小搏大”

讲到AI芯片,就绕不开性能对比。华为昇腾910B对标英伟达H20,实测性能已经能达到85%,而且能效比还高30%。什么意思?虽然速度稍慢一点,但用电更省,成本也低,尤其适合大规模部署。

而在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百度的昆仑芯已经在车载系统里跑得相当顺溜了。低延迟、高稳定性,让国产芯片在“边缘计算”的细分领域先站稳了脚跟。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正在从数据中心一路蔓延到终端设备。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当然,制造依然是短板。现在7nm以上的芯片还得靠台积电帮忙,国产制程的良率跟不上。国内的水平大概在14nm,良率也就六成多,而台积电动不动就是九成以上。

但中国也没坐等——华为和寒武纪已经在用Chiplet技术,把多个不同功能的芯片像拼乐高一样封装在一起,用结构创新换算力提升。这就像是“攒机”策略:自己不会造最强的CPU,但可以把几个副将组合起来,打出一套好牌。

产业渗透也在加速。比亚迪已经在用地平线的“征程5”芯片,成本直接降了20%。这不是小数目,对于主打成本优势的国产车来说,一颗芯片就能影响整车定价。而在数据中心领域,推理芯片的替代已经开始铺开,训练芯片的国产化也在政务、国企等“低风险”场景悄然试水。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全球拼图重构,中国芯如何突围

芯片的战争,从来不只是技术之争,更是地缘政治的博弈。美国的制裁清单越来越长,从制造设备封锁到IP授权限制,甚至连马来西亚的封装测试环节都开始“盯梢”了。但中国并没有被动挨打,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空间。

比如,俄罗斯和中东正成为国产芯片“试验田”,这些市场对技术标准要求没那么苛刻,但市场需求却在上涨,正好适合国产芯片练兵。而在更高层次的博弈中,中国也在抢占标准话语权——华为已经向IEEE提交多个边缘计算能效标准提案,阿里则在RISC-V架构上发力,试图构建一个“去英伟达化”的AI生态。

供应链方面也开始“补短板”: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预计2026年就能上产线,沪硅产业出品的12英寸硅片也已经进入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虽然不够先进,但足以支撑中低端芯片的自主化。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更关键的是软件。昇思MindSpore已经在开发兼容CUDA的转换层,也就是说,未来用国产芯片跑现有AI模型,不再需要从头适配。ModelZoo、PaddlePaddle等国产框架也在加速成长,软件生态正从“跟跑”变成“并跑”甚至“领跑”

当然,风险也不少。过度补贴可能会催生“泡沫产能”,这不是危言耸听,光伏产业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还有技术路线的问题——存算一体、光子芯片等新技术一旦成熟,可能直接颠覆当前架构,届时谁领先、谁落后,可能又要重新洗牌。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最后一击:谁主沉浮?

未来几年,中国AI芯片产业的走向,不只是技术路线图的问题,更是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棋局。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预计会从80%降到50%左右,虽然这还不足以撼动它的全球霸主地位,但足以让它开始重新评估“对华策略”。

与此同时,技术多极化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北美继续坚持CUDA一统天下,中国则在推软硬一体的国产方案。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了两大体系的新战场。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再只是性能指标的较量,更是政治、资本、标准话语权的全维博弈。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国靠“市场换技术”,那么现在的逻辑已经变了:是要用技术去塑造市场,用标准去输出影响力。“一带一路”国家的AI基础设施越来越多采用中国方案,配套中国芯片、中国云平台和中国算法框架,这是一个从“进口替代”走向“范式输出”的转变。

这场芯片突围战,不只是中国的“AI独立日”,更可能是全球科技格局重新洗牌的起点。

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AI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全面铲除美国芯片?

结语

2027年的那张AI芯片成绩单,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场国家技术战略的“期中考”。70%的目标,听起来像是“铲除”美国芯片,其实背后更像是中国对未来科技主权的一次深度布局。

这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次系统级的重塑。如果说过去我们被动追赶,那么现在,中国正试图用一整套新规则,把未来科技的主场重新定义。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有人拼芯片,有人拼规则,而中国,则在拼未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