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8日 22:14 1 admin

泰山晚报讯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是低空经济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低空经济是人工智能的“试金石”和“新高地”。在泰安,这幅共生共荣的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无人机巡山助力森林防火、无人机取水检测水质、无人机载货运送补给……今年以来,我市搭建起多个以无人机为核心工具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从山林到河湖,从构想到落地,低空经济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它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无人机巡查的实时画面。

飞“阅”山林高效巡检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泰安市林草空天地一体化巡检平台,这里能够远程控制无人机,实现林区巡检的盲区覆盖……”在泰安市东岳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他们如何利用无人机对徂徕山林场进行巡检。巡检平台上详细展示着飞行设备、全景地图、飞行区域等,并且可以实时看到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红外线模式让人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巡检区域的温度。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无人机取水。

过去,山林防火靠“天眼”,“天眼”无法覆盖的盲区需要人工巡检补充,复杂的山林环境给人工巡检带来风险与挑战。如今,无人机巡检的应用不仅弥补了“天眼”的盲区,还大大提升了巡检的效率与准确度。

“人工巡检一次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现在无人机巡检一次只需要十几分钟,一次巡检的作业半径约为5公里。”泰安市东岳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宁介绍。目前,他们每天进行5次巡检,上午和下午各两次,夜间一次,尽可能保证无人机巡检不留死角,当识别到火灾隐患或火情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无人机巡检一次再充满电只需20多分钟,满电能持续飞行40分钟。”

从靠脚力和眼力的人工巡检,到飞“阅”山林的无人机巡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焕发出勃勃生机。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无人机正在运送物资。

载货无人机守护山林守护者

跟随无人机的飞行,我们将视线转向位于泰城东部的徂徕山林场。

在这里,工作人员正在将部分生活物资吊在无人机上,在遥控器的操控下,无人机载着货物缓缓起飞,飞向位于山间的瞭望塔。到达瞭望塔后,无人机利用牵引绳将物资缓缓落下,驻守在此的护林员接收生活物资。

目前,徂徕山林场共有12个瞭望塔,每个瞭望塔配备2名护林员,24名护林员每次上山至少要待一个月,日夜守护着山林。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无人机正在运送物资。

“过去,我们要自己背着生活物资上山,每次至少要备上半个月的物资。”徂徕山林场大寺林区皇姑墩瞭望塔的护林员刘加强从事这份工作已近30年,“自己背物资上山”在过去这些年是一种常态。“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可以,一旦遇到雪天封山,我们可能要在山上待数月,林场就要安排人员上山送物资给我们,非常危险。”

今年,林场引入泰安市东岳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无人机送货服务,结束了护林员自己背物资上山的历史,让这些山林守护者能够更加安心地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我们投入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载重40公斤,运送基本的生活物资没有问题。”张国宁说,这有效减轻了护林员的上山负重,尤其是雪天送货,能够为护林员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保护林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除了搭载物资,无人机还可搭载取水装置,飞往人力难以到达的水源地,取水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在取水的同时,无人机还能够检测周围环境空气的质量,做到“一箭双雕”。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学员正在进行无人机驾驶员培训。

无人机培训助力市场规范化发展

随着低空经济越来越火热,无人机逐渐“飞”入千家万户,“飞”的人多了,乱象随之丛生。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必须持有由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执照(简称“CAAC执照”)。

为了配合无人机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市多家具备资质的单位推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服务。在泰安东岳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教室里,学员们正在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无人机模拟飞行。

低空无限 “智”飞泰安 泰安市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无人机巡查范围地形图。

“我们的课程分为理论训练和实践飞行训练两大部分,理论训练包括法律法规、空气动力学等,实践训练既有模拟飞行也有实际操作,课程设置与CAAC执照考试科目一致。”无人机教员何浩说,每期培训约20天,直至考取CAAC执照,今年开班至今已经培训了50多名学员。

目前,我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覆盖农业、电力、消防、环境、文旅等多领域,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飞”。展望未来,我市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应用场景、加强服务保障等方式,完善未来产业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记者:温雯

编辑:孙青

审核:晁彤彤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