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会在网络上看到无数张照片,从社交媒体的自拍到新闻网站的街拍,这些看似普通的图像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意想不到的隐私风险。斯坦福大学的...
2025-08-28 0
当企业微信靠着12亿微信用户的社交关系链纵横捭阖,飞书凭借字节跳动的产品基因和流畅体验俘获一批新兴企业,钉钉——这个阿里旗下最硬核的To B生产力工具,却依靠对“组织数字化”的深度理解,在巨头环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截至2024年底,钉钉用户数突破7亿,企业组织数达3500万,持续领跑中国协同办公市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在中小企业和教育、政务等垂直领域的深度渗透。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80%,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率超过65%。然而高增长背后,钉钉同样面临严峻挑战:用户活跃度不及企业微信、高端客户被飞书蚕食、商业化进度缓慢,以及越来越高的获客与运维成本。
更隐蔽的风险在于,协同办公赛道已不再是“App之争”,而是生态之战。企业微信背后是腾讯C2B的连接能力,飞书背后是字节的先进组织方法论与全球视野,而钉钉虽有阿里云支撑,却始终缺少一个高频的、自然的用户入口。没有社交、没有内容、没有消费场景,钉钉的“工具宿命”能否被打破?
钉钉的“组织操作系统”野心
在协同办公这片红海中,产品定位决定了天花板。钉钉从最开始就没打算只做一款“办公工具”,而是想成为企业级的“数字化操作系统”,就像手机里的安卓或iOS那样,底层支撑起整个组织的运转。
一开始,钉钉靠的是“DING一下”“已读回执”这种直击中小企业管理痛点的功能打开市场,后来慢慢把审批、日志、日程、项目、钉盘等一系列模块都整合进来,做成了一套完整的协同解决方案。最近这几年,钉钉越来越坚定地走PaaS化的路线,推出像宜搭、钉钉搭这样的低代码平台,让企业能自己搭应用、定流程,越用越离不开。
钉钉最大的优势,是背后有阿里云的全力支持。“云钉一体”让钉钉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办公软件,而是变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企业用钉钉的时候,能直接调用阿里云的计算力、数据库、甚至AI能力,这种技术底蕴,是企业微信和飞书短时间内很难赶超的。
相比之下,企业微信最厉害的是和微信打通的能力。用户不用另外下载App,在微信里就能聊天、开会、看文档。这种“轻入口”的模式,特别适合零售、教育、政务这些需要频繁连接普通用户的行业。但反过来,企业微信在深度协同和定制化方面,步伐还是显得比较谨慎。
飞书走的则是“全能型选手”路线,尤其受互联网和创意类公司欢迎。它的文档、表格、项目管理做得非常流畅,体验甚至超过Office 365和Google Workspace。但它的问题在于生态起步晚,在政府、国企、制造业这些传统领域里,渗透率还远远不够。
所以说,钉钉真正的护城河,并不只是即时通讯功能本身,而在于把“组织在线”和“业务在线”真正做到了极致。
钉钉的AI布局
钉钉的AI布局可以说是全力押注在“智能化”上。2025年可以被称为“AI办公元年”,大模型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办公软件的面貌。钉钉从2023年开始就接入了阿里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推出了“钉钉智能助理”,能帮忙自动整理未读消息、生成会议纪要、写周报,甚至还能写代码,挺实用的。
现在,钉钉的AI功能每天被调用超过1亿次,超过一半的月活跃企业至少用过一项AI功能。AI不仅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更重要的是把钉钉从一个单纯的“流程工具”转变成了“决策助手”,价值提升了不止一点。
相比之下,企业微信虽然接入了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但功能还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对话摘要这类基础场景,深度上暂时不如钉钉。飞书则靠字节自研的“豆包”大模型,在内容生成、多语言支持和创意辅助等方面做得不错,尤其受全球化团队的喜欢。但钉钉的野心更大,想做成“AI Agent集群”,也就是让每个企业都能在钉钉上搭建自己专属的AI员工。这种平台化、生态化的打法一旦成熟,爆发力会非常强。
不过钉钉一直有个核心短板:缺乏原生的流量场景。企业微信背靠微信,用户打开微信就能顺手办公;飞书虽然独立,但有抖音、今日头条等字节系产品的流量支持和品牌输出。而钉钉呢?很多人只有上班才愿意打开,下班基本就关了。工具属性太强,导致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始终难以突破。
正因为这样,钉钉不得不倚仗强大的地推团队和阿里系资源去做推广,尤其在政务、教育这类大客户领域,非常依赖关系型销售和政策推动。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也造成获客成本偏高,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也不太稳定。
另一方面,钉钉在用户体验上也没少被吐槽。“功能太臃肿”“操作反人类”“感觉被老板监视”之类的批评声音一直没断过。特别是年轻一代员工,很多人更喜欢飞书的轻便和人性化,觉得钉钉过于“管控导向”,缺少点温度。
钉钉必须打响“体验革命”
面对智能化的大趋势,钉钉看得很明白“只做聊天工具肯定没有出路”。因此正在把战略重心从追求“用户规模”转向深耕“价值深度”,从一个单纯的“管理工具”,努力升级成“智能化业务平台”。这场转型,关系到钉钉能不能真正走出“烧钱”阶段,实现可持续的盈利。
真金白银投入AI、全力押注大模型,钉钉正在全面拥抱人工智能。2023年,宣布全线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还推出“钉钉魔法棒”,可以通过对话自动生成应用、写周报、整理会议纪要、辅助写代码等等。钉钉的野心,是让AI变成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大幅降低企业使用AI的门槛。同时,它坚持打造平台能力,推出低代码开发工具“钉钉搭”,鼓励企业和开发者自己搭建适合的应用。这种“AI + 低代码”双引擎驱动,正是钉钉应对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核心策略。
在生态建设方面,钉钉也不再单打独斗。一边继续强化“云钉一体”,让企业出于对阿里云的信任而选择钉钉;另一边则积极联合第三方软硬件厂商,从罗技的会议设备,到SAP的ERP系统,都在逐渐融入钉钉的界面。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App之间的较量,而是生态联盟之间的对抗。
结语:
目前来看,协同办公市场的竞争挺激烈的。阿里钉钉虽然进入得早、用户也多,但在不少方面已经开始遇到明显的压力了。
功能上,钉钉早期确实切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需求,基础办公工具做得不错,但现在越来越显得“不够用”了。比如在智能化方面,不如飞书融AI融得深;在生态连接上,也不像企业微信能跟微信无缝打通,用起来那么顺手。
再说用户体验,钉钉以前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但现在功能越堆越多,反而变得有点臃肿。手机端偶尔卡顿、操作太复杂,这些都让老用户觉得不如以前好用了。反过来看竞争对手,飞书和企业微信都在体验上做得更流畅、更直觉,不断在挖走用户。
市场竞争方面,钉钉的份额确实在被慢慢挤压。企业微信靠着微信的生态,特别能打动中大客户;飞书则用差异化的思路,吸引了很多新兴企业和年轻团队。虽然钉钉也在积极转型,提出“All in AI”,但目前看来技术落地还不够实,商业化的节奏也比别人慢一些。
往后走,钉钉可能还是得集中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比如在AI技术上加快迭代、把产品做得更轻更好用、商业化策略更灵活一点,才能真正重新站稳脚跟,从“拼规模”转向“做价值”,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章
在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会在网络上看到无数张照片,从社交媒体的自拍到新闻网站的街拍,这些看似普通的图像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意想不到的隐私风险。斯坦福大学的...
2025-08-28 0
8月28日,东南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的前一天,毕业于池州一中的方益凡,受到东南大学SEUrobot康复机器人组的邀请,来到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
2025-08-28 0
8月28日,在2025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新品发布会现场,“仿真宁夏暨AI仿真开源”平台发布。该平台依托中国电信天翼云、量子通信、物联网、视联...
2025-08-28 0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施行划重点接下来,所有AI合成的内容都必须依法打“电子水印”!AI合成的...
2025-08-28 0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顶层设计蓝图。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人工智能+”行动的六大重点领域和八项基础支撑能力,...
2025-08-28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