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车企扎堆“造”机器人,是跟风还是另有玄机?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8日 15:35 1 admin

机器人赛道的爆火,正吸引越来越多车企跨界布局。近日,长安汽车旗下辰致集团在“十五五”科技规划中明确将机器人纳入重大项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也公开表示自动驾驶平台能力将向具身智能延伸,而小鹏汽车更是宣布人形机器人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车企纷纷“造机器人”的背后,是技术协同与市场潜力的双重驱动。

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国内外车企披露机器人业务进展。行业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8700亿元。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近一年机器人板块涨幅超120%。车企虽短期难以靠机器人盈利,但提前卡位未来万亿级市场,已成为一场不能缺席的战略竞赛。

车企扎堆“造”机器人,是跟风还是另有玄机?

长安布局:跨界创新,机器人纳入重大项目

“机器人将是我们‘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力的新领域。”8月26日,中国长安旗下辰致集团管理层在“十五五”科技规划研讨会上透露。据介绍,辰致集团将以动力底盘一体化共性技术为基石,构建汽车、机器人、摩托车跨界创新技术能力,打造完整的架构集成设计核心技术能力。

“我们正在推进智能底盘域控、多功能轮毂驱动、协作机器人等重点项目。”该管理层表示,辰致集团将联合开发团队,打造一体化动力底盘集成技术平台,为机器人等新产业赋能。这意味着,长安不仅将机器人视为技术延伸方向,更将其纳入集团重大战略规划,试图通过跨界创新开辟新增长极。

车企扎堆“造”机器人,是跟风还是另有玄机?

华为、小鹏竞速:自动驾驶赋能,量产时间表明确

“自动驾驶是平台能力,未来会走向具身智能。”近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公开场合直言,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从乘用车延伸至物流车、Robotaxi等场景,最终落地机器人领域。靳玉志强调,自动驾驶所需的数据、算法、算力等能力,与机器人高度协同,华为正通过技术复用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而小鹏汽车的步伐更为激进。“我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下半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8月2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透露,小鹏两年前已全资并购机器人业务,通过整合资源解决小型企业生存难题,目前集成进展顺利。据悉,小鹏人形机器人量产后将达准L4级别,支持语言手势交互、自主运动和学习功能,避免“遥控型”低级自动化。何小鹏坦言:“机器人技术比汽车更广更难,但我们必须抢占先机。”

车企扎堆“造”机器人,是跟风还是另有玄机?

车企扎堆:万亿市场与资本热捧下的必然选择

据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统计,目前已有超20家车企进军机器人赛道,包括小米、上汽、广汽、赛力斯、比亚迪、丰田、特斯拉等。业内人士分析,车企的布局逻辑有两点:一是产业协同效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硬件、软件生态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机器人;二是市场潜力驱动,机器人作为万亿级风口产业,能吸引资本市场关注。

车企扎堆“造”机器人,是跟风还是另有玄机?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电子学会预测,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00亿元;7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24起,其中23起来自国内,总额超70亿元。资本市场同样火热,截至8月27日,A股机器人板块近一年涨幅超120%。

“车企现在难以从机器人产业获利,但布局未来是关键一步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长安、华为、小鹏等头部企业加速推进,机器人赛道正从“概念热”迈向“落地潮”,一场关于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文、图|记者 潘亮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