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为什么DeepSeek从年初“国运级”到现在热度减退,问题出在哪里?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5日 10:59 1 admin

DeepSeek从年初的“国运级”到现在的热度减退,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有网友表示,Deepseek 并没有无人问津,依然每天有大量的活跃用户。但提问者依然觉得Deepseek的热度和年初相比大不如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热度并不是一个问题,谁也不敢保证持续活跃在热度中,华为做不到小米做不到,除非是有大事,除非是有绯闻!而对于deepseek我觉得目前没有热度还是好事情!

为什么DeepSeek从年初“国运级”到现在热度减退,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从2025年春节开始火热,再到后来好很多的平台(百度、知乎、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接入了deepseek,这就说明deepseek从立项到市场格局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在国外国内的一些企业级使用,也在积极的和deepseek合作!

目前deepseek的商业形态已经形成,产品链路已经是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从思考模式到联网模式,它带来了很多回忆。要想有正面的热度,除非有新技术,创新的令人震惊的收获或者突破。但有时候平时没有影响推动,可能出现的热度会是负面新闻,这就过犹不及了。

为什么DeepSeek从年初“国运级”到现在热度减退,问题出在哪里?

流量终会退潮,但嵌入产业毛细血管的技术价值永不褪色。当它从“全网刷屏”转向“无声赋能千行百业”,恰是国产AI走向成熟的标志。正如其创始人梁文锋所言:“如果产业链完整,我们无须亲自做应用。研究和创新才是核心优先级。”下一次全民热议,或许就在R2携颠覆性突破归来之时——而此刻的“沉默”,恰是为中国AI的下一次爆发蓄力。

在新鲜感消退以及用户预期管理的情境下,年初DeepSeek凭借免费使用、低准入门槛、中文交互流畅等显著优势,迅速在市场中突破既有圈层,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其日活跃用户峰值超过3000万。随着时间推移,用户对人工智能(AI)的新鲜感自然减退。与此同时,来自竞品(如百度、豆包、夸克)的市场分流效应逐渐显现,导致DeepSeek官网流量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在29% - 70%之间。ChatGPT也曾经历从市场初期的“狂热追捧”到后期“理性对待”的发展周期,这一现象属于技术普及过程中的常见态势。

为什么DeepSeek从年初“国运级”到现在热度减退,问题出在哪里?

在技术迭代延迟以及竞品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下一代旗舰R2模型的发布时间屡次推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OpenAI的GPT - 5以及谷歌的Gemini在技术迭代方面显著提速。在此情形下,用户纷纷转向体验更为成熟的平台。多模态能力的缺失成为了其发展的明显短板。尽管DeepSeek专注于文本推理领域,然而当前市场更热衷于“生成图像/视频”等视觉功能。这一市场偏好导致DeepSeek在面向消费者(C端)市场时,吸引力相对下降。

当然,用户体验痛点与口碑分化亦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用户访问高峰期,系统频繁出现“服务器繁忙”的提示信息,这使得大量用户望而却步。同时,该系统存在幻觉率偏高的问题(部分测试结果显示幻觉率处于14% - 52%区间),且多轮对话的稳定性欠佳,这些状况严重削弱了专业用户对其的信任。系统所采用的价值观过滤机制致使回答呈现出“程式化”特征,被外界批评为“失去灵魂”,进一步影响了其在用户群体中的口碑。

为什么DeepSeek从年初“国运级”到现在热度减退,问题出在哪里?

毕竟技术价值不等于持久流量,热度是“事件驱动”的产物:如年初DeepSeek以开源低成本逆袭美国巨头,契合“国产突破”情绪,成就现象级传播。但可持续关注需依赖技术突破(如GPT-4→GPT-5)或生态爆发(如ChatGPT插件生态)。部分媒体炒作“使用率暴跌至3%”(实际为统计偏差,忽略第三方平台接入量)。引发舆论反噬。健康的热度曲线应是“波峰→沉淀→再攀升”:华为/小米也难保持续高热,但技术深耕后的“厚积薄发”更具长期价值。结论:当前DeepSeek“无热度”恰是摆脱营销泡沫、回归技术本质的利好信号。其商业生态已悄然扎根,远胜流量虚火。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