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24日 16:29 1 admin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短视频” 在融媒体社会中获得命名(short video)并掌握广泛传播主动权的起点,源于一款可以在手机上免费为不超过15秒的视频素材添加特效和背景音乐并能便捷地发送到社交账户上的编辑软件。添加特效和背景音乐,就是对视频所记录现实的某种艺术化改造。通过这种创作和传播,短视频的审美潜质和新媒体辐射力不断得到开发,至今已发展成为重塑全球传播格局和视听审美体系的重要驱动力。

当我国短视频产业已经以千亿规模成为经济发展新力量,当“人人皆可创作”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我们似乎更应该坚持某些本质的追问:海量内容奔涌之下,什么样的作品更值得被记住?什么样的平台更能承载文化传承与生长的力量?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以一场持续举办六年的短视频大赛给出了回应——抛开只看流量的竞技场思维,以专业审慎的筛选机制和开放包容的引导机制,鼓励多元共生的创作生态,探索“爆款”之外的价值评判维度,进一步激发短视频在传播正能量、构建主流舆论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简言之,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从2019年起,一年一度的短视频盛宴从惊蛰破冰沸腾到烈日炎炎,从未缺席。今年大赛收到社会投稿3300余部,122所高校投稿超过470部,质量和数量再次创下新高。大赛奖项也相应升级,最终在社会单元与高校单元共选出60部获奖作品,包括社会竞赛单元六部最佳作品、八部优秀作品、十部好作品和十六部入围作品,以及高校竞赛单元“十佳作品”和十部入围作品。在获奖的60部作品中另颁单项奖8个,包括:最佳创意、最佳视觉、最佳制作、最佳系列、最佳叙事、最佳人气各一部以及两部优秀传播奖。脱颖而出的获奖与入围作品在线上展映期间收获了超过50000人次的阅读、点赞和转发量,形成了线下线上互动共振、创新传播中国故事的喜人局面。大赛再次证明:当技术和产业狂飙突进时,恰恰更需要守住文化和艺术的基准线。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铿锵小玫瑰》

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获奖和入围作品都更好看、也更耐看了。具体表现出四个特征:

一是人物形象更鲜活。人物是故事的灵魂,立体鲜活的人物赋予故事无穷的活力和绵长的感染力,并由此导向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把握。《铿锵小玫瑰》从浦东新区六团小学女子足球队里小队员们的视角出发,记录了她们训练比赛的激烈场景,也让她们面对镜头直抒胸臆,从对足球的单纯喜爱讲到对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在《人均70岁的资深少年口琴乐队》里,资深与少年的反差不仅“有面子轧台型”,更“有里子超挺括”。该作品在老年社会的诸多议题中别具匠心地聚焦60+到75+这一细分人群,用胡贤强和伙伴鲜活的语言讲述自己退休后重拾口琴和电音演奏的心路历程,在一场又一场欢声笑语中点出音乐梦想与爱国热情相结合的深刻涵义。《大山里的送餐员》尤为让人感动的是闽东芹屿村里留守老人们的微笑和送餐员刘柞德日复一日在崎岖小道上跋涉的身影。朴素而不简单的一餐饭,既暖了老人们的胃,也给屏幕外一颗颗或许疲惫不已的心灵充了充电。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人均70岁的资深少年口琴乐队》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大山里的送餐员》

二是情景交融更深入。从日常出发,落点于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社会思考,用小切口细说大概念,把个体经验与宏大议题有序连接起来。《故纸堆里写青春》让古籍修复过程在考究的光影中层层显影,也让中华文化典籍之美在工作场景中得以直观地展现出来。精致的运镜和朴素的访谈相结合,仿佛一座时钟调慢了时光,让凝集在古籍中的千年时光和传承在武汉大学古籍修复学者身上的精神悠然相逢,浓稠了匠人的底蕴。《一把青丝一根针,一等绝技惊世人》以“净心、养心、修心”为核,以发绣技艺的精进比喻改造心灵的过程,拍出了信仰与希望之光,可谓用心良苦。《LINE》则用长镜头调度在树林和道路的实景中依次展现了家庭、学校、职场三个抽象情景,用虚实结合的寓言效果言说就业焦虑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其对视听语言的大胆实验不仅抬高了短视频美学的天花板,也透出当代青年的思辨力度。《搪瓷的新生》从“搪瓷父子”的角度谢党伟和谢贤细数搪瓷工艺的复兴之路,表达质朴而深沉。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故纸堆里写青春》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一把青丝一根针,一等绝技惊世人》

三是技术赋能更多元。无论是已经成熟运用在影视业里的虚拟制作,还是刚刚兴起就已有全民普及之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抑或是早就遍布各类短视频的二次元巧思,都实现了与历史关怀和现实关照更全面更深入的融合。《75年 我们正年轻》借由“爷孙俩视角”的巧妙构思和虚拟制作技术,实现了在短短几分钟内复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七个重要历史节点,引发观众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期待,开拓了讲述国家大事类短视频创作的新格局。《国旗下成长》《知信行 看上海》系列节目则如一架架历史望远镜,把你也许每天都会路过的某条街道某个街区的前世今生聚焦再聚焦,讲述初心如磐、引领创新发展的每一天。动漫与AI生成的《跟着杜甫游渌口》《枫木种》《龙虎天下绝》《资治通鉴》则是另一种历史望远镜,打通了年轻观众亲近历史、传承文化的神经末梢。《上海市公民健康素养核心信息72条》系列公益广告则化身为现实显微镜。其中,《真的很能装》篇通过素人演绎、实景重现和“显眼包”花字的创意组合,把“正常体脂范围”这个精细的知识点放大再放大,充分发挥了短视频沉浸式科普的优势。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75年 我们正年轻》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知信行 看上海》

四是艺术风格更鲜明。短视频时长虽短,却阻挡不了创作者们身上跃跃欲试的艺术热情。类型电影和唯美抒情各有审美情趣,都为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物》用一个镜头引发人生喟叹,《来咧》则用两个段落折射岁月沧桑,极致的形式感与厚重主题的结合达成了艺术创新的探索之旅。《界在人偶》和《一戏三百年》讲述的是同类非遗偶戏的传承,艺术韵味各不相同。《发热迷踪》片如其名,把悬疑这个元素贯穿到底,既讲清楚了“不明原因持续高热”的来龙去脉,也充分展现了医生问诊会商的科学严谨,颇具匠心。《在下,张有全》讲述了爱好写诗的八旬农民老伯张有全终于“出版”了一本自己诗集的过程,把生活的艰辛和写诗的痛快包裹在淡淡幽默的叙事风格中,独树一帜。《一手交钱 二手交货》则把反诈题材做成了喜剧大餐,用“萌萌哒”情节和直击要害的台词让“闹心提醒”热辣滚烫起来。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老物》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一手交钱 二手交货》

本届大赛还举办了7场短视频创作系列公益讲座与创作论坛,邀请影视创作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业内权威专家,深入上海部分高校和社区开展巡讲。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优秀作品的精彩赏析以及实战经验的分享,助力短视频创作爱好者熟练掌握短视频创意思维与制作应用技巧,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全方位提升短视频创作能力。讲座与论坛吸引了线下逾3000名观众参与。

优质作品的不断涌现,示范效应的不断加强,既得益于赛事平台不断提升的品牌效应,反过来也助力大赛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诉求不断巩固、积极发扬其作为短视频创新品牌的三大优势。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坚守。这个底气就来自真实的力量。大赛倡导创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从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用艺术化的叙事和个性化的视点,通过年复一年的累积,形成一部短视频里的微观中国史诗。

二是深挖中国故事的格局定力。大赛的舞台开放给每一位立志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者,不设高深的技术门槛,无论天南海北,面向全国,胸怀全球。大赛尤其鼓励作者和观众更加善于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吸取源源不断的养分,积极探索短视频在叙事和表意层面的潜力,不断开掘好故事的广度与深度,持续讲述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

三是传播中国故事的积极语态。在新时代国际传播格局中,“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内容创新,更需要语态转型。积极语态的构建可以从传播主体、叙事策略、话语方式、技术赋能四个维度突破,实现从“宣传逻辑”到“共情传播”的范式升级。需要指出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不简单等同于“讲述中国好故事”,不仅要努力呈现积极美好的部分,也要坦诚地表达人们对发展中所产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新民艺评|沙扬:什么样的短视频会被记住?

在《被装订的时光》里,王米渝老人用方言把“弃书库”解读为“去书库”,也用布满皱纹的双手将那些被数字洪流冲刷到边缘的纸质文明,重新装订进当代人的时间记忆,照亮我们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作为数字时代的文明传播者,我们期待着短视频大赛在竖屏创作、AI制作、青年创意、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我们更热切期盼着,大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创意之都的上海活力,继续努力推动“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短视频生于人民生活的沃土,终将绽放为中国故事的芬芳。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