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镇江经开区着力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共筑 “天空之城” 新图景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24日 16:29 1 admin

当亚华通航的 4 架国产轻型运动类飞机阿若拉在海南万宁的天空划出优美弧线,这场跨越千里的 “空中芭蕾”,不仅展示了镇江低空经济的实力,更折射出各地竞逐万亿级低空赛道的紧迫感。作为华东地区首批投入运营的 A1 类通用机场,镇江经开区的大路通用机场历经十年沉淀,正以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延伸、人才培育为抓手,推动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协同发展,在 “天空之城” 的建设浪潮中勾勒出独特的产业图景。

一、通用机场:从 “运营枢纽” 到 “产业引擎”

镇江大路通用机场的十年发展,见证了江苏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2014 年投入运营时,其核心功能仅为满足基本飞行需求;如今,经过持续的基础设施完善,已具备固定运营基地的全流程服务能力,能为签约的 10 余家通航公司提供起降保障、维护检修、后勤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在机场停机坪,每天都有无人机开展物流配送测试、直升机进行飞行培训,这些忙碌的场景,印证了机场从 “单一起降点” 向 “综合产业枢纽” 的转变。

镇江经开区着力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共筑 “天空之城” 新图景



机场的价值不仅在于服务飞行,更在于撬动产业链发展。大路机场积极规划低空经济先行先试基地,拓展无人机在物流、救援、城市维护等领域的应用 —— 在镇江经开区的智慧园区建设中,无人机定期对道路绿化、建筑外立面进行巡检,将传统人工 2 天的工作量压缩至 2 小时;在长江应急救援演练中,机场调度的救援直升机可在 15 分钟内抵达江面任意点位,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这种 “场景驱动 + 机场支撑” 的模式,让通用机场成为低空经济落地的 “桥头堡”。



从全省布局来看,江苏通用机场建设正加速推进。截至 2024 年底,全省已有 31 个通用机场,根据《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 年)》,到 2035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35 个。在这一背景下,大路机场凭借先发优势和产业协同能力,正努力打造区域低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 —— 目前已开通至南京、苏州的短途运输航线,未来还将衔接长三角更多城市,形成 “1 小时低空交通圈”,为区域产业联动提供高效支撑。

二、产业链构建:从 “企业集聚” 到 “生态协同”

镇江经开区围绕航空航天产业,构建起覆盖 “研发 - 制造 - 服务” 的完整链条。在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内,近 30 家涉航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协作网络:海鹰特材专注于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其产品为 C919 大飞机提供复合材料结构件;菲舍尔航空部件主攻飞机内饰与结构件制造,今年预计交付 C919 内饰工作包 20 架次、结构件工作包 46 架次;航发优材则深耕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为航空动力系统提供核心支撑。这种 “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的产业格局,让园区具备了承接大型航空项目的能力。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显著。园区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航空工业等国内行业龙头建立深度合作,同时与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企业开展配套协作,为本地企业打开了广阔市场。菲舍尔航空部件副总经理张宁介绍,得益于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公司不仅承接了 C919 的配套订单,还将业务拓展至国际市场,2025 年 2 月交付的伊比利亚航空前排柜项目,标志着镇江航空制造企业成功打入欧洲航空供应链。这种 “借船出海” 的模式,加速了本地产业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产业链的增长势头持续强劲。2025 年上半年,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链实现产值 7.4 亿元,同比增长 21.4%,骨干企业普遍订单饱满。在海鹰特材的生产车间,复合材料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正在赶制用于无人机机身的轻质部件;在逸帆航空的研发中心,工程师团队正调试新型电动飞机的飞控系统。这些忙碌的生产研发场景,印证了产业链 “量质齐升” 的良好态势。

三、人才培育:从 “校企合作” 到 “产教融合”

航空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镇江经开区创新 “校企协同” 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上半年新签约的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实训中心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 该项目由江苏航院联合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共建,打造 “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虚拟仿真平台上,学生可通过 3D 建模还原飞机部件装配流程,模拟复合材料检测、机身结构调试等实操环节,提前掌握行业前沿的制造工艺。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解决了航空产业 “人才缺口” 与 “技能错配” 的双重难题。航天海鹰作为国产大飞机 50% 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供应商,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融入实训课程;江苏航院则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配岗位。2025 年首批实训学生中,已有 80% 通过企业考核,提前进入海鹰特材、菲舍尔航空等企业实习,这种 “入学即入岗” 的培养模式,为产业链输送了稳定的技能人才。



高校科研力量的注入,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园区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与成果转化平台 —— 在南航镇江航空创新中心,科研团队与本地企业联合攻关 “电动飞机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课题,目前已将电池能量密度从 280Wh/kg 提升至 350Wh/kg,为电动飞行器续航能力突破奠定基础。这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机制,让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从 “区域特色” 到 “全国标杆”

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践,镇江经开区已收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 国家新型工业化(航空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航空运动飞行营地,以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江苏省航空特色产业集群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园区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品牌优势。

镇江经开区着力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共筑 “天空之城” 新图景



下一步,镇江经开区将从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路机场的配套功能,规划建设无人机智能起降场、航空物流仓储中心,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二是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引进航空电子、飞控系统等关键环节企业,弥补产业短板,形成 “整机制造 - 核心部件 - 服务运营” 的全链条优势;三是深化开放合作,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加强与长三角乃至全球航空产业集群的联动,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与人才落户。



在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融合发展的浪潮中,镇江经开区正以清晰的定位、扎实的举措,逐步实现从 “区域产业高地” 向 “全国标杆园区” 的跨越。当更多企业在这里扎根、更多技术在这里突破、更多人才在这里成长,这片 “天空之城” 的蓝图,必将在产业创新的实践中愈发清晰。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