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京东外卖等新业务烧掉一半利润,许冉会步徐雷后尘吗?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4日 15:39 1 admin
京东外卖等新业务烧掉一半利润,许冉会步徐雷后尘吗?

撰文丨一视财经 邱邱

编辑 | 西贝


近日,京东交出了 2025 年二季度的财报。无数吃瓜群众想看,刘强东亲自上阵送外卖后的第一个完整季度,京东各项新业务究竟花了多少钱,砸出了怎样的水花。2025 年二季度,京东实现营收 3567 亿元,同比增长 22.4%,主要可归功于主站商城的强劲表现;经调整净利润仅 74 亿元,同比大跌 49%。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当季巨亏 约148 亿元,成为总体净利润腰斩的核心原因。


14 日晚间,财报发布后,京东美股盘前一度涨超 3%,随后转跌,当日美股收跌 2.86%,次日港股下跌 3.44%。相对平淡的市场反应,像是一声短叹 —— 要想将烧钱的新业务变成稳固的基本盘,京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在新业务持续 “吞噬” 利润的当下,身为京东集团 CEO 的许冉,正面临着与前任 CEO 徐雷相似又不同的压力,不禁让人猜测:刘强东对这种亏损的容忍度有多久?CEO 会不会再次成为 “背锅侠”?


徐雷在任期间,曾以 “精细化运营” 著称,带领京东在保持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利润结构,推动京东在 2021-2023 年期间实现了连续多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在部分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彼时,徐雷的战略重心更偏向于巩固既有优势,对新业务的拓展相对克制,更强调投入与回报的平衡。这种风格一度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但也被认为与刘强东 “激进扩张” 的思路存在微妙差异。


2024 年初,徐雷突然卸任 CEO,虽官方称是 “个人原因”,但外界普遍猜测,其与刘强东在战略节奏、新业务投入力度上的分歧,或许是重要诱因之一。如今,许冉接手后的京东,在新业务上的投入强度远超徐雷时代,亏损规模更是呈指数级增长,这无疑将许冉推向了更复杂的舆论漩涡。


01、百亿补贴,协同效应如何?


外卖业务肯定会亏损,但数额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财报发布前,市场普遍预期外卖业务的亏损大约在 90-100 亿左右,但实际上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当季亏损 约148 亿,去年同期亏损为 7 亿,一季度亏损为 13 亿,环比增加的 135 亿大体上反映了外卖业务的亏损。


关于外卖业务的巨额亏损,在二季度的财报会上,京东集团 CEO 许冉重复了过去半年来的一贯口吻:不要单独地看待京东的外卖业务,要强调京东外卖与主站零售的协同效应。在数据上,二季度京东主站商城的营收利润双优:商城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0.6%,其中受益于国补,近半年来一直保持强势的电子及家电板块增速达到 23.4%,同步抬升的还有主站商城的利润率,同比增加 0.6%,达到 4.5%,在 618 大促的背景下能有此成绩确实称得上是亮眼。


但问题在于,主站商城的增长有多少应归功于外卖业务的拉新,有多少又其实是国补或其他因素带来的拉动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在财报会上被分析师反复问及,京东管理层的回答耐人寻味,先是亮出漂亮的增长数据:无论是季度购买用户数还是用户的购买频次,同比增速都超过了 50%。天量补贴切入本就高频的外卖场景,用户数和购买频次高增是容易解释的。但在谈及 “外卖新用户与零售业务的交叉销售情况如何” 时,管理层却没有回应明确的数字,只是较为官方地表示 “外卖业务与核心电商的协同效应符合预期,并持续提升”“长期来看,新业务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与核心业务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从而释放更大的利润空间”。


诚然,相较于直观可量化的用户数和购买频次,主站商城的增长究竟有多少可以被归因于外卖的拉新与交叉销售,确实相对难以量化,但这种 “打太极式” 的展望还是不免让人心中打鼓。站在成本角度,这种担忧将更加显著:主站商城本季的经营费用率达到 12.8%,同比环比均有小幅上涨,证明外卖的补贴至少在二季度并没能显著缓解主站本身的竞争压力。


徐雷时代对 “协同效应” 的评估更为严苛,其团队曾明确表示 “任何新业务必须在 18 个月内看到清晰的盈利路径或对核心业务的实质增益”,而如今许冉团队面临的 148 亿亏损,显然已远超徐雷时代的 “风险容忍红线”。这种差异背后,既是刘强东亲自下场主导战略的体现,也让许冉的 “试错空间” 被无形压缩 —— 一旦协同效应不及预期,市场首先问责的或许就是 CEO。


02、CEO难承其重?


受制于规模和资金,目前排在外卖老三位置的京东,或许在接下来的时间逐步克制对外卖的投入。


对此,管理层在财报会上表示,“外卖是长期战略,目标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过度竞争的行为并没有带来模式创新,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在 7 月中旬,京东就悄然取消了 “超 20 分钟免单” 的服务。


一个季度烧掉百亿,利润直接砍半,关键是在对手入局一开口就要 “补贴 500 亿” 的情况下,京东只有转变思路。刚做外卖时,刘强东就公开表示:“再过一个月京东外卖就会走出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从结果来看,京东一开始就抓住履约这个痛点,猛攻骑手待遇,树起形象的同时成功入局,日单量快速攀升至 2500 万,这一招确实值得称赞。后续坚持差异化,从供应链角度切入,打品质外卖的牌匾,推出 “七鲜小厨”,比补贴相对吃亏,京东剑走偏锋的意思十分明显。


但把话说回来,在目前三家平台履约能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消费者的下单路径无非就是三个平台比价,京东所谓的品质外卖还是缺少独特的供给。“七星小厨” 确实是基于京东自营模式和供应链优势的良好尝试,但目前仅在北京开设了首家门店,尚难对京东带来实质帮助。更重要的是,餐饮天生就是分散的市场,不同于几乎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手机品牌 —— 今天想吃披萨、明天拉面,家楼下的餐饮店从开业爆火到逐渐冷清,走马灯式轮换,说到底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难免吃腻。即使京东号称将为 “七鲜小厨” 打造 1000 道招牌菜,但落实到你家附近的店面里的几台炒菜机器人,能为你提供的无非也就是一两个炒菜加米饭的组合,这样的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京东外卖的竞争力,恐怕还有待观察。


若在三四季度,受制于资金压力,逐步克制外卖补贴,京东还想要守住来之不易的外卖份额,进一步提升同主站的协同,或许还需要更多模式上的新点子。而这恰恰是对许冉团队的核心考验:徐雷当年因 “稳健” 被质疑 “保守”,如今许冉若因 “激进” 而未能拿出创新模式,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整的对象。毕竟,在京东的管理文化中,CEO 始终是战略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当巨额投入看不到回报时,“背锅” 似乎成了难以避免的结局。


03、全线出击,风险谁担?


除开大家最关心的外卖,京东近期还在酒旅、具身智能、短剧、线下零售等领域多线出击。


这些新业务每个单拎出来看或许都有必须拓展的理由:通过外卖抓住即时零售的入场券,在下一个零售时代继续保住京东 “快” 的心智;投资机器人领域,抓住可能改变一个时代的技术窗口;借助短剧提升京东电商在全球的品牌声量;通过收购,打开香港和欧洲的零售市场。


但这些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恐怕难免导致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专注力过度分散。从时机上来说或许可以理解:一边受益于国补,主站商城增长稳健,为京东提供 “折腾” 的本钱和信心;另一边,近期曾有几个省份短暂传闻国补暂定(实际为额度用完,后续会在第三、四季度继续发放),虽是有惊无险,但也提醒京东,国补带来的增长窗口期恐怕不会太久,在这个角度上京东需要着急。


可现实的难往往就是这样,一堆看似重要的事情摆在眼前,欲速则不达。类似酒旅业务,京东也并非第一次尝试,这一次全面出击,要想都有好的结果,恐怕并不容易。


回顾徐雷的离职节点,正是京东在多个新业务试点推进、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的关键期。如今许冉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既有外卖这样的 “吞金兽”,又有多线扩张的 “资源陷阱”。一旦这些业务在未来 1-2 个季度内未能出现转机,刘强东是否还会像支持许冉这样 “容错”?答案恐怕并不乐观。毕竟,对于刘强东而言,京东的控制权始终牢牢在握,而 CEO 的角色,更多时候是战略落地的执行者 —— 当执行结果与预期偏差过大时,更换执行者往往成为最直接的选择。


许冉会不会步徐雷后尘,这个答案或许刘强东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业务亏损持续扩大,刘强东的 “容忍度” 正在被不断测试,而站在风口浪尖的许冉,正面临着京东 CEO 岗位上最严峻的一场 “大考”。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