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外媒:经过最近的工程测试,中国似乎有可能击败美国重返月球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4日 22:13 1 admin
外媒:经过最近的工程测试,中国似乎有可能击败美国重返月球

信息来源:https://arstechnica.com/space/2025/08/after-recent-tests-china-appears-likely-to-beat-the-united-states-back-to-the-moon/

据Arstechnica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近期取得的一系列关键突破正在重塑全球太空竞争格局,专家警告称,中国极有可能在本十年内抢先美国重返月球,这将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产生深远影响。8月份的多项重大测试显示,中国正按计划推进其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而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却面临技术挫折和时间延误的困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8月6日成功完成了26吨重"揽月"着陆器的高保真度模型测试。这次在北京郊外进行的测试使用巨型吊索模拟月球重力环境,验证了着陆器主发动机和精密控制推进器在月面着陆和起飞的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官方声明中表示,该测试"代表了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标志着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能力验证试验"。

外媒:经过最近的工程测试,中国似乎有可能击败美国重返月球

中国长征十号火箭于2025年8月15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了首次静态点火试验。图片来源:VCG via Getty Images

紧接着在8月15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功完成了长征十号火箭芯级的30秒静态点火试验。该火箭配备七台YF-100K发动机,燃烧煤油和液氧推进剂,其标准配置版本将由三个这样的芯级组成,具备向低地轨道运送约70吨载荷的能力。这些成功测试延续了6月份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逃逸系统测试的良好势头,该飞船的改进版本专门设计用于月球任务。

技术进展凸显系统性优势

中国太空项目在载人登月三大核心要素上的同步推进展现了其系统性优势。大推力火箭负责将载人飞船送入月球轨道,载人飞船承载宇航员往返地月之间,着陆器则负责宇航员在月面的着陆和返回任务。这种全方位的技术验证表明中国有望在十年末之前实现载人登月目标。

曾在传统基金会担任中国问题研究员13年、现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的迪安·郑分析指出,揽月着陆器的成功测试体现了中国"爬行-行走-奔跑"的传统航天发展模式。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受益(美国宇航局的大部分信息是公开的),但他们仍需要自己建造和操作航天器。因此,揽月着陆器的测试,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媒:经过最近的工程测试,中国似乎有可能击败美国重返月球

中国的“蓝月”着陆器将于8月初进行测试。来源:CCTV

更为重要的是长征十号火箭的成功测试。郑指出,这款新型运载火箭的意义甚至超过了揽月着陆器,因为它是在长征五号遇到问题和长征九号项目取消(后者可能是中国的土星五号当量火箭)背景下开发的全新发射载具。这表明中国在面临技术挫折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展现出强大的技术适应能力。

中国选择月球南极作为主要着陆目标,这一战略选择暗示了建立长期设施和持续存在的意图。月球南极地区被认为蕴藏丰富的水冰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建立可持续的月球基地至关重要。与阿波罗计划的短期访问不同,中国的计划显然着眼于长远的月球开发和利用。

地缘政治影响的深层考量

如果中国抢先美国重返月球,其地缘政治影响将是巨大的。郑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国例外主义的终结。1969年以来时代的标志之一是只有美国能够将人类送上月球(或任何其他天体)。这种情况注定会结束,但'我们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我们什么都能做'的美国常见说辞将不再具有说服力。"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这将向世界展示中国能够完成"大事业",而美国却无法做到。美国甚至无法复制其在50多年前完成的项目,这种"美国时代终结"的视觉冲击将是显而易见的,这反过来将绝对影响其他国家对美中两国在更广泛的技术和意识形态竞争中孰胜孰负的认知。

几年前曾有"北京共识"作为"华盛顿共识"替代方案的讨论。华盛顿共识认为发展道路是民主、多元化和资本主义,而北京共识则主张只需要经济现代化,实际上政治威权主义更可能带来现代化和进步。如果北京能够完成"大事业"而美国不能,这一意识形态要素将得到强化。

在太空领域的主导权争夺中,语言和标准制定权将成为关键因素。如果中国定期派遣月球任务,它将有理由主张中文应该成为月球/地月空间交通管理的一种语言,甚至是主要语言。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对地月空间活动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等拥有巨大发言权。中国已经表示将部署月球导航定位授时网络,很可能还有通信系统,考虑到北斗系统在这方面的双重能力。

长期竞争的战略考量

从长远角度看,美国在纸面上仍拥有大多数优势:更大的经济体量、更丰富的太空经验、现有的可重复使用太空发射工业能力等。但美国缺乏项目稳定性,无法长期一致地追求同一目标。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宣布要在2024年实现载人重返月球,但现在已是2025年中期。特朗普第二任期似乎再次在重返月球和前往火星之间摇摆不定。科学和工程进步在面对如此剧烈的摆动和不一致性时很难取得成效。

相比之下,中国表现出稳定和系统性的特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既定目标(如载人航天、空间站),具有持续性以及项目层面(在预算和目标方面)的稳定性。因此,郑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将中国人送上月球,随后建设更多载人和无人设施,这将得到完善的月球导航定位/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持。

美国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载人重返月球,但之后呢?月球门户空间站会成为现实吗?当中国一次又一次前往月球时,美国会多频繁地前往月球?这些都是美国太空计划面临的关键问题。

郑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建议是,需要对某个目标(无论是月球还是火星)做出项目性承诺,需要动员国会和公众支持这一目标,需要为这一目标提供资金,同样重要的是,还需要高层承诺和监督,比如第一届特朗普政府中的副总统和国家太空委员会。目前太空发展方向和优先事项缺乏明确指导,这种方向缺失影响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企业家的工业界支持任何最终出现的努力的可能性。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