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4 0
2024 年 11 月 8 日,英特尔被道琼斯工业指数踢出,取而代之的是英伟达。
是一个象征性的时刻:128 年历史的道指,席位只有 30 个。
能进能出的公司,都是美国经济脉搏的代表。
从 1999 年入选到 2024 年出局,英特尔在榜上待了 25 年。
那段时间,它是摩尔定律的执行者,是 PC 世界的发动机,是美国科技的金字招牌。
如今,却被资本市场无情判定为“过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到三周,美国商务部宣布发放 78.6 亿美元补贴救英特尔。
只是,这笔钱迟迟未到账,截至 2025 年 2 月,英特尔依然在等。
一个曾经傲立世界的巨头,如今却要伸手等救济,这落差,不仅刺痛投资人,更刺痛所有还记得“Intel Inside”的人。
20 世纪 90 年代,如果你买电脑,销售员一定会指着机箱上一枚小小的蓝色贴纸告诉你:“Intel Inside。”
这个广告语几乎成了 PC 时代的标签。
奔腾、酷睿、至强,这些名字不仅仅是芯片,它们代表着整个信息社会的引擎。
1993 年,英特尔推出 Pentium 奔腾处理器,第一次让个人电脑可以轻松处理图形、声音和多媒体;2006 年的酷睿 2,更是把 AMD 压得抬不起头。
那时的英特尔,是当之无愧的半导体之王,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60% 以上。
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背后站着微软,微软的软件配合英特尔的硬件,构成了横扫全球的 “Wintel 联盟”。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PC 世界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全球数亿台电脑,每一台开机,都在为英特尔交税。
英特尔是摩尔定律的执行者,创始人戈登·摩尔说过:“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每 18 个月翻一番。”在几十年里,英特尔都在用实际产品证明这条规律。正是这种自信,造就了它的辉煌。也埋下了它衰落的种子。
市场给的三记耳光,第一记,来自数据中心。
2025 年 1 月,AMD 宣布在数据中心业务季度营收上首次超过英特尔:35.5 亿美元对 33 亿美元。
二十年来,英特尔几乎垄断了数据中心 CPU 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 90% 以上。
这里是全球互联网的心脏,是谷歌、亚马逊、微软的基石,每块芯片售价上千美元,利润率超过 60%。
而如今,AMD 反超,意味着英特尔的“现金牛”地位不保。
第二记耳光,来自资本市场。
英伟达市值 3 万亿美元,英特尔市值 1000 亿美元。30 倍的差距,
不只是数字,而是两个时代的分界线:GPU 代表未来,CPU 退居配角。资本的冷酷,让人无情地看清现实。
第三记耳光,来自消费者。
在 PC 市场,英特尔份额依然有 70% 左右,但早已失去光环。苹
果自研 M 系列,彻底抛弃英特尔,性能一骑绝尘,个人电脑出货量连年下滑,消费者不再追逐“酷睿 i7”这个曾经的荣耀。
三记耳光打下来,英特尔的“巨人”形象碎成了玻璃渣。
2015 年,英特尔立下一个目标:在 10 纳米工艺上实现每平方毫米 1 亿个晶体管。
听上去雄心勃勃,但实则是一次冒进。
原因在于,这个密度正好是 EUV 光刻机的门槛,而当时的 EUV 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ASML 虽然承诺 2017 年量产,但真正交付要等到 2019 年。英特尔选择了“提前押注”,结果赌输了。
本该在 2015 年量产的 10 纳米,硬是拖到 2020 年才勉强爬出泥潭。
与此同时,台积电选择了更稳妥的路线,分三步逐级提升晶体管密度,稳扎稳打,最终实现了反超。
更糟糕的是,英特尔在这五年间投入巨资改造 DUV 光刻,试图在没有 EUV 的情况下硬闯关口。
虽然勉强做到了,但成本高得离谱,良率也惨不忍睹:一片晶圆成本是台积电的三倍,良率只有 50%。
这一场“技术豪赌”,让英特尔白白浪费了整整五年。
2012 年,英伟达 CEO 黄仁勋亲自找上门,希望英特尔能代工 GPU,并保证不涉足 x86,以示诚意。
那时候的英伟达,市值不过是英特尔的二十分之一,几乎没有威胁。
然而,英特尔却轻蔑地回绝:“我们的工厂不需要外部客户。”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战略性错误。
要知道,当时的英特尔工艺领先台积电整整一代半,如果它愿意开放代工,不仅能拿下英伟达,还可能吸引苹果、高通等大客户。
靠这些订单,英特尔完全有机会复制台积电的成长路径,成为全球最大代工厂。
但英特尔固守“垂直整合”的老思维,执意要在设计、制造和销售上“一手抓”,英特尔却想什么都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
2021 年,老兵帕特·基辛格回归英特尔,提出 IDM 2.0 战略:一方面斥巨资建厂,追赶台积电;另一方面开放代工业务,重启第二增长曲线。
这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正确方向,但问题在于,这个战略需要巨额投入,短期利润必然下滑。果然,几年内英特尔股价暴跌超过 60%,华尔街立刻用脚投票。
董事会随即失去耐心,逼基辛格提前离任,更讽刺的是,当时 10 名董事中,只有 2 人真正懂技术,其余 8 人都是金融出身。他们关心的不是十年后的技术领先,而是下一个季度的财报。
结果,本该带领英特尔走出泥潭的 IDM 2.0,最终胎死腹中。
英特尔的未来,被短视的股东至上逻辑扼杀在摇篮里。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补贴英特尔?
不是为了帮股东赚钱,而是出于国家安全。
如果英特尔倒下,美国本土就失去了先进制程的支点,台积电和三星虽在美国建厂,但核心仍在亚洲,美国不放心。
于是,《芯片法案》出台,给英特尔大把补贴,希望保住最后的底线。
问题在于,补贴固然能缓解英特尔的现金流危机,却无法弥补多年积累下来的战略失误。
裁员可以暂时止血,但无法阻止技术的持续落后;
卖掉资产或许能让财报好看一点,却换不回丢掉的市场份额;
至于新厂投资,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从动工到见效往往需要五到十年。
然而,AI 产业的竞争不会给你五年的时间。
今天的大模型迭代几乎以“季度”为单位,算力格局在一年内就可能天翻地覆。
英特尔想靠政府补贴翻身,无异于指望“续命针”变成“复活丹”。
“Wintel”曾是科技界最响亮的名号。
三十年里,微软的软件和英特尔的硬件,塑造了个人电脑的黄金时代。
但今天,Wintel 联盟成为历史注脚。开机音效不再令人心潮澎湃,英特尔的名字也不再代表算力的巅峰。
英特尔的衰落,不只是企业的悲剧,更是美国制造业的缩影。
当企业沉迷于财报,而忘记长期创新,就会失去未来。
当垂直整合变成包袱,而专业主义大行其道,就会被淘汰。
当华尔街绑架实业,制造业的根基就会动摇。
从王者到救济户,英特尔走了 15 年。
每一步,都是自己选的。
相关文章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4 0
截止8月23日,深天马、维信诺、创维数字、蔚蓝锂芯、明微电子、瑞芯微、新相微、中颖电子、颀中科技、龙迅股份、全志科技、汇顶科技、必易微、聚辰股份、晶晨...
2025-08-24 0
8.23-26狂欢来袭广西移动数字通信狂欢节「移」起狂欢 富「桂」来袭广西移动·数字通信狂欢节今天正式启幕8重豪礼,回馈大众8月23日—8月26日连嗨...
2025-08-24 0
国产射频芯片,是出了名的卷。前不久有业内人士观察到,根据Pristine Market Insight的报告,2024年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外企业占据...
2025-08-24 0
在日常使用华为手机时,分屏功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尤其适合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用户。例如,用户可能希望一边看视频一边回复消息,或者一边浏览网页一边...
2025-08-24 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营销的烟雾弹常常让消费者陷入认知的迷宫。有一种营销看似巧妙,实则荒谬,那就是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他和华为能平起平坐,然而事...
2025-08-24 0
CIYINSO LINK-3 Dynamic IEM - TDS REVIEWCIYINSO LINK-3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2025-08-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