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行进中国丨酵母“种”出玫瑰香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21日 10:21 1 admin

来源:【人民网】

“酵母也能做香水?”记者按下喷头的瞬间,一缕清甜的玫瑰香已漫过鼻尖。

这缕香气并非来自晨露浸润的玫瑰园,而是诞生于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的发酵罐中。“用酵母‘种’出玫瑰香,听起来像魔法吧?”首席科学家汪志明的话语里,带着几分自豪。

这项打破传统认知的技术突破,正让合成生物学走进大众视野。

行进中国丨酵母“种”出玫瑰香

玫瑰香水的“细胞工厂”——10吨级发酵罐。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实验室里,10吨级发酵罐正上演着“生物魔术”。

汪志明介绍,科研团队将玫瑰中调控玫瑰醇合成的关键基因“嫁接”至酿酒酵母,重构出完整的芳香分子合成路径。这些微生物在罐中发酵5天,就能产出相当于9000亩玫瑰园萃取量的玫瑰醇——这种玫瑰香气的“灵魂物质”,以往靠传统蒸馏萃取不仅耗时漫长,还受天气、土壤等自然条件制约。

行进中国丨酵母“种”出玫瑰香

通过微生物合成技术制作的玫瑰香水。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从实验室成果到潜在产业价值,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前景正在逐步显现。

如今,发酵罐取代了大片花田。“香水生产不再依赖鲜花种植,能节省大量耕地和劳动力成本。”汪志明说,实验室已用类似技术“种”出檀香、月桂烯等60多种香型,正评估产业化落地可能。

2012年,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落地生根。依托元英进院士团队资源,这里建起小试中试转化平台与公共生产基地,像一座精密的“创新齿轮组”,已推动8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还有20余项在储备中。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这条完整的创新链条正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支撑。

不止调香,这里的“黑科技”层出不穷:微生物发酵生产藏红花酸、司美格鲁肽;DNA存储敦煌壁画与早期彩色电影;基因编辑培育阿洛酮糖……“这些成果快速转化,靠的是全链条平台支撑。”汪志明指着穿梭的实验机器人解释,从DNA片段合成到10吨级发酵实验,每个环节都有配套装备与能力,“就像齿轮紧密咬合,环环相扣”。

平台的价值更在于开放共享。

近年来,研究院向周边企业开放设备与技术,这种创新资源的辐射效应,正加速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让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快步走向生产线。“下一步要突破工业菌株、仪器试剂等‘卡脖子’瓶颈,打造合成生物创新高地。”汪志明望着运转的发酵罐,眼中满是期待。(潘旭海、郭维瑾、崔新耀、许维娜)

(责编:孙一凡、陶建)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