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活塞密封圈可形变的液压缸及其启闭机”的专利,授权公...
2025-08-20 0
原创 2040战略项目组 科学出版社
纵观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成为科技发展的重点关切,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科技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导向力。在此背景下,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和以人为本,成为面向2040年的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最突出的主题,并将引发产业发展形态的深刻变革。
趋势一
智能技术将成为影响最深、覆盖最广的时代驱动力
智能化是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驱动当代工程科技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智能技术与产业正深度融合,未来“智能+”发展模式将深刻改变产业与社会形态。
1. 智能产业不断扩展
智能技术与现代工厂融合成为大趋势,以智能感知、智能控制为特征的智能工厂不断发展,支持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型,智能化推荐组合方案及自主选配的装备制造模式逐步发展。智能技术与农业结合,将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和集约化发展。全球智慧医疗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发传染病防控需求推动远程医疗、智能测温、医疗服务机器人、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智慧医疗应用模式实现飞跃。
2. 智能基础设施逐渐推广
量子计算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等智能计算系统逐步成熟,为人工智能算力发展夯实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向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设施演进;传统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开放互联,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支撑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3. 智能人机交互不断普及
人机交互终端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节点。交通系统智能安全技术逐渐成熟,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互联网环境下的演进式群体决策,推动人机协同、交互驱动,使机器间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社会治理中人-机-物三元空间有机融合,灵敏感知人们的需求,促使社会资源要素实现最优配置。
趋势二
数据资源将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
数字技术革命向新一轮繁荣周期演进,数据产生并扩散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科技发展展现出大科学、定量化趋势,强大的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家长期竞争的优势。
1. 数据价值不断释放
大规模数据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关联和可视化技术促进大数据价值释放。生物、材料等数据密集型行业进入科研第四范式(也称作“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相关研究向可定量、可计算、可调控、可预测方向跃升。数字孪生和多维深度融合建模技术发展,为更复杂实体组织、智慧城市孪生模型构建提供支持。数字化平台为创新要素提供信息与资源有效共享机会,推动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变革。
2. 数字信任逐渐建立
万物信联时代的经济社会活动高度数字化,基于数据可信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不依赖第三方的、基于算法和技术的数字化信任体系,可望有效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确保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实现数字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合规建立与有效监管。
3. 数据安全保障趋热
随着数据战略价值的凸显,数据成为全球网络安全的“重灾区”,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在全球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占据特殊地位。新一代密码技术、网络虚拟身份管理、可重构网络空间体系安全等前沿技术将持续取得突破,满足合规和利用的双重需求、与业务场景紧密结合的新型数据安全技术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风险评估受到持续关注并被广泛使用。
趋势三
绿色低碳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绿色低碳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导向驱动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不断加快,高碳排放的技术不再具有普遍竞争力。
1. 首选低碳能源
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向气候生态适应型转变,全球能源结构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体向清洁、低碳能源替代的方向进行变革,新一轮低碳能源技术与产业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能源的增量主体,并向多元协同方向发展。光伏发电上升为全球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氢能作为新兴二次能源载体,在消费能源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有望成为与电力并重互补的工业过程和终端能源形式。
2. 强推减排科技
加强全防全控的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削减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世界主要燃煤国持续关注高效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成为工业化国家建设新电厂的普遍标准。储能技术和智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有效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解决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弃风、弃光等问题。运载工具动力系统向电力、混合动力、生物质燃料等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并成为主流。建筑低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净零碳建筑将被大力推广。
3. 强化负碳技术
CCUS 技术成为全球公认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开展碳捕集研究和示范,燃烧后捕集进入商业化运行,富氧燃烧和燃烧前捕集处于中试研究阶段。北美洲等部分地区CO₂大规模输运和驱油技术逐渐成熟,CO₂驱替其他资源和利用技术成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趋势四
以人为本促使科技创新回归服务需求本质
人类社会在面临新冠疫情时展现出的科技力量引发全球对科技创新本质的更进一步思考,全球生命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将更加聚焦共同应对社会重大挑战,朝着以人为本、促进健康生活、增进全人类福祉的方向发展。
1. 应对疾病挑战
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重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势头迅猛,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投入不断加大。疾病的早期诊治、综合防控手段的升级,癌症治疗的新手段、新靶点以及新药物的出现,为人类对抗疾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提供重要保障。新冠疫情促使医药企业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加速,快速可靠检测技术迅速发展、广泛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疫情早期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成为应对的关键。
2. 应对环境挑战
公众对环境与健康的内在联系更加关注,打造将空气、水、土壤污染降低到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无害的“零污染”环境,成为部分国家环境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水常规污染物问题,新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防控成为全球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着力点。发达国家空气管理研究从自然环境污染转向与人体健康更密切的室内污染,强调面向多污染物、多介质和多环境效应的跨行业全过程综合调控。
3. 应对安全挑战
融合多灾种综合应急基础设施和体系能力建设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自然灾害的精准感知与监测、风险评估、早期预报预警、防灾应急系统成为发展热点。事故的主动感知与预测预警智能联动,建筑的全过程、全寿命安全管理,地下空间的智能化、实时化安全探测与评价,是事故灾难防范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智慧应急和高效精准救援等技术成为安全应急领域的关注重点。
4. 应对食品挑战
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食品安全挑战、寻求粮食体系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粮食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全球食品产业向全营养、高科技和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技术为未来食品制造加工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推动实现全球食品供应链质量与安全全程追溯与保障。
总之,科技创新是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走向和进程的要素。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浪潮迭起,颠覆性创新和跨领域、跨学科集群创新成为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总体呈现信息化、绿色化和人文化的显著特征。世界各国纷纷围绕未来发展战略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布局,工程科技各领域的科技发展也呈现出新态势和新特征,带动未来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节选自《中国工程科技2040 发展战略. 综合报告》(“中国工程科技2040 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编. 北京: 龙门书局, 2025.6)一书“第一章面向2040 年的世界工程科技发展展望”
相关文章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活塞密封圈可形变的液压缸及其启闭机”的专利,授权公...
2025-08-20 0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润丰源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水库除险加固结构”的专利,公开号CN1205059...
2025-08-20 0
运营商财经网 吴碧慧/文据知情人士向运营商财经网独家透露,天津移动在2024年实现营收规模已突破60亿元,虽然还不敌天津联通,但这几年也算是尽力了,而...
2025-08-20 0
8月12日,在郑州机场T2航站楼24号安检通道,一位手臂打着厚厚石膏的王先生,现场没有拆卸纱布与石膏,轻松愉悦的通过了安全检查,并称赞:“郑州机场这个...
2025-08-20 0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动推杆”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46...
2025-08-20 0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前沿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钨粉烧结炉的连续上料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
2025-08-20 0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Q2财报。本季度小米业绩稳中有进,再创历史新高:总营收116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
2025-08-2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