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冠军相”不只在赛场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7日 23:34 1 admin

随着32903号选手踢出一记势大力沉的右鞭腿,编号为33203的选手被击倒在自由搏击项目决赛的擂台上……有些不省人事。

好在并无大碍,33203号选手在几秒钟后便恢复完毕,迅速起身调整了一下姿势,朝着对手继续挥拳。

说起来,这两位选手其实颇有渊源:它们最早曾是同事,如今却在赛场上拳脚相加,在它们躯干部位不同号码贴纸的下方,贴着同样的另一组标识“UNITREE宇树”——这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自由搏击项目的决赛,对决的两方分别是奥林一队和华电铁甲钢拳队,而他们帐下的参赛选手,都是由宇树科技提供的人形机器人。

2025年8月17日,为期三个比赛日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落下帷幕,竞技赛、场景赛、外围赛等各项比赛相继决出了赢家和输家。

宇树科技团队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不止决赛两队,本次运动会自由搏击项目的所有机器人实际上都来自宇树:“我们的机器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优势,可以保证机器人在较大的撞击和冲击下依然能够很好地保持平衡,从而在擂台上稳定地发挥出整体性能。”

机器人之间纯粹的技术较量?是,又不是——如果仅看擂台内的方寸决斗,那确实是打点更高的一方拿下了本次比赛的金牌。

但在擂台之外,参赛团队,尤其是各大机器人公司代表队和现场技术支持人员更在意的,还是赛场技术对真实场景的预演价值:那些在撞击中保持的平衡、精准瞄准的角度、人机配合的默契,终究要走出赛场,变成工厂里的稳定操作、服务场景中的灵活响应,变成技术落地的“底气”。

对他们而言,奖牌是荣誉,而技术从赛场到生活的跨越能力,才是在一条更长的产业赛道上,值得被在意的“冠军相”。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冠军相”不只在赛场

能力“试炼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处“冰丝带”场地中间的参赛团队、企业工作人员透露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机器人运动会不单是一场面向观众的硅基生命表演秀,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一次初步的技术实战练兵。

赛场上的各种难题,本质都是在打磨机器人走进真实场景的基本功——这些能力看似为比赛设计,实则是未来机器人能干活的必修课。

“刚练的时候,方向感最难把握,总担心机器人出拳打空,还不小心让它‘误击’过旁边的教练,比赛的时候也能看到,有时它朝着裁判抡拳。”铁甲钢拳队队员林斌向北京商报记者笑着回忆训练趣事。据称,这种精准瞄准的难题,其实是在考验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而林斌和他的团队,赛后就开始琢磨开发自动瞄准程序,“解决了方向问题,机器人操作起来能更顺”,在他看来,自由搏击擂台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未来或许就能泛化到通用机器人进入工厂抓取零件、服务场景交互等生产生活场景当中。

在拳击项目破圈许久的宇树,则借助此番赛场,再次验证了其产品抗冲击的硬实力。“平衡是机器人搏击的难点,得靠硬件支撑和算法调控同步配合,受撞击才不会倒。”宇树科技市场部经理谢诗羽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机器人被击倒后能快速起身,靠的是全身关节联动设计和实时算法调控,而这种能力,亦是人形机器人走进复杂环境的基础门槛。

类似在赛场内外的较劲不胜枚举,松延动力算法工程师李胜涛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自由体操里的前空翻、后空翻,需要“精准控制起跳力度和落地角度”,这些高精度关节技术早已在公司完成交付的机器人上实装;星动纪元运控算法负责人石向阳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跳高项目考验的是关节力量、电机速度,“赛场上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落地时都碰到过”,赛场不过是技术积累的集中展示。

赛场“连着”工厂

赛场上攻克的难题,不会只停留在赛场。

那些为比赛打磨的技术,总能自然地迁移到真实场景,因为赛场的难点与生活、产业的核心需求,本就一脉相承。

这种迁移的逻辑很简单:赛场练的能力,本质是场景需要的能力。林斌团队构想的自动瞄准程序,解决的是自由搏击“精准击打”问题,但背后的算法优化,同样能让工厂机器人更稳地抓零件、服务机器人更准地做交互。“就像足球机器人用强化学习把踢球动作做得更像人,这些技术慢慢会走进生活。”林斌向北京商报记者所讲述的,是技术的泛用性和可能性。

谢诗羽也曾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对于一些针对复杂甚至危险环境的机器人来说,能快速起身、保持平衡,才能在极端环境下给人或物提供稳定的支援,擂台上抗冲击的能力,未来就是工业巡检时应对碰撞、应急救援时穿越复杂地形的基础。

星动纪元的跳高技术更是如此——“跳得高需要大力量,对应更好的负重能力;电机转得快,对应行走速度。”石向阳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这种“强壮下肢”本就是为工厂物流搬运设计的。

相比于上述竞赛,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计的场景赛,则几乎是为现阶段已有具体应用的机器人团队量身定制了赛场——优理奇科技包揽了酒店场景赛清洁服务冠亚军,并拿下迎宾服务比赛冠军,公司创始人兼CEO杨丰瑜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酒店清洁赛中验证的“泛化模仿学习”,已经在真实民宿落地:“赛场经验让机器人在实际场景里更从容。”

赛场与场景的需求,从来都是互相呼应的。

落地是核心竞争力

运动会落幕,恰是技术毕业走向产业应用的起点。真正的“冠军相”,不在领奖台的奖牌多少,而在赛场优势能否变成实实在在的落地能力——这才是机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些企业,用订单证明了技术价值:星动纪元已交付超300台机器人,一半来自海外,在工业物流、连锁零售场景里“能跑能跳还能干重活”。石向阳向北京商报记者说的“站在已有技术积累上冲刺”,正变成市场的信任。

有些企业算清了商业化的账:优理奇Wanda机器人定价8.8万元,杨丰瑜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随着用人成本上升,一年多就能回本。”从酒店场景的冠军,到成为百亿甚至万亿上市公司的目标,赛场技术已变成商业可行性的底气。

有些企业选择的路径则更为务实。“赛场里展示的能力,交付的机器人都有。”李胜涛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松延动力计划明年交付上万台,先从科研教育切入,再渗透养老陪伴——赛场验证的可靠性,正变成规模化落地的信心。

明年8月,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如约而至。那时的赛场,定会出现更多“会干活”的机器人身影。

赛场是技术的“试金石”,能从赛场走进工厂、酒店、家庭,解决真实需求的选手,才真正拥有值得被外界注视的“冠军相”。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