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5日正式拉开了序幕。不论是在现场还是社交媒体,这些参与竞赛的“机器人选手”给观众贡献了不少“搞笑瞬间”——组队跳舞时有舞蹈...
2025-08-17 0
机器人征税时代:工作与收入的新变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各行各业,从工厂流水线到家庭服务,从物流配送至医疗护理,其身影无处不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一番言论,更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他提出,当机器人真正能够大量承担工作时,国家完全可以对每台出厂机器人征税。这一设想,让人们不禁畅想:未来机器人开始征税,我们真的可以不用上班了吗?倘若如此,我们的收入又将从何而来?
机器人征税的提议与背景
近年来,机器人及其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与生活模式。众多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正逐步被机器人取代。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为 2000 台,预计到 2030 年达到 6 万台 。美国风险投资家赫施伯格指出,20 年前需要 20 名工程师才能完成的软件,现在只需要 3 名工程师就能完成。这一巨大转变背后,是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随着机器人在生产领域的广泛渗透,人们对于就业市场的担忧与日俱增。据相关研究,到 2030 年,全球 15% 的劳动力将被取代;到 2055 年,可能多达一半的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在此背景下,征收 “机器人税” 的提议应运而生。支持者认为,向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征税,可以补偿因自动化导致的失业及政府收入损失,还能为失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早在 2017 年,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对机器人征税。东京财团首席研究员森信茂树也建议,对由政府支持开发的 AI 及机器人技术专利征税。
征税能否支撑全民不上班的设想
若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类工作,从理论上讲,通过对机器人征税,确实有可能为社会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王兴兴设想,机器人效率高、成本低,无需工资社保,一台未来或顶十人,理论上能替代 80% 人力。国家按其贡献向企业征相应税金,这些税金或许能用于支持社会福利。比如,养老金与福利新来源可以是机器人创造的价值,生育补贴、低保,甚至全民免费教育、医疗,都有由机器人创造的价值支撑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似乎人们不用上班也能维持基本生活。然而,现实远比设想复杂。一方面,目前机器人技术虽取得显著进展,但距离完全替代人类工作仍有较大差距。许多需要创造力、情感沟通、复杂决策的工作,如艺术创作、心理咨询、高端商务谈判等,机器人短期内难以胜任。另一方面,即使机器人能够承担大量工作,税收体系的重构也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准确界定机器人的应税范围,怎样合理确定税率,以及如何确保税收征管的有效实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对机器人征税可能影响企业营利,阻碍其发展和创新,进而减少就业,甚至让一国在科技竞赛中处于不利位置。
资金可能的来源探讨
企业税收转移
如果实施机器人征税,企业无疑将成为纳税主体。企业使用机器人进行生产,降低了人力成本,那么从其因使用机器人而增加的利润中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款,具有一定合理性。例如,一家原本雇佣大量工人的制造业企业,引入机器人生产线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显著降低,利润相应增加。对这部分因机器人应用而增加的利润征税,税收可用于社会福利支出。但这也可能带来问题,企业可能会将这部分税收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物价上涨,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
家用机器人税收
当家用机器人普及后,对用户征收相关税收也是潜在资金来源。正如对车辆征收购置税、对房产征收房产税一样,未来拥有家用机器人或许也需缴税。家用机器人可承担家务劳动、陪伴老人儿童等工作,给用户带来便利。对其征税,一方面可增加税收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税收可用于补贴社会弱势群体。但这也可能加重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购买和使用家用机器人本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若再加上税收,可能会让部分家庭望而却步。
全民基本收入的可能性
一些专家提出,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可考虑实施全民基本收入(UBI)政策。即政府定期无条件地向个人支付现金,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资金来源除了机器人税,还可包括对其他资本收益的征税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奥布莱恩认为,应对 AI 技术和机器人造成失业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政府发放全民基本收入。然而,实施全民基本收入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的可持续性是首要问题,需要建立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可能会引发部分人对工作积极性降低的担忧,人们可能因有了基本收入保障而不再努力工作,影响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
新产业催生的税收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虽会导致部分传统岗位消失,但也会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和职业,如机器人研发、维护、编程,AI 训练师等。这些新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新的税收来源。随着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也将兴起,如机器人租赁、维修保养、技术咨询等。对这些新兴产业征税,将为社会提供新的资金流入。但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需要大量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过度征税可能抑制其发展活力,如何在促进产业发展与获取税收之间找到平衡,是政府需要谨慎考量的问题。
机器人征税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设想,虽然它为解决未来就业与收入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要实现人们不上班也有稳定收入,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同时,构建合理、公平、可持续的社会经济体系,以应对机器人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相关文章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5日正式拉开了序幕。不论是在现场还是社交媒体,这些参与竞赛的“机器人选手”给观众贡献了不少“搞笑瞬间”——组队跳舞时有舞蹈...
2025-08-17 0
焦点|“套娃”快递、“精装”外卖……过度包装为何难瘦身?点一份外卖、拼一杯奶茶、下单一件快递……指尖滑过屏幕的便利之后,你是否会将快递箱、外卖袋随手丢...
2025-08-17 0
8月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从创...
2025-08-17 0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里,要说哪对“CP”最相爱相杀,成都和重庆,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从火锅、美女,到GDP、高科技产业,这两座西部双雄的“掰手...
2025-08-17 0
还记得五年前那个令人抓狂的场景吗?手机电量告急,你手忙脚乱插上充电器,屏幕上却赫然显示:“完全充满预计还需2小时45分钟”。那一刻,仿佛时间被无限拉长...
2025-08-17 0
咱们头条上是有很多vivo或者iQOO用户的,那么进入8月份,vivo的OriginOS5目前没有什么新版本上线,主要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对老机型的更新上...
2025-08-17 0
原文发表于 《科技导报》2025年第14期科技新闻-卓越亮点 “蚂蚁导航+智能引力”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轻松找路图片来源:pixabay随着智能制造与...
2025-08-17 0
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人类一直想要更精准地丈量太空、揭开未知的奥秘,最近,中国科学家就利用激光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找到”了一个直径10厘米大小的“...
2025-08-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