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布置与最小推进速度计算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7日 01:36 1 admin

我是通风安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一通三防】与【安全管理】干货。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布置与最小推进速度计算

1、煤自燃“三带”现场监测

监测XXX煤矿XXX俯采工作面采空区内自燃“三带”的相关气体浓度时,在工作面回采前分别在进、回风巷上帮设置3路单管束管,为了防止采空区浮煤阻塞束管管口影响取样,以及采空区内积水抽进束管,将束管的进口处抬高0.5 m,同时3路单管束管均使用钢管以及木跺进行防护。

从工作面开始监测:3 路单管束管取样器分别布置在采空区内距工作面100~150、50~100、0~50m 的位置,断开束管并安装新的取样器;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回采,如此往复,监测工作面至采空区 0~150 m 内相关气体浓度分布情况。 监测系统的束管布置如图 5 所示。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布置与最小推进速度计算

实测结果表明,靠近进风侧和靠近回风侧的工作面分别推进至70m和50 m各束管监测点氧气浓度降低至18%,靠近进风侧和靠近回风侧工作面分别推进至125m和100m左右各测点氧气体积分数降低至8%。

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确定XXX煤矿XXX工作面的采空区氧化带的分布范围为进风侧工作面后70~125m,氧化带宽度为55m,回风侧工作面后50~100m,氧化带宽度为50m。

XXX工作面采空区进回风侧氧浓度的模拟数据和现场数据相比,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与实际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相符,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数据整体误差较小。

因此,XXX工作面采空区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是可靠的,能够反映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布置与最小推进速度计算

2、 最小推进速度

通过束管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出的俯采工作面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可知,采空区内氧化带极限最大宽度Lmax=max {L},根据煤矿井下现场采样测定出8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为63d。 因此,能够确定XXX俯采工作面在回采时需控制的最小平均推进速度。

Vmin= Lmax/t=0.87 m/d

式中 Lmax———氧化带极限最大宽度,Lmax=55m;

t———本煤层的自然发火期,t=63d。

因此,在正常开采条件下,当工作面平均推进速度v<0.87m/d的天数持续达到63d后,采空区的遗煤自然发火的风险就较高,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遗煤自燃灾害进行监测及防控。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布置与最小推进速度计算

参考文献:[1]朱立成,李军,路建军,等.不同倾角俯采工作面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