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5日 17:44 1 admin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那天在电梯里刷手机

支付宝突然自己弹出来了”

近日

网友张女士(化名)称

自家小区的电梯里

突然出现了很多支付宝的

“碰一下”设备

“光一部电梯就装了3台”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网友吐槽电梯内装满了“碰一下”设备


据了解,这是支付宝与分众传媒的合作,在小区和写字楼的电梯内大量安装带有NFC的设备,当乘客持手机靠近该设备便会弹出支付宝的领红包页面


然而

这种引流跳转广告的

形式引发争议

网友提出对隐私和财产安全的担忧


支持的网友认为

“坐电梯还能领红包”

有网友持观望态度

提出“这是新型诈骗吗?”

“好怕碰一下,钱不见了。”

“以后会跳转到广告页面吗?”等质疑

更有小区居民持反对意见

向物业投诉要求拆除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电梯被“碰一下”包围


电梯里的“碰一下”究竟是什么?

8月6日

有记者在广东某写字楼里

也发现了该设备


这栋写字楼内共有6部电梯,每部电梯装有3台“碰一下”,围绕在电梯的三面轿厢壁上,安装高度与人站立时持手机的高度相近。设备上印有“碰一下 抢红包”和“解锁手机 开启NFC”等文字。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在广东某写字楼内“碰一下”设备有两种样式


有人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进行了测试。在解锁状态下,即便苹果手机未贴近“碰一下”设备,仍然弹窗跳出了打开支付宝的提示目测距离约15-20厘米。而安卓手机的触发距离较短,在5-10厘米。不同于苹果手机,安卓未进行弹窗提示,而是直接跳转到了支付宝App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记者实测苹果手机“碰一下”


“上下班高峰期,电梯里人很多,有几次无意识靠近这个设备,就弹出了广告。”一位上班族表示。


如何确定乘客是主动“碰一下”还是被动跳转广告?在分众传媒官方发布的“碰一下”解读文章中提到:“设备触发条件严格,必须同时满足‘手机主动解锁+1厘米左右精准贴近’,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快速掠过感应区不会有反应。”而这与实测结果并不相符。


薅羊毛还是被薅隐私?

支付宝称不涉及支付


公开资料显示

今年上半年

“碰一下”设备陆续进驻

各地的写字楼和小区

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

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据悉,“碰一下”设备的背后是NFC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能够使电子设备在非接触式条件下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距离通常在10厘米以内。去年7月,支付宝推出基于NFC的“碰一下”收款,在线下商超广泛应用。而将“碰一下”推广到电梯里,公众的接受度则远不如消费场景。


面对网友质疑,支付宝官方则回应称:“这个设备只能领取红包和优惠券,不涉及支付,也不涉及用户隐私信息。”承诺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关于小区电梯广告收益的

问题也引发争议


全国不少小区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电梯广告位续签”等公告,提到将安装“碰一下”设备。杭州一小区还公示了广告屏与“碰一下”的收益:每台800元/年,共80台,总计64000元/年,并写明广告收入将纳入小区公共收益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碰一下”抢红包属于广告性质

小区内投放需征得2/3业主同意


“碰一下”领红包

是否属于弹窗广告?

未经业主和住户同意安装这些设备

是否合规?

广告收益应如何分配?


对此,湖南公言(深圳)律师事务所李胜春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定义的“商业广告活动”,红包、优惠券属于诱导性营销手段,通过用户领券后的消费行为,品牌方与支付宝实现流量变现,具备广告目的。“跳转至支付宝领红包页面的本质是商业推广。”


而对于误碰导致弹窗及跳转广告问题,目前针对“碰一下”暂未发布明确触发条件的相关规定。


不过,202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规定,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针对小区电梯内投放的“碰一下”设备,李胜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电梯属业主共有部分,利用共有部分营利需经业主共同决定,需征得2/3以上业主同意


针对电梯广告收益,《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擅自利用共有部位经营可处5万–20万元罚款。利用共有部位产生的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仅可收取合理管理成本(通常≤30%)。


隔空“碰”钱?

要么是假的,要么下载了非法软件


关于“碰一碰”安全性的困惑

还与社交平台上部分

“隔空‘碰’钱”短视频相关

在网传某些短视频中

当事人往往表示

手机放在衣袋或包里

被人隔空“碰”了一下

银行卡就被转账了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其实,这类视频早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被警方辟谣:是造谣者摆拍的。根据“碰一碰”技术原理和使用流程,不存在机主在不知情、不确认的情况下被“碰”钱


广东多个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正常的NFC非接触支付流程是:钱在用户手机绑定的账户或支持NFC技术的实体银行卡里,商家的读卡设备读取了手机或银行卡。在商家设备读取账户信息之前或之后,会有用户确认的过程,然后才完成支付


但在隔空读卡盗刷中,是诈骗分子操纵受害者用自己的手机盗刷自己的银行卡。盗刷的钱款通过盗刷软件直接转入了诈骗分子的账户。两者之间其实有本质上的不同。


关于“碰一下”

你如何看?

欢迎在评论区中交流~


-END-


编辑 | 董宇桐

校对 | 廖静文、蔡诗妍、王河峰、魏实金

审校 | 朱威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央视一套、奥一新闻、读特在线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