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
2025-08-12 0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如今国外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中文标语,内容多是“请勿喧哗”“禁止吸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中文的字体总比其他语言大一圈,位置也总在最显眼处,这就让很多游客都有点不满了。
这些个标语乍一听像“贴心服务”,可仔细咂摸,总透着股不对劲,为啥偏偏用中文?是中国游客爱闹事儿?还是商家早给我们贴好了“标签”?
其实中国游客对“中文标语”的敏感,德国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21年,柏林博物馆区游客激增,博物馆在提示牌用着醒目的的大字,写着“请勿大声喧哗”“请勿触碰展品”。
和其他语言的提示牌相比,这些中文标语不仅字号大了两倍,还被贴在展柜正上方,游客一抬头就能看见,还时不时有小喇叭的中文提示。
类似的“特殊照顾”很快蔓延到商场、地铁站,法兰克福一家连锁超市在收银台贴出中文告示,“请排队付款,插队罚款50欧元”。
德国旅游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游客数量占访德外国游客的8.7%,消费额却占了15%,可这些“贴心”的中文标语,却让不少游客心里犯堵,当然更多的都是守规矩的人,凭啥要被单独提醒?
如果说德国的中文标语还顶着“服务”的名头,英国的“跟进”则直接撕开了遮羞布,2024年夏天,赴英旅游的中国游客发现,中文标语从“提醒”升级成了“警告”。
伦敦哈罗德百货的化妆品柜台,贴着醒目的中文标签:“本店不接待中国游客”,爱丁堡城堡的纪念品店,货架上挂着“不卖东西给中国人”的纸条,更离谱的是曼彻斯特一家咖啡馆,菜单上的中文翻译写着:“中国游客需支付10英镑座位费”。
更让游客寒心的是,这些“针对性标语”并非个例,英国旅游局2024年第二季度投诉数据显示,涉及“中文歧视标语”的投诉达47起,是去年同期的3倍。
有游客拍视频记录,在伦敦牛津街的快时尚品牌店,店员看到中国游客进店,第一反应不是迎上来,而是指了指门口的中文告示,“请勿试穿,摸坏赔偿”。
而这些被放大的“个别行为”,却成了针对全体的“标签”,那为啥德国、英国的商家突然对中文标语“情有独钟”?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统计,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境外消费超1.5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这么大的市场,商家不可能不重视。
但另一组数据更扎心,某旅游平台2023年调查显示,约3%的中国游客在海外被投诉“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大声喧哗”“插队”“触摸展品”。
有专家分析,3%的人犯错,97%的人守规矩,可商家只记住了3%,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报道也放大了这种印象,一条“中国游客大闹卢浮宫”的新闻,点击量能顶一百条“中国游客主动捡垃圾”的报道。
德国柏林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地商家对中文标语的使用,与“中国游客投诉率”呈正相关。
2021年,某博物馆因中国游客触摸展品被投诉12次,次年中文标语覆盖率就从15%涨到40%,2023年投诉降至3次,标语却没减少,因为“一旦贴上,游客就会‘自觉’”。
但讽刺的是,这些标语的“警示效果”并不持久,在贴有中文“请勿喧哗”标语的博物馆,中国游客的喧哗行为确实会有减少,但反倒是其他国家的游客,因为好奇“为啥只写中文”,反而更注意保持安静。
面对这些“扎心”的中文标语,中国游客的反应越来越激烈,2024年7月,英国旅游局收到一封联名信,来自2300名中国游客,要求“停止使用针对性中文标语”。
信中写道:“我们理解商家需要管理,但用中文单独提醒,等于默认‘中国人爱闹事’,我们花钱来消费,图的是尊重,不是被区别对待。”
压力之下,部分商家开始整改,伦敦哈罗德百货撤掉了“不接待中国游客”的告示,换成“所有游客请遵守秩序”,曼彻斯特咖啡馆则将中文座位费从10英镑改回5英镑,并道歉称“翻译失误”。
但真正的改变,远不止于此。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从来不是“该不该贴中文标语”,中国游客需要的,仅仅是是和其他国家游客一样的公平对待。
规则适用于所有人,提醒用统一的语气,而不是把某一群体单独“拎出来”。
要是法国游客爱摸展品,商场就该贴法语标语?美国游客爱插队,就贴英语标语?这不是服务,是歧视。
更深层的矛盾,也体现在文化差异与沟通方式的错位,中国游客习惯“热闹”,但在一些西方人眼里是“失序”,我们觉得“试穿衣服是礼貌”,可部分商家却认为是“冒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耐心的解释,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贴标签”。
比如,德国柏林博物馆后来推出“中文导览手册”,用漫画形式讲解“参观礼仪”,游客满意度也上去了,英国爱丁堡城堡则培训店员用简单的中文说“欢迎”“请排队”,代替生硬的标语,这些做法都在证明,尊重,比“警示”更有效。
所以从德国到英国,从“贴心提醒”到“公开拒绝”,中文标语的事,折射出的更是全球化时代的尴尬,中国人走了出去,却还没被真正“请进来”。
而关于那些刻板印象,我想说,中国游客不是“麻烦制造者”,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游客境外投诉率仅为0.8%,远低于全球平均的2.3%,我们更不需要被“特殊照顾”,我们只想要和其他人一样,被平等对待。
偏见换不来生意,用尊重才能赢得市场,而我们自己,也该继续用文明的行为,让“中国游客”的标签,从“需要被提醒”,变成“值得被信赖”。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韩媒: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成为过去,2024-06-19,环球时报新媒体
相关文章
在当地时间8月2日,美国发射了一艘载人龙飞船去执行代号为“Crew-11”的航天任务,将4名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当这艘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国际空间...
2025-08-12 0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又强又弹”的材料,我们每天的出行和生活会变得多么麻烦?轮胎,是支撑汽车高速行驶的“鞋子”,既要在炙热的公路上承受高速摩擦,又要在坑...
2025-08-12 0
金融界2025年8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高压电缆连接器力、热、电磁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方法...
2025-08-12 0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报告厅内,一场看似低调却意义深远的会议悄然举行——北京市营养学会口服美容营养分会正式成立。这一由北京市营养学会主办,北大医学-青颜...
2025-08-12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12 0
主持人:南开大学加速推动校企协作,让高校前沿技术与面向市场的资源和需求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面向前沿、面向需求的原创成果加速涌现。来听记者郭曦然的报道。近...
2025-08-1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