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纪实摄影、街头摄影,已不是我等普通摄影爱好者适合的题材了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11日 02:37 1 admin

上世纪,曾是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从胶片摄影到数码摄影初期,纪实摄影、街头摄影是造就摄影辉煌的主力题材。当我们现在查阅一些经典摄影书籍的时候,承载这些书籍的摄影作品典范往往都是纪实摄影大师的名作。而任何一种摄影题材都有其生命周期,现如今纪实摄影虽然仍然在发展,但却已经不是我等普通摄影爱好者的菜了。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摄影发展趋势?听我为您分析道来。

摄影创作的“蓝海时期”早已经过去

现在流行的词有一个叫做“红海”,还有一个叫做“蓝海”。前者被认为某种行业、事物发展到了竞争过度的时代,很难在这其中再有新建树;后者被认为是新兴开拓领域,还有很多机会有待开发尝试,只要干,就有成就的可能性。现在纪实摄影,包括街头纪实摄影,已经属于红海时期,甚至到了衰退时期。而上个世纪却是纪实摄影的黄金蓝海期。

当时的摄影行业方兴未艾,各类信息传播媒介是比较有限的,而以图像为载体的摄影,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这个时代中,以反映社会生活现状、时代特征、人文面貌的纪实摄影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不管拍的好不好,只要拍了,只要认真去挖掘这个题材了,就能有所成就。在这个时代中专门就纪实摄影这个题材,还发展出了各种门派。例如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就是典型的纪实摄影代表门派,还有与之差异较大的,例如史蒂芬肖尔的“快照风格”纪实摄影,种类繁多,百花齐放。

各类纪实大师频出,民间摄影爱好者也大多追求纪实风格,将纪实摄影作为自己玩摄影的主基调。广泛流行的街头摄影文化就是上个世纪出现的。不管拍摄的内容是否具有所谓真正的意义,都是一个时代不可复制的图像标签。ps便携照相机的流行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纪实摄影、街头摄影,已不是我等普通摄影爱好者适合的题材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量所谓纪实影像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这些纪实影像有没有艺术价值,都已经让民众产生了审美疲劳,纪实摄影对大众眼球的吸引力大不如前。视频、动画、立体影像等多种媒体的兴起,令以静态、平面、单帧呈现的纪实摄影魅力大减。传统的纪实摄影在大众视觉传播中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甚至平面媒体已经处于夕阳。

纪实摄影的黄金期一去不复返了。

个人隐私保护提到了新高度

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21世纪的今天,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上世纪大众是对摄影有着天然接受度的,不仅没有过多反感,反而希望自己能“抢个镜头”,出现在摄影师的画面当中。对于纪实摄影不排斥、不拒绝、不反感。而现如今,摄像头无处不在,人手一台手机,全都可以拍摄照片,这使得大家对拍摄这件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排斥。不仅不喜欢被拍到,更不喜欢让人关注到个人的行为。

随着越来越多的肖像权侵权、隐私侵权等现象的出现,令大众越来越恐惧被拍摄这件事。一些敏感人群、敏感事件、敏感位置更不适合被记录到镜头当中。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舆情控制意识形成了这个时代对于影像拍摄的基本意识流。

在这个时代,您手持一台大单反相机到处拍摄所谓“纪实随拍”,不一会就会有所谓“工作人员”前来制止。您拍摄的对象看到您拍摄的行为,很可能会站出来要求您删除照片。可拍摄的内容、对象几乎非常有限了。作为非职业记者、非媒体工作人员,如果喜欢街头纪实摄影,根本没有创作的土壤,弄不好还要被追究侵权责任,创作空间极大萎缩。

纪实摄影、街头摄影,已不是我等普通摄影爱好者适合的题材了

可供拍摄的往往都是“切头照”、“背影”、“无人景观”等,与上世纪精彩生动的纪实摄影作品形成了明显反差。

很多爱好纪实摄影的朋友,已经退圈。

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仅是纪实摄影,其实摄影本身正在接受时代的挑战。虽然很多摄友认为平面摄影犹如文字,不可能被轻易替代,但这种想法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我们从网络媒体的形式变化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当下大家喜欢刷短视频,还是喜欢看图片呢?图片的信息承载量远低于视频,传播其内容主观价值观的力度也比视频弱很多。如果是以平面摄影方式传播,图文往往是相结合的,在这个时代谁又耐得住性子看文字、看图片呢?

纪实摄影、街头摄影,已不是我等普通摄影爱好者适合的题材了

手机屏幕这方寸间,信息载体早已不是图片照片的天下。爆炸性、高密度性、猎奇性的信息大量充斥在手机屏幕上,传统的平面纪实摄影,已经沦为一滑而过、毫无印象的信息碎片,撑不起一片专有的艺术天空了。


不知道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我曾经就是纪实摄影的忠实爱好者,但现在也处于退圈状态了,除了拍摄人像、风光等日常题材外,纪实摄影,很久没碰了。您呢?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