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1日 00:54 1 admin

昨天去参加了2025开放计算技术大会,简单整理点东西分享给大家。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上图来自字节的分享,“处理器:TDP 850W+” 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散热能力应该能应对未来发布的2-3代服务器。看尺寸像4U服务器?写着“散热功耗比优于2U服务器50%”,应该是风扇能耗相对少,同时流阻也较低。

我还是想班门弄斧多讨论一点可行性,时间精力有限,不够严谨之处大家见谅。如果是1颗850W CPU倒不是太难,2颗850W的话,从当前2U服务器能做到2颗风冷500W 35℃进风来看(参考:《反转:Dell单路EPYC 9005服务器CPU支持到400W》),4U机箱支持到850W理论上应该可行吧?先加大散热器尺寸,不行就把进风温度再降低点。

我再引用点参考材料: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上表我在《风冷、液冷GPU服务器密度提升 - PowerEdge 17G整机架预览 (2)》中列出过,作为一款6U(风冷)服务器,XE9680能支持到8个700W NVIDIA SXM GPU,或者基于OAM模块互连的8个750W的AMD INSTINCT MI300X,也支持900W的Intel Gaudi3 UBB。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上图为“GPU MI300X Inside view”。无责任猜想一下,如果把这个尺寸的散热片装到火山引擎讲的那个服务器上,是不是850W CPU(只要装1-2颗,并且没有前后排的难度)就不难解决了?


下面我再列出一些浪潮分享的液冷测试数据,借花献佛了:)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首先是单相浸没液冷。单体散热器,在11L/min流量和Tcase小于70℃的要求下,单热源支持到1200W,最大支持1700W功率散热。

大家应该知道,冷板的解热能力比单相浸没液冷要好。如上图,单相冷板的解热功耗可达1400W,现有GPU最高的也还没超过这一水平,但下一代就不好说了。

两相冷板式液冷系统的潜力,应该能实现2500W芯片散热。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以上测试方案,是用两相液冷来跑8颗1000W GPU的散热。在单芯片流量0.75LPM时,可以把GPU都控制在60℃出头。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上图与前面一张对比,如果用单相液冷解热则需要1.5LPM,两项冷板流量为单相一半。在《冷板 & 浸没式液冷:从单相到双相的技术和商业挑战》中我曾经翻译过:“1500W 2000W 之间的 TDP 可能标志着单相直接到芯片(D2C)冷却不再足够的阈值,从而导致两相冷却的兴起

风冷散热850W、单相浸没1200W、单相冷板1400W、两相冷板2500W

如果未来想达到或者超越两相冷板的效果,估计只有两相浸没式液冷了。参见《从风冷、冷板到浸没式:数据中心散热技术演进与2030市场格局预测》,“冷板式液冷发展拐点,是在CPU达到500W、GPU达到1200W时出现。而在2028年CPU也达到1000W时,预计浸没液冷将迎来拐点”。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如果您想在这个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技术干货,也欢迎联系我:)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