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新闻 8月6日,云南网红烧烤店老板“包公”的妻子在社交平台账号发布视频,哽咽着向外界宣布了丈夫因意外离世的消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我太想...
2025-08-10 0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网】【东方早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浅浅
编辑|浅浅
明代高僧无暇禅师24岁出家,野果为食,山泉为饮。
虽身形枯瘦,但最终肉身不腐,被奉为“应身菩萨”。
而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也是常以粗粮为食,一粥一饭即可。
他终身坚持严格素食,清瘦但结实,被誉为中国佛教的脊梁。
然而奇怪的是,现在的和尚们也是每天吃素、不沾荤腥,但却出现了肥头大耳的情况。
这究竟是为何?
一说到和尚,不少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晨钟暮鼓、吃糠咽菜的清瘦模样?
电视剧中的和尚形象,也大多是秉持着“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信念,坚决不吃荤腥。
可现实中,却有一些和尚并不是只吃素。
在泰国、缅甸这些国家,和尚们还保留着托钵化缘的传统。
所谓“托钵化缘”,就是每天出门要饭,老百姓给啥就吃啥,给肉也照单全收。
他们讲究个“三净肉”,就是只要这肉不是为你杀的,你就没啥心理负担。
因为天天要走路化缘,运动量大,吃的又不固定,所以那边的和尚大多是精瘦的“苦行”范儿。
可中国的汉传佛教是严格的素食主义,吃的甚至不如他们,为何会有和尚发胖呢?
问题恰恰就出在“素”上。
寺庙里的主食是什么?米饭、馒头、面条、白粥。
这些都是妥妥的高碳水化合物,消化快、升糖快。
吃进去要是没及时消耗掉,就老老实实变成脂肪,贴在肚子和脸上了。
而且别以为素菜就没油水了,为了让斋饭好吃,也为了招待香客,寺庙厨房里的油桶可从来没空过。
尤其是那些模仿肉菜的“仿荤”,比如素鸡、素鸭、素丸子,基本都是豆制品。
它们的制作工艺离不开炸和炒,油汪汪的,热量比真肉还高。
既然吃得多,那就得用运动消化掉,可今时早已不同往日。
古代的和尚可不是光念经,他们得种地、挑水、修缮庙宇,干的是体力活,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师父们更多是研究佛法、主持法会、管理寺庙,体力消耗大大减少。
普通和尚打坐、念经,一天下来几乎都不用动。
你想想,吃的是高热量饭菜,干的却是久坐的活儿,这体重能不上来吗?
当然,一部分人怀疑肥头大耳的是因为偷偷喝酒吃肉了,这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和尚群体日益庞大,多了不少俗家弟子。
他们虽身穿僧衣,但有时也会效仿国外和尚,吃一些“三净肉”。
吃素与佛法有无必然联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人以为和尚自古以来就吃素,其实这规矩也是“半路出家”定下的。
佛教最早传到中国,和尚们也是可以吃肉的,只要遵守前面说的“三净肉”原则就行。
从东汉到南北朝,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直到一位皇帝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规则,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僧人食素、自耕自养,都是他提出来的。
这位梁武帝中年沉迷佛法,甚至四次舍身入寺,把自己捐给寺庙。
每次朝廷都要花费重金,将他从寺庙赎出来。
他将佛教立为国教,全国上下佛寺遍地。
作为皇帝,他不仅信佛,还想用佛法来更好地管理国家和信徒。
他越读佛经越觉得不对劲,尤其是看到“戒杀生”的说法,心中有了想法。
“嘴里念着慈悲,筷子却伸向了肉,这不是违背我佛意愿了?”
于是梁武帝大笔一挥,写了四篇《断酒肉文》,并向全国和尚推广素食。
他下令所有和尚尼姑,一律不准再沾酒肉。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僧人们不乐意了。
“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都说能吃,凭啥您一句话就不让吃了?”
反对的声音很大,梁武帝一看,直接开了个“御前会议”,把所有高僧都叫到跟前。
他亲自下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核心思想就一个:吃肉就是断了慈悲心,必须禁!
面对皇权的威严,僧人们还能说啥?
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家只好默默遵守。
从此以后,汉传佛教吃素的规矩就这么定了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除了吃和历史的原因,和尚“肥头大耳”的形象,在中国文化里还有一层特别的含义。
在咱们中国人的老观念里,“肥头大耳”很多时候可不是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福相”。
你看看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哪个不是笑口常开、大腹便便?
他代表的就是欢喜、包容和富足。
所以一个面相圆润的僧人,在香客眼里,看到的不是“肥胖”。
而是师父修行有道、内心平和、福报满满的样子。
这种富态安详的形象,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修行不一定非得是把自己饿得皮包骨头,内心的慈悲和宁静,也能让一个人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圆满”。
和尚们的身材,是高热量素食、皇帝的命令和现代安逸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加上一层“福气”的文化滤镜。
下次再看到体态丰腴的师父,咱们就别再瞎琢磨人家是不是偷吃肉了。
毕竟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而不在于腰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人民网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来源:潮新闻 8月6日,云南网红烧烤店老板“包公”的妻子在社交平台账号发布视频,哽咽着向外界宣布了丈夫因意外离世的消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我太想...
2025-08-10 0
金融界2025年8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复合多晶正极材料、电极片...
2025-08-10 0
最近一周又推荐了不少的性价比主机,很多人就在评论区说,你这不行,你这都是2.5寸硬盘的主机,2.5寸硬盘做NAS根本不行,我们要3.5寸的。你为啥不推...
2025-08-10 0
金融界2025年8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易于散热的发光主体及带有发光主体的半导体激光器”的专利,...
2025-08-10 0
自1932年在英国约克郡诞生以来,Wharfedale(乐富豪)已走过93年的声学探索历程。品牌创始人Gilbert Briggs在自家地下室成功研制...
2025-08-10 0
作者 | 谢芸子编辑 | 黄绎达这两年,叮咚买菜被投资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和每日优鲜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每日优鲜死了,你们活了下来?2023年...
2025-08-10 0
通讯员:徐钊 李展鹏逐浪新闻记者:吕俊 谢晗盟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湖北广播电视台楚天交通广播联合推出“畅达九州”枢纽建设系列宣传,今天《城市新干线》栏目...
2025-08-10 0
金融界2025年8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华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快速检测风管漏风的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
2025-08-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