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骑手困守摆渡车,“配送危机”谁来解?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0日 09:05 1 admin

近日,上海浦东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外卖配送规定引发骑手集体吐槽。多位骑手反映,进入该小区必须乘坐摆渡车,同行需按顺序逐个配送,送单时保安全程陪同,其余骑手需在车内等候,送餐平均比其他小区多花十多分钟,导致订单频繁超时。更令骑手不满的是,小区允许快递员自由进出,却对外卖骑手设限。(8月6日《半岛晨报》)

骑手困守摆渡车,“配送危机”谁来解?

该小区的配送规则,本质是将外卖骑手与快递员置于截然不同的管理维度。物业以“人员流动大、管理难”为由,将骑手视为“不稳定因素”,却对相对固定的快递员给予便利。这种逻辑看似有理,实则暗藏职业歧视的偏见——外卖骑手因流动性高便被贴上“不可信”标签,而快递员则因“稳定性”获得“免检资格”。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不仅忽视了骑手群体的劳动价值,更将其置于被监管、被防范的尴尬境地。当职业身份成为管理规则的标尺,歧视的裂痕便悄然显现。

物业的现行规则表面上维护了小区的安全秩序,实则制造了多重矛盾。对骑手而言,强制乘坐摆渡车与陪同配送导致效率骤降,超时罚款成为常态,劳动权益严重受损。为规避风险,骑手不得不加价转单甚至拒接订单,最终形成“小区被拉黑”的集体对抗。对住户而言,外卖便利性大打折扣,原本几分钟可完成的配送被迫拉长至半小时,生活需求被管理规则粗暴割裂。对社区生态而言,物业与骑手、住户与骑手、物业与住户的三方对立,使本应和谐共处的社区陷入信任危机。

物业的这种歧视性管理并非偶然,而是管理惰性与社会偏见的共同产物。一方面,面对外卖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配送压力,物业未能与时俱进优化管理措施,而是选择“一刀切”——将骑手整体排斥,以简单限制替代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社会对服务型职业的隐性偏见,使物业更倾向忽视骑手的劳动尊严与权益保障。这种偏见与管理惰性的结合,最终催生了无视现实需求的荒诞规则。

化解这场配送危机,需从制度重构与观念革新双重维度发力。首先,物业应摒弃身份歧视思维,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可借鉴清远等地经验,通过骑手电子登记、核发通行证、划定专用通道等方式,实现高效准入与安全管理并行。其次,平台需强化与物业的协商机制,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配送路线,减少小区内部耗时。更重要的是,社会应摒弃对服务型职业的偏见,承认外卖骑手作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劳动价值与权益保障不容忽视。唯有在平等对话与技术创新中,才能找到安全、便利与效率的平衡点。

小区配送之争,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缩影。歧视性管理或许能换来一时的秩序表象,却必然以效率损耗与群体不和为代价。当小区被外卖骑手“集体拉黑”,被损害的不仅是某个职业群体的尊严,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温度与治理智慧。唯有拆除歧视的高墙,让规则回归公平与人性,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舒爱民)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