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09日 09:19 1 admin

8月6日,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的消息冲上热搜。正值暑期旺季,“整治价格乱象”“涉旅平台被约谈”等字眼,触动公众神经。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8月6日,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被约谈的消息冲上热搜。

五家涉旅平台为何被约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的《贵州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行政约谈整治平台企业价格乱象》公告显示,8月5日举行的约谈会上,省市场监管局针对相关平台企业可能存在的实施“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问题进行了通报,进一步提示了违法风险。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贵州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行政约谈整治平台企业价格乱象。

以上提到的若干“罪状”是否存在?截至记者发稿前,以上五家涉旅平台均未给出正面回应,但值得关注的是,“算法霸权”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而在暑假旺季的避暑胜地——“中国凉都”贵州,在流量围猎下,消费、商家和平台之间的矛盾再次升温。

1

“疯涨”的酒店价格

近期,贵州酒店价格上涨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舆论风波。旺季涨价本属市场规律,为何引起消费者如此大的反弹?

“疯涨”,是网友吐槽的核心点。

一位网友晒出位于贵阳观山湖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附近一家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其6月30日入住,显示支付价格为142元,而8月2日搜该酒店价格则涨至1087元,近乎8倍的涨幅令人震惊。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出同一酒店价差数倍的截图。

事实上,贵州作为国内知名避暑胜地,每逢暑假旺季均会出现酒店价格上涨的现象,但为何今年涨得如此凶?

“去年开始贵阳就多了很多游客,今年暑假更多了。”一位贵州文旅行业从业者描述了一番自己的“体感”,“在市中心的青云路步行街,人堵得都走不动,多是操着普通话的外地人。”类似拥堵的还有几个贵阳地标,如甲秀楼、黔灵山公园、观山湖公园等。“人从来没有这么多过。”这位贵阳居民言语中流露出不适感,以前经常去的地方,因为现在人多,“去了一次之后不想再去”。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人气十足的贵阳青云路步行街。图片来源:南明融媒体中心

“泼天的流量”还体现在官方数据上。去年避暑季,仅贵阳一市就累计接待旅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约8.47万人次停留时间在30天以上。

游客因何而来?避暑。去年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报告显示,贵阳在避暑目的地排行中位列榜首。

刚刚过去的7月,贵阳市平均气温为24.3℃,预计8月贵阳平均气温在23.0~24.8℃之间。

“中国凉都”吸引的客源滚滚而来,酒旅商家和互联网平台的商机便源源不断。“旺季来临之前,平台与酒店把房价调高属于行业惯常操作。”一位不具名的平台从业者坦言,这一操作的动机众所周知,“割韭菜”。“一年就指着旺季赚钱,当然要把握机会”,这在淡旺季尤为明显的旅游目的地十分常见。

流量围猎下的“中国凉都”,凉了吗?

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的一张靓丽旅游名片。 受访者 供图

然而,旺季价格是平日价格的多少倍才属于合理合法范围?记者了解到,国家层面未规定具体涨幅倍数,但允许地方政府在旅游旺季、大型活动期间对热点区域实施临时价格干预。

8月6日,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告诫函。

就在五家涉旅企业被约谈的次日,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避暑季期间旅游市场经营行为的提醒告诫函》,要求同一住宿业经营者客房价格涨幅不能超过此前三十日内其同类房型平均客房价格60%。不得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定房间订单生效的情况下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高价格。对违反上述行为的经营者,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视情节轻重可处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

难以休止的“算法霸权”

在这起约谈公告中,“可能存在”四个字值得玩味。“没有对平台提出实际违规问题,只是强调平台要守法,算不上‘约谈’。”携程集团公关如是回复南方+记者。

而近期真正让携程感到压力的是其“调价助手”被指侵害商家定价权一事。郑州多家酒店举报,其在未经酒店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调价助手”强制下调酒店房价。多年以来,携程在OTA领域行业“一哥”地位稳固,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携程在酒旅市场的交易额(GMV)占有率达56%,超过同程旅行(占15%)、美团酒旅(占13%),飞猪(占8%)和抖音(3%)的总和,其与商家签订的价格合同被指涉嫌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支配价格。对此,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

记者了解到,OTA和涉旅电商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哄抬价格等“挟流量以令商家”等问题,虽造成了一波舆情,但取证不易。多位酒店从业者表示,不少酒店因缺乏技术能力获取后台操作记录,难以举证平台的强制调价行为。

苦“算法霸权”的不止酒店商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投诉多达9771条,其中投诉美团达508条,投诉飞猪达237条,投诉携程达398条。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大数据杀熟”相关用户投诉中,在线旅游、电商、出行、外卖等行业均有涉及,其中在线旅游投诉占比最大,高达49.5%。

大数据“杀熟”问题屡禁难止,除了消费者举证难、维权成本高之外,市场监管与算法治理水平的滞后亟待引起关注。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盛玉华公开表示,算法大模型备案尚在“成长期”,缺乏成熟规则指引,在责任主体上未对“服务提供者”等概念进行明确划分,不足以应对实践中的复杂角色定位,造成监管难、问责难。

3

各方博弈,孰赢孰输?

“涉旅平台公司被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很不罕见。”上述不愿具名人士提到,关键在于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对“哄抬价格”“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等问题进行法律界定。常见的两种价格“异常”情况牵动消费者和商家,一是旺季价格数倍上涨,伤及消费者切身利益,二是淡季强制低价,损害商家合理权益。“但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一方面是酒店、航空公司与OTA之间的博弈。一些自营渠道强者选择“硬刚”的方式。2015年,华住单方面宣布与携程、艺龙、去哪儿全面停止合作,起因是携程通过“违规促销”擅自降低华住酒店价格,导致OTA售价低于华住官网,形成“价格倒挂”,破坏酒店价格体系。近年来,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强化自营渠道,减少对OTA的渠道依赖。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商家、平台以及目的地之间的博弈。于旅游接待大省贵州而言,旺季价格乱象的负面舆情无疑有损目的地形象。为了遏制乱象丛生扰乱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亮剑”,依法追责,涉旅行业(贵州省旅行社协会、贵州省民宿协会、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也纷纷发出倡议,要求各经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自主制定的市场调节价格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守信原则。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据贵州省旅行社协会会长朱曦透露,贵州旅行社数量从疫情前的700多家增至目前1400多家,增长了一倍。“一方面源于大家看到了旅游市场的红火,另一方面,旅行社属于轻资产,且根据《旅游法》规定,组团、派遣导游等业务必须具备旅行社资质,因而不少OTA也注册了旅行社。”在他看来,旅行社数量增多加剧行业竞争,致使毛利率下滑,“钱比以前更难挣了”。

朱曦所言的现象不仅局限于贵州。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64616家。根据旅行社填报系统数据显示,全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5657.7亿元,营业利润37.8亿元,利润率仅0.67%,反映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

“最后你发现,多方博弈的赢家,还是掌握流量和技术优势的一方。”上述不具名人士直言,如若监管手段和力度不到位,明年暑假同样的“戏码”还会上演。

南方+记者 周人果

【作者】 周人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