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领创光显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智能投影仪光源功率动态调整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
2025-08-08 0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记者 张苏慧)日前,小米汽车宣布,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面向小米SU7系列已开始推送。小米汽车也再次呼吁,“辅助驾驶现阶段不是自动驾驶,请大家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辅助驾驶功能,确保时刻注意路况信息,并随时准备控制车辆。”这句看似常规的安全提示,在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当智能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炫酷展示,更应是对安全底线的坚守与敬畏。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透露,“目前围绕智能化的全球竞争已全面展开,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位列全球最高。同时,泊车辅助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也超过20%。”这意味着,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至少一辆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技术。
此外,今年4月,中国乘联分会发布的洞察报告指出,2025年前两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3%,随着技术成熟以及相关法规逐渐完善,辅助驾驶在向低价市场渗透。
数据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赛道上的集体冲刺,也是消费者对更安全、更便捷出行方式的迫切需求。从自适应巡航到车道保持,从自动泊车到交通拥堵辅助,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功能,如今已成为许多普通家庭的日常用车体验。
“功能炫技”盖过“安全警示”
技术的进步无疑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和驾驶便利,但当“科技感”成为营销卖点,当“炫技”凌驾于“警示”之上,我们不得不警惕技术狂热背后潜藏的风险。
现实中,有车企以“智能驾驶”“零接管”等话术和词语,对辅助驾驶进行模糊和夸大宣传,却对其功能边界、安全操作规程等“惜字如金”。有的品牌将“脱手行驶30秒”制作成令人惊叹的广告大片,却对系统失效条件避而不谈;有的直播间用慢镜头放大“自动避让”的惊艳瞬间,却对暴雨天传感器易失效等关键限制轻描淡写;更有甚者,直接使用“自动驾驶”等误导性词汇宣传仅达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这种将技术进步红利悄然转化为生命安全隐患的倾向,与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辅助驾驶系统的本质是辅助而非替代,其设计初衷是在特定场景下减轻驾驶者负担,而非完全取代人类判断。当消费者被华而不实的宣传误导,对技术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时,安全隐患便悄然滋生。
切实落实技术创新,创造安全的“辅助”价值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与安全并重的智能驾驶新生态。
首先,技术创新应当从比拼参数转向创造真实价值。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应聚焦于提升系统可靠性,如加强多传感器融合与AI算法的优化,减少复杂路况下的误判;完善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系统应对能力;建立更精准的场景识别与风险评估机制。
正如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所说,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应遵循渐进式发展路径,每个阶段需通过充分验证确保可靠性,避免过早追求“完全无人化”而忽视潜在风险,同时关键系统(如感知、决策、执行)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冗余、硬件备份等设计,并且通过海量虚拟仿真测试(覆盖极端场景)和真实道路测试积累数据,优化算法对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唯有技术成熟,安全才有保障。
其次,行业层面需要建立硬性标准与规范,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等误导性词汇,统一技术分级表述,让消费者清晰认知不同级别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与使用条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营销宣传的审查,杜绝夸大宣传和技术滥用。
事实上,工信部今年4月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宣传进行强监管,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发布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罗兰贝格合伙人庄景乾表示,当前很多人以为所谓的“智驾”系统已经足够安全和可依赖,现实并非如此。这种误解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车企早期的宣传策略,让消费者误以为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替代人类驾驶,忽略了系统的能力边界和潜在风险。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戴一凡呼吁,目前辅助驾驶需要驾驶员一直在环并保持清醒的状态,特别是在一些异常道路场景下。辅助驾驶需要科普而不是炒作,所谓“辅助”,就是帮助驾驶员,宣传上要有一定引导。
所以,消费者教育不可或缺。每一位驾驶者都需要培养技术理性,理解辅助驾驶系统的本质是“助手”而非“替代者”,明白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定期开展智能驾驶安全培训,建立用户使用反馈机制,让安全意识与技术进步同步提升。科普应强调辅助驾驶的辅助性质,明确其非完全自动驾驶,避免误导。同时,车企和媒体需共同承担起教育公众的责任,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意识,确保消费者理性看待辅助驾驶技术,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6月4日公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的征求意见通知。这项国家标准由工信部提出,拟规定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运动控制能力、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探测能力、系统安全性要求、功能安全等方面。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领创光显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智能投影仪光源功率动态调整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
2025-08-08 0
大家是不是经常被繁琐重复的工作任务搞得焦头烂额?今天给各位分享一款超厉害的开源自动化神器—n8n,绝对能成为你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让自动化帮你“跑...
2025-08-08 0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产业技术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以“智联协同,共炫影响力”为主题,携...
2025-08-08 0
作者:李惠琳 编辑:陈晓平 图源:视觉中国菜鸟,正打出一片国际新天地。8月5日,菜鸟高级副总裁、跨境物流总经理熊伟透露,菜鸟的全球化业务,占比已过半。...
2025-08-08 0
8月7日夜,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下称:成都世运会)在“天府之檐”区域开幕。当最后一道霞光隐入天际,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踏上“蓉耀之路”入场,...
2025-08-08 0
2025年,随着三筒洗衣机爆火,用户也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不仅要三滚筒,还要可以无需改装直接嵌入橱柜,最好能自带烘干。针对用户这样的需求,不少品牌纷...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动态调节拥塞控制算法的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网络延时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授...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