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08日 13:50 1 admin

在北段没有通航的情况下,2023年,京杭大运河货运量超过8亿吨,远超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位居中国通航货运量第三,仅次于长江和珠江。

如果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货运量必然有显著提升。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为什么空运、铁路、公路发达的现代,还要发展运河?

现代京杭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改道裁弯取直而来,全长1794公里,从北京到杭州途径共18座城市,沟通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隋唐时期海运频繁受自然因素、海盗打劫,再加上公路不发达,所以修建运河运输货物十分明智,但如今,运河还有优势吗?

商用货物运输,必须要考虑成本,而水运的成本仅有铁路的1/2、公路的1/5~1/8,一旦运输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每年节省的运输成本动辄数十亿。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并且在铁路运力趋于高负荷或饱和的情况下,运河船舶的运输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2000吨级船舶,拖驳船队运力相当于80节火车车厢。

有点可惜的是,如今的京杭大运河主要运量都集中在济宁以南,65%集中在江浙,25%集中在山东,通航里程1442公里。

有专家算过,如果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年运力将突破10亿吨,是一条连通华北和长三角的“低成本经济走廊”。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京杭大运河黄河北段通航,为什么如此困难?

泥沙淤塞河道是个大问题。

虽然经过大力改造,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骤降到2亿吨,但下游仍然存在明显的淤积现象,地上悬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河段的河床甚至高出地面4~10米。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如果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全面通航,黄河中大量泥沙就会倒灌进运河,每年淤泥清理费用不容忽视。

一艘500吨级船舶,空载最低吃水线1.5~2.5米,满载2.8~3.5米,2000吨级船舶空载和满载对应吃水线分别是3~4米和4.5~6米。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如果北段通航后,无法航行2000吨级船舶,效果会大打折扣,就算全都换成500吨级船舶,河段水深起码要超过3.5米。

遗憾的是,北段平均水深2米左右,大量河段处于干涸或浅水状态,即便补水后水深能达到3~4米,但也仅仅只是特殊情况下的部分河段。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运河北段70%降水量集中在7~9月,枯水期流量低于300m³/s,达不到通航标准,并且附近没有其他支流汇入,也不可能超采地下水。

此外,北方冬季严寒,大量河段会结冰,对往来船舶会造成一定影响。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古代天险从来都是长江,而不是黄河?”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其中有两个因素和本文有关。

1.黄河枯水期怎么办?大量河段干涸,敌军完全能依靠步行穿越黄河。

2.黄河冬季结冰,敌军也能轻松穿越黄河。

京杭大运河北段迟迟不通航,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总结就是,京杭大运河北段长期断流,再加上淤泥堆积、水源不足以及两岸基础设备缺失,即便舍得花钱改造,也很难达到南段的货运成绩。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